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差异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需求实证研究
2017-12-11张晓燕,吴红,苏晓丽,孙婷婷
张 晓 燕,吴 红,苏 晓 丽,孙 婷 婷
基于学科差异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需求实证研究
张 晓 燕,吴 红,苏 晓 丽,孙 婷 婷
有效地促进教师发展,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是服务于教师发展的重要机构,目前已经在高职院校普遍设置,但是其运行模式、培养项目、功能发挥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立足于教师学科差异这个视角,对教师发展中心功能需求差异展开比较研究,并提出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性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需求;学科差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教师是教育发展之根本,高校教师素质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是一种专门设立的教师发展机构,该机构采用一种规范的、健全的长效运行机制来持续地加强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发展,提升大学教学质量。[1]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也陆续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中心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2]发展中心通过名师指导、专题研讨会、沙龙等形式,组织教师对感兴趣的或有疑惑的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探讨[3],可以系统有效地培养教师,有利于教师发展;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学校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内外有关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偏向于理论层面,而对教师发展中心实际运行现状的研究比较少。[4]本文立足于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对发展中心功能的需求差异这个视角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对发展中心需求差异规律,旨在建议教师发展中心根据教师学科背景差异来开发项目、完善功能,满足高职院校不同学科教师发展的需要。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通过阅读大量有关高职教师发展研究方面的期刊文献资料及硕博论文,并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设计了问卷,问卷初稿形成后,在本校进行了10份小样本的预调研,经过修改形成正式调研问卷。
第一部分是被调研者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从教学科领域、教龄、任职学校的类型、学历(学位)、职称、是否设置了教师发展中心和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途径等9项内容。
第二部分是工作基本情况调研,包括职业满意度、个人发展、院系是否采纳教师意见、学院是否采纳教师意见、岗前培训满意度、导师制满意度、新教师支持满意度、培训作用、学术制度满意度和评优制度满意度共11项内容。
第三部分为教师发展情况调研,包括教学发展需求情况、专业发展需求情况、组织发展需求情况、个人发展需求情况和对学校各项制度满意情况。
第四部分调研教师发展中心功能需求情况以及促进教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问卷中的三、四部分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法,统计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和归纳,分析比较样本个体传记特征变量在教师发展中心需求上的差异性。
2.调研实施和样本概况。调研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星设置问卷链接地址,在全省高职院校发放问卷,为了保证填答质量,通过控制运行时间来保证问卷填答质量,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收录,删除填答问卷时间太少的样本,结果得到有效为问卷409份。具体样本概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研样本基本概况
3.数据质量分析。问卷质量的好坏通常用信度和效度来衡量。信度值反映测量问卷的可靠性,用系数Cronbach's表示,信度系数值达到0.7表示信度一般,信度系数值大于0.8表示信度良好,系数值超过0.9表示信度优秀,调研很成功。效度表示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正确性程度,用KMO值表示,KMO值达到0.6表示效度尚可,KMO值超过0.7表示效度较好,超过0.8表示效度情况很好,超过0.9表示效度极好。本次调查信度系数为0.971,全部的项目的KMO值为0.891,说明问卷质量良好。
二、实证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教师发展总体需求状况。对教师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如表2所示。
从表2所示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学发展需求最高,均分为4.0782,其次为组织发展均分为4.0701,专业发展的需求得分为3.9485,个人发展需求得分为3.8160。总体状况反映了高职院校教师有较强的发展愿望。
表2 总体需求状况均值
2.教师发展中心功能需求状况。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发展中心各项功能需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教师发展中心功能需求程度均值
通过表3结果可以得知,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发展中心各项功能均有较高的需求。其中,需求程度最高的为“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是“增强专业认知”;对“评价学生作业”的需求相比较其他功能较弱,但总体均值得分也较高。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测试某个控制变量(如从教学科领域等)的不同水平是否给观测变量造成了显著的差异和变动,在SPSS分析后,如果相伴概率值小于或等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则认为不同类别样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相反,如果相伴概率值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则认为各类别样本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5]
本研究中以学科为控制变量,则控制变量中共有8个类别即8种不同学科背景,考察在这8种不同的学科背景的教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及对教师发展中心8种功能需求的差异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得知,不同背景学科的教师在自我发展需求上除了在组织发展存在显著性差异(相伴概率值为0.026),其它三个方面即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即高职院校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上有相同的需求,但在组织发展上需求不同。
从表4所示结果可以看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个项目上的相伴概率值均小于0.05。即高职院校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对教师发展中心功能的7种需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 单因素方差分析
(三)不同学科背景高职教师发展及对发展中心功能需求差异规律
1.组织发展需求差异规律。进一步探讨差异情况,得到如表5所示差异规律,从表5中得知,高职院校教师对组织发展需求均值为4.070 6,但是在不同学科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比如,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组织发展需求非常强烈,均值为4.303 0,农学学科背景的教师的组织发展需求仅为2.500 0,其他六种学科背景的教师对组织发展的需求均值在这两种之间。这充分说明,教师发展的差异性。
表5 组织发展差异规律
2.教师发展中心功能需求差异规律。进一步探讨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对教师发展中心7种功能需求的差异规律如表6所示。
从表6所示结果可以看出,在教师发展中心7项功能中,对鼓励教学创新这个功能需求最高的前3个学科是教育学、哲学和医学;对实施教学策略这个功能需求最高的前3个学科是经济学、教育学和哲学;对提升教学质量这个功能需求最高的前3个学科是经济学、理学和医学、对增强专业认知这个功能需求最高的前3个学科是经济学、农学和哲学;对提升教研能力这个功能需求最高的前3个学科是教育学、哲学和医学;对促进教育技术应用这个功能需求最高的前3个学科是经济学、教育学和哲学;对评价学生学业这个功能需求最高的前3个学科是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和医学。
表6 不同学科背景教师对教师发展中心功能需求的差异规律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包括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实证调研数据说明高职教师对自身发展有较高的需求。
2.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对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组织发展上有显著性差异。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组织发展需求最强烈,农学学科背景的教师的组织发展需求最弱。
3.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发展中心7项功能即提升教学质量、增强专业认知、提升教研究能力、鼓励教学创新、实施教学策略、促进教育技术应用和评价学生学业均有较高的需求,其中,对提升教学质量这个功能需求最大,对评价学生学业需求较低。
4.不同学科背景的高职教师在提升教学质量、增强专业认知、提升教研究能力、鼓励教学创新、实施教学策略、促进教育技术应用和评价学生学业7项功能上的需求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经济学背景的教师对实施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增强专业认知有更高的需求。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倾向于鼓励教学创新和提升教研能力。农学背景的教师对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功能需求均较低。
(二)对策
1.完善个性化咨询服务机制。高职院校要统筹兼顾教师的组织发展、个人发展、教学发展和专业发展等不同方面,尊重教师个体的多元化需求,逐步完善满足不同教师需求的个性化咨询服务机制。
2.开展学科差异化的职能活动。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各项功能要充分考虑高职教师学科背景的差异化,有针对性地提供职能活动,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发展需求。
3.成立教师发展工作专家委员会。聘请校内外教学名师、著名学者担任专家委员会,专家来自不同学科专业,可以为不同专业教师发展提供全面的指导。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不仅是促进高职教师全面发展的平台,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更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教师更好的发展,应不断完善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
[1]张艳萍,郭德红.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与运行机制[J].教师教育学报,2015(8):82-88.
[2]魏燕,徐昱.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J].师资培养,2016(10).
[3]王岚.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状及趋向[J].教育与职业,2017(1上):80-83.
[4]张浩.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8):113-115.
[5]闫志利,邵会婷.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职教通讯,2016(13):10-15.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及实现路径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5JSJG436)
张晓燕,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吴红,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化工产品合成工艺。
G717
A
1674-7747(2017)28-0010-05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