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某县一中为例
2017-12-11石俊杰
石俊杰
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某县一中为例
石俊杰
国内关于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比较多,但地区或者办学模式不同,其学习倦怠等其他方面都会表现不同。以湘西某县一中为例,对其职高部全体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分析该中学职高学生学习倦怠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学生群体学习倦怠程度不高,学习倦怠跟来自家庭环境方面的压力相关性不大,跟父母管教方式有正相关性,但不显著,而与来自学习、教师、同学朋友、社会文化以及自我身心方面的压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学习倦怠在生源、性别、年级、专业等变量上有着差异性。另外,部分学生即使有着较低的学习成就感,但对学业却表现出较积极的态度。
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湘西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因地理环境、交通闭塞等多种原因,教育长期以来落后于湖南其他地区,尤其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单一,教师水平低,学生表现差等成了人们评论职业教育的“高频词”。但这种境况将因一个举动而发生变化。2014年,在县教体局的牵线下,县一中与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始合作办学,今年将有第一批学生参加湖南省职业高中对口升学考试。值此之际,合作办学成效如何,笔者以为,通过对学生在学业上的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便可了解。
一、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一)合作办学简介
1.合作办学缘由。两校的合作缘由较为简单,主要是因为县职业教育中心缺乏教学场地以及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文化课的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学场地,成立于2004年的县职教中心,校园面积才35亩(实习基地除外),却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众多专业。另外,学校在职教职工90余人,招生人数却逐年上升。由此可见,该校办学的困境所在。而县一中作为合作方,校园面积要远大于职教中心,占地100余亩。倘若不计校园大小,那么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如长期被列入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连续多年获湘西州普通高中“两考”质量综合评价省示范高中组一等奖,在职教职工近300名,且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获得者。
以上看出,两所学校在师资、教学场地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职教中心师资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且狭小的校园也难以容纳过多的学生,使得学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相比之下,县一中的办学条件要优异得多。故而,经县教体局牵线搭桥,最终使得两所学校走上了合作办学的道路。
2.合作方式及其管理模式。由县一中为县职教中心的学生提供学习场地以及文化课教师,在校的学生统一服从一中的日常校园管理,即职高学生与普通高中生作息时间以及所进行的校园活动等都一样。但是学生的学籍不变,学生所修课程学分不能转化,换言之,两校依然保持相互独立的办学体系。
具体而言,职教中心部分学生从招生入学起就到一中进行全日制学习,这些学生采取与一中普通高中生一样的管理模式,具有相同的学习环境和作息时间,来一中学习的学生所学专业一般不占用太多场地,如三年级有旅游、服装、计算机、幼师四个专业;二年级有旅游、美术、计算机三个专业;一年级有旅游、美术、计算机三个专业。按专业划分班级,班主任由一中老师担任。若专业人数过少,则将人数少的专业组合为一个班,班级规模20-50人不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文化课由班主任以及一中其他老师担任,但这些文化课老师不担任普通高中部的教学工作,而专业课则由职教中心的老师来教授。
3.职业高中课程设置。职业高中开设的课程以及课程管理由县职教中心教务处负责,除了英语、数学、语文三门文化课是整个年级必开设之外,其他课程依专业的不同而相异。
(二)测量量表的选择
对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测量,参考吴艳和戴晓阳于2007年编制的《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1],该量表以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为基础,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总共16道题目,包括身心损耗(2、5、8、12)、学业疏离(3、6、9、10、13)和低成就感(1、4、7、11、14、15、16)3个维度。量表采用五点评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记4分,“比较符合”记3分,“不确定”记2分,“不太符合”记1分,“很不符合”记0分,部分条目反向记分,反向记分条目为1、4、7、14、15、16共六个。所有十六个条目得分之和即为该量表的总分,得分越高厌学程度越高。
对职业高中学生影响因素的测量,采用浙江大学心理学系郑全全和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陈树林所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2]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有39道题,包括7个因子,即学习压力(1、7、13、27、31)、教师压力(2、8、14、18、23、28、32)、家庭环境压力(3、9、33、36、38)、父母管教方式压力(15、19、24、29)、同学朋友压力(4、10、16、20、25、34、37)、社会文化压力(5、11、17、21、26、39)、自我身心压力(6、12、22、30、35)。
(三)调查对象及实施处理
以县一中职业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地点在教室。为了问卷发放与收集的方便,将两份问卷组合为一份问卷。总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3份,回收率97.20%。排除残缺的空白问卷(打印机原因使得问卷中夹杂着15份部分地方空白问卷,在问卷发放时也没有及时发现),剔除多处题项漏填问卷以及乱答乱画无效问卷共30份,最后提取出有效问卷213份。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23.0版本处理,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皮尔逊相关分析等。
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一)样本的次数分布表
213份问卷中,有男生85人,占39.9%;女生128人,占60.1%;最小年龄15岁,最大20岁。高一年级118人,高二年级58人,高三年级37人。其中,有177人来自农村,占比83.1%;有36人来自城市,占比16.9%。农村人口中,有1人表示家庭很富裕,80人表示贫穷,130人家庭条件一般,可见,家庭条件一般或贫穷的学生人数较多,约占总人数的98.6%。从升学选择状况看,有140人表示是读职业高中是主动选择,占比最多,为65.7%;40人表示被动选择,占18.8%;而盲目选择和别无选择共占15.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职业高中学生的基本情况
续表
(二)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1.总体特征。为了考察样本的总体特征,首先对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及其子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表3为学习倦怠量表各题得分情况。
表2 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总体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4所示,职高学生的学习倦怠量表总平均分为2.77,略小于中间值3;身心耗竭维度得分为3.01,约等于中间值3;学业疏离维度得分2.13,小于中间值3,;低成就感维度得分为3.16,要大于中间值3。由此说明,被调查的职高学生群体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倦怠,尤其体现在成就感上,他们的学习成就感较低。但从学业疏离维度得分可看出,他们大体上对学业还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表3 学习倦怠量表各题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表4 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检验
2.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异。以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总分和各维度为因变量,性别为自变量,做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在性别上的T检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4。在性别变量上,男生的学业倦怠得分大于女生,说明男生比女生的学业倦怠要高。另外,在学业疏离维度上,两者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在学习倦怠学业疏离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其他以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学业疏离显著高于女生反映出在青春期阶段,男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要比女生不成熟,面对学业上的困难,男生更多地选择逃避。比如上课,男生听不懂就不听,于是上课不讨论、睡觉、看杂书等往往都是男生的行为,女生相对来说要更加认真听课。
3.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在生源上的差异。以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总分和各维度为因变量,生源为自变量,做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在生源上的T检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5。在生源变量上,学业疏离维度和学习倦怠总分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在学习倦怠总体上,来自县城的学生要显著高于来自乡下的学生。在学业疏离维度上,来自县城的学生更是显著高于来自乡下的学生。
表5 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生源差异检验
这跟学生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在县城长大的孩子见识广,接触形形色色的新生事物多,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而来自乡下农村的孩子就有些“土气”、“不会玩儿”、“老实”。相比于城里的孩子,他们又表现出乡下人干农活造就的能吃苦、不怕累的品质,往往更容易珍惜读书的机会。于是,在学习倦怠、学业疏离方面自然也就比城里的孩子表现得要好。
4.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在年级上的差异。以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总分和各维度为因变量,年级为自变量,做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在年级上的方差分析,具体情况见表6。可知,从学习倦怠得分上来看,职高二年级的学生得分最高,表明高二年级学业倦怠强度要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在教师压力和社会文化上差异显著,采用多重比较的事后检验统计,来具体看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三年级和一年级在教师压力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三年级和二年级在教师压力、社会文化维度上有显著差异性,其他方面则没有显著差异。
针对在教师方面的压力,高三年级受到的影响既弱于一年级也弱于二年级,这或许是因为高三年级正处于对口升学的节骨眼上,为了减缓学生的压力,老师方面也就没有像高一高二年级那样严格对待学生。对于来自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唯独高二和高三年级有显著差异,笔者以为,高二学生一则因为度过高一年级刚来学校时要面对的生活以及学习适应期,二则是没有像高三年级那样紧迫的升学考试任务。所以相对而言,高二年级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文化,故也就更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而高二年级为何与高一年级没有显著相关性,笔者以为跟收集到的信息少而不对称有关。
表6 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在年级上的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
5.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在升学选择上的差异。以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总分和各维度为因变量,升学选择为自变量,做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在升学选择上的方差分析,具体情况见表7。可知,学习倦怠总分、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在升学选择上具有显著差异。根据多重比较的事后检验统计表明,主动选择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以及学业疏离表现上要远低于被动选择、盲目选择和别无选择的同学。在低成就感维度上,盲目选择跟主动选择以及别无选择有着显著性,且盲目选择的低成就感要高于两者。
6.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在专业上的差异。以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总分和各维度为因变量,专业为自变量,做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在专业上的方差分析,具体情况见表8。可以看出,三个专业的倦怠排序是旅游专业>计算机专业>美术专业。而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在专业上的差异只有低成就感维度有显著差异,其他维度没有显著差异。
职高年级本有五个专业,鉴于幼师专业总共才7个学生,虽然7个学生也都参与了问卷调查,但相对来说,他们所提供的信息还是过少,还有服装专业,人数也过少,才11个人,所以无法对他们完成有效的研究。故而不对幼师专业、服装专业进行分析,只分析旅游专业、美术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从表8可看出,其他专业在低成就感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结合事后检验,发现旅游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低成就感要显著高于美术专业的学生。笔者以为,于旅游专业和美术专业而言,这或许是因为旅游专业开设过多的课程导致,比如除了公共课外,旅游专业开设旅游概论、导游服务、餐饮、客房和前厅五门课,而美术专业只开设速写、素描、色彩三门课。另外,旅游专业的地位可能不及美术专业,因为普通高中也开设有美术专业却没有开设旅游专业。所以,美术专业在学生中的影响度可能要高于旅游专业。于计算机和美术专业而言,虽然开设的课程数量一样,但是计算机专业课程难度系数要大得多,比如,网络技术、组维、C语言程序都是难度系数较大的课程,尤其职高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更是难于接受这样的课程,故而在低成就感维度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得分要显著高于美术专业的学生。
表7 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在升学选择上的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
表8 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在专业上的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
三、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一)学习倦怠总分与影响因素总分的相关分析
经过统计计算,学习倦怠总分与影响因素总分之间的皮尔逊系数是0.273,P=0.000<0.05,说明两者相关性显著。
(二)学习倦怠总分与影响因素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测量学习倦怠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别以学习倦怠总分为因变量,影响因素各维度为自变量,做学习倦怠总分与影响因素各维度的相关关系分析,具体如表9所示。由表9可知,除了家庭环境、父母管教方式外,其余各维度均与学习倦怠总分有显著相关性,且呈正相关,说明来自学习压力、教师压力、同学朋友压力、社会文化压力以及自我身心压力得分越高越容易引起学习倦怠。
表9 学习倦怠总分与影响因素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三)学习倦怠各维度与影响因素总分的相关分析
做学习倦怠各维度鱼影响因素总分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身心倦怠维度与影响因素总分的皮尔逊系数是0.261,P<0.01;学业耗竭维度与影响因素总分的皮尔逊系数是0.294,P<0.01;低成绩感维度与影响因素总分的皮尔逊系数是0.419,P>0.05。由此可知,影响因素总分与身心耗竭维度、学业疏离维度呈显著相关性,与低成就感相关性不显著。
(四)学习倦怠各维度与影响因素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上述表明,学习倦怠总分与影响因素总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拿各自维度与对方的总分进行相关分析,也具有显著性。那么,接下来探讨的是两者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情况,具体如表10。
表10 学习倦怠各维度与影响因素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由表10可知,家庭环境维度跟学习倦怠各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家庭环境对学习倦怠没有什么直接联系,或许是因为学生群体中并没有出现家庭环境发生大变故的情况,诸如家庭关系破裂、天灾人祸(亲人病重、死亡等)、父母品行不端等情况都算家庭大变故,故而测量结果没有反映出各因子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其次,低成就感维度跟社会文化、自我身心压力维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可能的原因是,处于青春期的职高学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比如,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还有社会交友不当,易受淫秽色情影视小说的影响,等等。而对于自我身心方面,这些学生也会表现出青春期普遍具有的特性,比如情绪不稳定、意志不坚强、有不良习惯和睡眠不好等,这些方面使得他们在低成就感方面得分较高,故而呈现出较高的显著性。但低成就感跟学习压力、教师压力、家庭环境、父母管教方式和同学朋友压力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这些因素对学生成就感上的影响不如自我身心压力以及社会文化压力。
四、结论与反思
(一)主要结论
本研究以县一中的250名职业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和《中学生应激源量表》进行测量,最终获取有效问卷213份,在运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1.总体上来说,被调查群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倦怠。就学习成就感、学业疏离而言,他们有着较低的学习成就感,但对学业依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因而没有表现出严重的学业疏离现象。
2.在生源差异上,来自县城的学生学习倦怠要显著高于来自乡下的学生,而且,来自县城的学生在学业疏离维度上也要显著高于来自乡下的学生;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学习倦怠得分要高于女生,而且男生要比女生更容易表现出学业疏离。比如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学不学都无所谓或者干脆放弃学习;在年级差异上,职高二年级的学业倦怠得分最高,其次是职高一年级,得分最低的是职高三年级。而职高一年级和二年级在教师压力维度上要显著高于职高三年级。另外,相对于三年级来说,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在专业差异上,三个专业的倦怠排序是旅游专业>计算机专业>美术专业。另外,旅游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低成就感要显著高于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升学选择差异上,主动选择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以及学业疏离表现上要远低于被动选择、盲目选择和别无选择的同学。此外,盲目选择就读者要比主动选择以及别无选择者有着更低的成就感。
3.学生学习倦怠跟来自家庭环境方面的压力相关性不大。跟父母管教方式有正相关性,但不显著。而与来自学习、教师、同学朋友、社会文化以及自我身心方面的压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在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变量缺乏足够的样本,比如,年龄变量,15、19和20岁的样本量分别为9、12和2;还有家庭经济变量,很富裕、富裕的样本量只是2和3;以及专业变量,服装、幼师只有11和7个样本量。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因而无法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分析以获取可信的研究结果。
2.由于样本量及研究时限的局限性,本研究只分析了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在人口学等信息变量的差异性,以及学习倦怠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未能研究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得研究和分析还不够详尽,没能更好地反映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密联系,使得这些数据没能得到充分地挖掘。
3.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结合研究对象特征以及研究对象所处环境修订研究工具。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尽量控制人为干扰因素,利于收集到更多的有效数据。其次,在数据分析方面,需要更加地详尽,以更好地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1]吴艳,戴晓阳,张锦.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118-120.
[2]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45-49.
石俊杰,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7)28-0020-09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