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增长的成因及趋势分析
2017-12-11原玲玲王贝贝
原玲玲,王贝贝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101149)
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增长的成因及趋势分析
原玲玲,王贝贝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101149)
进口贸易是满足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2011年以来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呈现进口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结构特色明显、地区结构趋于多元化、多从沿海地区进口并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的发展特征。得益于市场网络健全、经营费用低、容纳量大和管理灵活等优势,70%~80%的进口生鲜农产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国内流通。生鲜农产品进口规模增长,主要缘于我国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提升、国内产品结构性短缺、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生产缺乏价格优势、人民币对外升值、自贸区谈判取得成效、打击走私力度加大、进口跨境电商高速发展的综合作用。未来,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增长、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推进、进口跨境电商规范发展和渠道下沉、人民币汇率长期看稳将促进生鲜农产品进口继续增长,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内较难对生鲜农产品进口产生较大影响。
生鲜农产品;进口;国内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境电商
一、引言
生鲜农产品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粮食以外居民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之一。随着人口规模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品质化,保障居民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就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尽管我国是生鲜农产品生产大国,但由于生产资源限制、经营意识缺乏,生鲜农产品国内供给呈现出结构性短缺、国内生产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进口贸易迅速发展成为满足国内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2011年以来生鲜农产品进口量持续增长,贸易顺差额快速降低,呈现从顺差向逆差转变的发展趋势。未来,统筹利用好国际市场和资源成为保障国内生鲜农产品①供给的必然要求。
目前,学者对生鲜农产品供给保障问题的研究主要从流通视角展开。一方面,考虑到每年大规模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关注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发展。如浦徐进等[1]认为农户的风险规避偏好是影响其选择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渠道模式的关键因素;李曼[2]强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建设应瞄准多层级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到鲜活程度是衡量生鲜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而关注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如胡建淼[3]认为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缺乏完善体系、先进技术装备、市场程度高的物流体系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应有针对性地推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汪旭晖和张其林[4]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功能需求出发,尝试构建了包含多个物联网系统和信息平台在内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并在分析其运行机理和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设路径。此外,也有少数学者探讨了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贸易发展问题。例如,颜小挺和祁春节[5]以水果这种具有出口创汇比较优势的生鲜农产品为例,运用三元边际方法探讨了中国对东盟生鲜农产品出口增长的路径。杨扬等[6]以云南省生鲜蔬菜出口泰国为例,通过改进HACCP法判断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的关键控制点和显著危害。
通过对已有文献梳理发现,生鲜农产品流通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生鲜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研究较少,仅有的贸易研究也只是从出口视角出发,尚未涉及对保障生鲜农产品供给的进口贸易研究。因此,本文从梳理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进口贸易发展着手,总结进口生鲜农产品的国内流通及影响,探讨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成因,分析未来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趋势,对充分掌握生鲜农产品供给渠道、保障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国内外并没有明确且统一的生鲜农产品界定范围,参考张志乔[7]等学者的定义,考虑国际贸易中鲜活农产品有限以及商品分类统计限制,本研究的生鲜农产品是指国际贸易中的初级生鲜农产品和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②,具体包括蔬菜(鲜冷冻)、水果(鲜冷冻)、畜产品(活畜禽、鲜冷冻肉及杂碎、鲜蛋奶、蜂蜜等)和水产品(活鲜冷冻水产品、水生植物等)四大类,突出强调农产品的活鲜冷冻性质。采用海关行业(HS)标准来确定国际贸易中生鲜农产品的统计口径,同时参照《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的分类方法,明确四大类生鲜农产品对应的HS编码。所有贸易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海关年鉴》,考虑近年来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快速发展,研究时间范围定为2011—2016年。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发展
(一)生鲜农产品进口规模持续扩大
2011年以来,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规模持续扩大,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从753.95万吨③和734.26亿元增至2016年的1 146.86万吨、1 578.0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依次为8.75%、16.53%,进口贸易增长较为显著。与此不同,生鲜农产品出口小幅波动增加,使得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顺差规模不断缩小,从2011年的450.70亿元减至2016年的35.90亿元。随着生鲜农产品进口额不断增加,其占农产品进口额的比重也从2011年的12.17%提高到2016年的20.36%,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参见表1)。
(二)进口生鲜农产品结构特色明显
表1 2011—2016年生鲜农产品贸易规模及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变化
我国主要进口畜产品、水产品和水果三类生鲜农产品,而蔬菜的进口额占比一直不足1%。并且水果和畜产品进口额所占比重均波动增加,蔬菜和水产品进口额所占比重持续下降。至2016年,水果、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进口额占生鲜农产品总进口额比重分别为22.69%、0.15%、49.19%和27.97%,较2011年依次增加0.69个百分点、减少0.08个百分点、增加16.06个百分点、减少16.66个百分点,畜产品成为首要生鲜农产品进口类别(参见表2)。同时,我国水果进口类别丰富且比较分散,香蕉是主要进口水果,但个别年份被榴莲赶超;蔬菜的第一大进口类别为甜玉米,其进口额占蔬菜进口额比重已从66.05%降至48.01%;畜产品进口主要为牛产品和生猪产品,2016年两种产品进口份额均在35%左右;水产品的第一大进口类别为鱼类,其进口额占水产品进口额比重从77.66%降至60.33%。
表2 2011—2016年生鲜农产品进口产品结构变化%
(三)产品地区结构趋于多元化
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进口来源地十分多元化,与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均有贸易往来。美国一直是我国生鲜农产品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但该国所占进口份额已从2011年的23.66%降至2016年的11.73%。与此同时,巴西和智利在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从2011年的5.24%、5.33%波动增至2016年的8.85%、7.81%,依次成为第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参见表3)。总体来看,我国生鲜农产品前三大进口来源地的市场份额合计不足1/3,进口来源相对分散。同时,我国水果进口前五大来源地一直是泰国、智利、越南、菲律宾和美国;蔬菜进口来源地比较集中,主要从美国和新西兰进口;畜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为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水产品进口来源地前两位为俄罗斯和美国。
(四)生鲜农产品多从沿海省市入境
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入境省市比较集中,主要经广东、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沿海省份。该五省市进口的生鲜农产品金额占比维持在80%的水平。广东作为最大的进口省份,进口额从2011年的185.76亿元持续增至2016年的417.08亿元,进口份额在24%水平小幅波动。上海从往年的第四大进口省市跃居第二,进口额及其所占比重分别从2011年的76.77亿元和10.46%增至2016年的294.07亿元和18.63%。同时,水果主要经广东、上海、北京和辽宁进口;浙江赶超上海、山东和广东,成为最大蔬菜进口省市;天津自2013年开始代替广东成为畜产品第一大进口省市;山东、辽宁、上海、广东一直是水产品主要进口省市(参见表4)。
(五)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
表3 2011年和2016年生鲜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
表4 2011年和2016年生鲜农产品进口入境省市结构%
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除华侨捐赠和租赁贸易方式外,其他贸易方式均有涉及,但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仍表现为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且趋向予以一般贸易方式发展。2011年生鲜农产品一般贸易进口额为458.17亿元,占进口总额的62.40%,是主要进口贸易方式;2016年,该比例上升至76.07%,进口向一般贸易集中。与此同时,免税和保税区贸易方式有所发展,此贸易方式进口额占比从10.12%升至13.06%,而加工贸易方式大幅萎缩,该方式进口额占比从25.00%降至8.92%(参见表5)。进一步来看,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额占水果进口额的比重一直在85%以上,主要为香蕉、樱桃、葡萄和榴莲进口;占蔬菜进口额比重从69.48%降至56.21%,主要用于甜玉米和豌豆进口;占畜产品进口额比重高时达到96.67%,主要为牛产品、生猪产品和禽类产品进口;占水产品进口额比重提升至44.52%,替代加工贸易成为首要贸易方式,主要用于虾类和鱼类进口。
表5 2011年和2016年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方式%
三、进口生鲜农产品在国内的流通和影响分析
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规模增长显著,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国外生鲜农产品进口到国内,如何在国内市场流通,以及对国内市场有何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进口生鲜农产品的国内流通环境分析
与农产品流通相似,进口生鲜农产品也主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国内流通。该渠道的流通规模占比在70%~80%左右,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名副其实的进口生鲜农产品国内流通主渠道和中心枢纽,这主要源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于零售市场的优势[8]:
1.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网络健全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已有30多年发展历史。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发展稳定在4 500个左右,网点覆盖所有省市区,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同时,长期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多数零售市场(如农贸市场、便民菜店)的主要进货来源地,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流通方式能够完全替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位。得益于健全和完备的市场网络,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够为进口生鲜农产品流通提供大集大散功能,便于生鲜农产品从国外进口到国内后快速流通到各大中小城市,提高进口生鲜农产品的国内流通效率。
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费用低
目前,进口生鲜农产品直接进入零售市场的销售渠道有所发展,但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渠道相比,该零售渠道的经营费用不低。进口生鲜农产品直接向零售市场直供,虽然减少了流通环节,但会有一些特定的、名目众多的经营费用,对于提供进口生鲜农产品的企业来说增加了额外负担,并没有因减少流通环节得到更高利润。而其他零售直销模式,企业需要在直销渠道、营销方式、团队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投入较多精力和较高成本。相较之下,进口生鲜农产品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费用很低,仅涉及少量的进场费、租金、摊位费或交易手续费。同时,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正积极探索与零售的对接,缩短批发与零售间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进口生鲜农产品到消费者餐桌的流通成本。正因如此,企业进口的生鲜农产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相对而言会降低经营费用。
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容纳量大
农产品零售市场专注零售环节,主要针对分散的个体消费者,而个体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需求有限,导致农产品零售市场容纳量有限。根据《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数据,2015年我国亿元以上农产品零售市场仅700个,总摊位数32.33万个,营业面积791.25万平方米,成交额2 900.99亿元。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容纳量较大,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为962个,总摊位数达到77.88万个,营业面积5 998.32万平方米,成交额23 618.26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各项发展指标均高于零售市场,尤其是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是零售市场指标值的2.41倍、7.58倍和8.14倍。此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容纳量大还体现在品种丰富上,所销售的农产品品种能达到上千种。农产品批发市场容纳量大给吸引更多的卖方和买方提供了无限空间,便于进口生鲜农产品的快速分销。
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灵活
进口生鲜农产品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只要符合进场要求,提供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产地证明、检验检疫证明、定点屠宰许可证等文件即可,不会在经营方式等方面受到过多地干涉和限制,企业可以自由经营进口生鲜农产品,意味着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进口生鲜农产品非常灵活。而农产品零售市场,尤其是通过超市经营进口生鲜农产品,企业除缴纳名目繁多的费用之外,还要接受超市的促销活动、摆放规则、结算账期等一系列限制。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的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企业通过此渠道销售进口生鲜农产品。
得益于上述优势,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出明显的农产品流通优势。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初具国际贸易平台雏形,指定进境口岸商品可以直接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当于一个比较大的进口商。
(二)进口生鲜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1.丰富和满足了国内消费需求
由于不同地域、气候和资源的影响,各国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品种、风味、口感并不相同,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趋向多元化、高品质化。通过进口生鲜农产品,可以丰富国内居民的消费选择,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例如新西兰猕猴桃、澳大利亚羊肉、智利三文鱼等产品进口为国内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墨西哥牛油果等产品进口丰富了国内居民生鲜农产品的消费种类。
2.保障了国内有效供给但也带来产业冲击
一方面,生鲜农产品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对自然资源和气候环境有高度依赖。受制于国内资源和环境条件,我国只能生产部分生鲜农产品,也只有部分生鲜农产品具有生产优势。通过从具有生产优势的国家进口生鲜农产品,能够增加国内生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缓解国内生鲜农产品生产的资源压力。另一方面,进口生鲜农产品在保障国内供给的同时,进口增长和低价竞争导致我国生鲜农产品产业的贸易依存度提高,国内相关产业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国外市场的竞争,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3.国内价格受冲击且价格波动风险增加
在国内生鲜农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从国外进口生鲜农产品用于补给国内供需缺口,有助于国内市场价格的稳定。但如果从国外进口国内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生鲜农产品,物美价廉的进口生鲜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与国产产品竞争,消费者会偏好进口生鲜农产品,而国产生鲜农产品会倾向采取降价措施来参与竞争、维持份额。国产生鲜农产品价格下降势必会影响国内生产积极性,导致国内生产萎缩,竞争力进一步下降。由于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国内生鲜农产品生产更多面临着不具竞争优势的困境,受进口生鲜农产品价格冲击明显。同时,进口使得国内外生鲜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国内外价格的关联性和联动性不断增强,国外价格波动将通过进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带来国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增加。
四、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的成因
(一)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提升,国内消费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1年的484 124亿元、21 810元和6 977元增至2016年的744 127亿元、33 616元和12 363元,年平均增长率依次为8.98%、9.04%和12.12%。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为生鲜农产品进口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国民收入分配在向提高居民收入方向调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为生鲜农产品进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随着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升,居民表现出对进口生鲜农产品的偏好倾向,对进口生鲜农产品需求旺盛,推动了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发展。
(二)居民消费需求转变,国内产品结构性短缺
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观念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多。然而受资源禀赋约束、生产技术限制、质量意识缺乏等影响,国内生鲜农产品生产表现为多而不优、大而不强。国内生鲜农产品供给品种有限、品质失调,结构性短缺较为突出,只能借助生鲜农产品进口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例如,随着居民消费需求转变,优质、营养、健康的水果越来越受到欢迎,牛油果以极高的营养价值成为消费新宠。然而国内牛油果种植还没有发展到可售出的规模,使得墨西哥、智利等国牛油果争相进入我国市场,牛油果进口量从2011年的32吨增至2016年的25 128吨,进口量翻了近800倍。
(三)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消费需求质量升级
自2005年海鲜产品“孔雀石绿”事件爆出以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苏丹红鸭蛋、皮革奶、瘦肉精猪肉、不腐烂水果等事件层出不穷。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05—2015年全国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达253 617起,平均每天发生约63.17起,最具大众化的肉、水产、蔬菜、水果及其制品是发生事件量最多的大类食品。受国内频繁爆出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影响,居民对国产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受到挫伤。尽管国家通过修订法律、强化管理等方式使食品安全质量水平有所提升,但与居民心理预期仍有较大差距。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需求质量升级,对健康、高质食品需求增加。为此,居民加深了对进口生鲜农产品品牌、质量、口碑和功效等的青睐和认可,对进口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促进了生鲜农产品进口规模的扩大。
(四)国内生产成本增长,生产缺乏价格优势
尽管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提升,但生鲜农产品生产仍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与国外大农场的规模化经营相比在生产成本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近年来受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影响,国内生鲜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居高不下。《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显示,2011—2015年每公斤蔬菜、生猪、苹果产品的总成本分别从0.79元、13.57元和2.12元增至1.14元、14.71元和2.58元。这些生鲜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主要源于人工成本上涨,人工成本对总成本增长的贡献率依次达到80.36%、94.33%和124.36%。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导致很多国产生鲜农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缺乏价格优势。而主要出口国生鲜农产品生产成本总体较为稳定,且在世界生鲜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形势下,国际市场生鲜农产品价格呈现下降态势,国内外价差持续扩大,刺激了生鲜农产品进口。
(五)人民币对外升值,降低了出口价格优势,增强了进口商品购买力
自1994年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以后,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低估状态。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此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汇率分别从2005年的8.191 7、0.074 5、1.053 0和10.195 3跌至2015年的6.228 4、0.051 5、0.803 4和6.914 1,人民币长期表现为对外升值。人民币对外升值一方面降低了进口生鲜农产品的人民币价格,加剧了国内生鲜农产品的价格劣势,导致居民更倾向于消费相对降价的进口生鲜农产品;另一方面提高了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增强了进口生鲜农产品的购买能力,可以用更少人民币买到进口生鲜农产品。可见,随着人民币对外升值,居民对进口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同时增强,带来生鲜农产品进口规模的增加。
(六)自贸区谈判取得成效,进口关税优惠发挥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截至2017年2月,我国已签署14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2个国家或地区。得益于自由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成效,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生鲜农产品进口协定关税逐步下降。如新西兰作为我国主要生鲜畜产品和水产品进口来源国,自2008年《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开始生效以来,我国从其进口的大多数此类生鲜农产品关税税率连年下降,直至实现零关税;智利作为我国主要水果进口来源国,自2006年《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执行以来,我国从其进口的生鲜水果关税税率在2年、5年或10年内分阶段实现零关税。在自由贸易区谈判取得成效带来进口生鲜农产品关税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居民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得产品,进口企业也能获得更多实惠,从而使生鲜农产品进口有所增长。
(七)打击走私力度加大,非法渠道进口受抑制
由于国内外部分生鲜农产品差价较大,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走私生鲜农产品入境牟取暴利。大量低价、未检疫生鲜农产品走私不仅冲击常规进口贸易,而且影响国内产业健康发展,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此,我国海关总署高度重视,开展了“绿风”“五大战役”“国门利剑”等专项打击农产品走私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如2013年全国海关查获走私冻牛肉、冻羊肉、冻鸡肉等冻品9.4万吨;2014年全国海关全年查获走私肉类12.2万吨,案值20.1亿元;2015年广州海关查明走私水果4万多吨,货值近6亿元;2016年上半年全国海关查获走私冻品16万吨。得益于海关对农产品走私的持续严厉打击,国内生鲜农产品尤其是冻品走私得到了一定程度抑制,正规渠道生鲜农产品进口有所发展。
(八)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进口跨境电商高速发展
受益于技术进步、政策支持,进口跨境电商高速发展,成为连接进口生鲜农产品内需外供的新型贸易方式[9]。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进口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从2010年的0.15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1.2万亿元,成为消费者购买进口生鲜农产品的又一主要渠道。进口跨境电商具有全球化、网络化、直接性、便捷性等特点,突破了进口生鲜农产品内需外供的时空限制,使居民对进口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也进一步挖掘了居民对进口生鲜农产品的消费潜力。并且,居民个人通过进口跨境电商平台网购的进口生鲜农产品是参照“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进口税办法”(简称“行邮税”)征税,税率一般为销售价格的10%,低于一般贸易征收的税率,同时税额50元(含50元)以下免征。如此,通过进口跨境电商平台购买的生鲜农产品价格要低于一般贸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生鲜农产品价格优势,刺激了居民消费意愿。
五、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趋势
(一)经济和居民收入保持增长趋势,支撑生鲜农产品进口消费
从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来看,收入决定和支撑着居民消费,而居民收入主要受国民经济水平和收入分配政策两大因素影响。在国民经济水平方面,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力接替相互交织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然而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深化改革相关政策红利释放,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具有较长时间内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条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在2016年到2020年间每年平均增长6.5%以上目标能够实现。这一增速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在新兴经济体中都属于较高水平。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自2004年以来,收入分配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央不断推进改革进程。2016年《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力度日益加大,受益群体广泛,有利于未来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因此,受国民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影响,未来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潜力较大,对消费进口生鲜农产品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减缓生鲜农产品进口需求
从生鲜农产品生产供给来看,面对国内有效供给滞后于居民消费需求升级,2015年中央提出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聚焦于此,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流方向。根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按照这一思路,我国农业将向现代化不断推进,生产出的生鲜农产品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将更加契合居民的消费需求,有利于缓解国内生鲜农产品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减缓生鲜农产品进口需求。
(三)人民币汇率长期看稳,维护生鲜农产品进口正常波动
从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人民币汇率来看,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这意味着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一方面,2017年1月1日起中国外汇交易系统(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货币篮子数量由13种增至24种,基本涵盖我国各主要贸易伙伴币种,进一步提升了货币篮子的代表性。同时下调美元权重至0.224,有利于减少美元波动带来的影响,维持人民币兑篮子货币的稳定;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成效,经济运行更加稳定和健康,亮点进一步增多,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以及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本面因素仍将支撑国际上对我国的信心,人民币作为稳定的强势货币,其汇率有自动稳定的趋势,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也许会受短期因素的扰动,但这些波动都是短期的,最终会回到基本面。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预期,意味着未来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不会因人民币汇率波动而长期呈现异常变动。
(四)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实施,促进生鲜农产品进口增长
从国内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环境来看,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一直坚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2015年12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未来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周边自由贸易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区,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在此顶层设计指导下,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谈判将继续加快。目前,我国正在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日、韩、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格鲁吉亚、以色列、挪威进行自贸区谈判,与印度、哥伦比亚、摩尔多瓦、斐济、尼泊尔、毛里求斯进行双边自贸区可行性研究。未来随着这些自贸区谈判的推进、签署、生效,我国生鲜农产品将迎来更加开放、便利和优惠的进口环境,势必会促进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增长。
(五)进口跨境电商规范发展和渠道下沉,带来生鲜农产品进口的增长
从国内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方式来看,进口跨境电商自2012年以来抓住政策红利迅速发展成为生鲜农产品进口的新型贸易方式,但目前政策红利正逐步消失。2016年3月至4月,政府发布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公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等,要求自4月8日起实施新的跨境电商进口税收和监管政策,规定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对“正面清单”范围内进口参照一般贸易的监管模式。该新政实施后,进口跨境电商的价格优势和时效优势将受影响,会对居民通过进口跨境电商消费进口生鲜农产品的积极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国内居民消费进口生鲜农产品主要源于国内产品短缺、国外产品质优和国外产品价廉,新政仅削弱了进口跨境电商的价格优势,对生鲜农产品进口的负面影响程度较低。并且,“4·8新政”在法律层面上认同了进口跨境电商新型贸易方式,税收和监管的规范化也有利于杜绝不正当经营模式和假冒产品进口销售,使居民进口生鲜农产品消费更有保障。此外,目前生鲜农产品进口跨境电商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随着未来消费潜力发掘和物流技术改善,一线城市周边和二线城市也将成为进口跨境电商下一阶段的增长极,带来生鲜农产品进口进一步增长。
综合来看,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增长将支撑进口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推进将改善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环境,进口跨境电商的规范发展和渠道下沉将带来生鲜农产品进口的新增长极,人民币汇率长期在合理均衡水平稳定也不会引起生鲜农产品进口异常波动,预计未来生鲜农产品进口规模将继续增长。考虑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国产生鲜农产品更加契合居民消费需求,未来国产生鲜农产品可能会替代部分进口生鲜农产品,但由于受农业生产调整的资源限制和周期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国产替代进口效应短期内难以对进口规模产生较大影响。
注释:
①此处生鲜农产品进口量的统计遵照下文“国际贸易中的生鲜农产品”界定口径。
②包括冷冻食品和冷藏调理食品两大类。冷冻产品是以农畜为原料经加工处理、急速冷冻及严密包装在18℃以下储存及贩卖的食品;冷藏调理产品是以农畜为原料经加工处理、急速冷却及严密包装在7℃以下储存及贩卖的食品。
③2011年的贸易量不包含以个、条、头、张、只、株等为单位的个别畜产品(禽类产品、其他畜产品)、水产品(哺乳及爬行动物)贸易规模。2012年开始生鲜农产品的贸易量均以吨为单位。
[1]浦徐进,范旺达,吴亚.渠道模式、努力投入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12):105-112.
[2]李曼.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内在矛盾及其优化途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7):46-54.
[3]胡建淼.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7,33(5):82-84,93.
[4]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41.
[5]颜小挺,祁春节.中国对东盟生鲜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水果出口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4):67-73.
[6]杨扬,袁媛,李杰梅.基于HACCP的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以云南省蔬菜出口泰国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103-108.
[7]张志乔.生鲜农产品营销与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7.
[8]王晓燕,王恩涛.基于SWOT分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战略探讨[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d8277ed8 be23482fb5da4c84.html,2015-05-20.
[9]阿里研究院,阿里跨境电商研究中心.2016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R].2016.
责任编辑:林英泽
Causes for the Growth of China’s Imported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Trends of That
YUAN Ling-ling and WANG Bei-bei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Importing is the important method for us to satisfy citizens’consumption requiremen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Since 2011,China’s importing of that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in terms of the expanded scale,the special product structure,the diversified regional structure,and so on.Because of the benefit from the perfect market network,the low operation fee,the large capacity,and the flexible management,70-80%of the imported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distributed through wholesale market.The growing scale of imported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the increased citizens’income,the structural shortage of domestic products,the frequently emerging quality related events,the lack of price-oriented advantages,the outward appreciation of RMB,the effect of FTZ negotiation,the enhanced battle against smuggling,and the rapidly developed cross-border e-commerce.In the future,such issues as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economy and citizens’income,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FTZ,the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the sinking channel,the stable exchange rate of RMB will promote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imported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while,in the short term,th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can not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mporting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import;domestic circulation;supply side structuralreform;cross-bordere-commerce
F752.61
A
1007-8266(2017)12-0056-09
10.14089/j.cnki.cn11-3664/f.2017.12.007
原玲玲,王贝贝.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增长的成因及趋势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7(12):56-64.
2017-11-09
北京市教委社会科学面上项目“中美贸易失衡条件下北京市对美出口对策研究”(SQSM201110037005);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商户忠诚度视角下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疏解研究”(17YJC037)
原玲玲(1968—),女,辽宁省庄河县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王贝贝(1989—),本文通讯作者,女,安徽省五河县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贸易经济和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