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工艺研究

2017-12-11罗仓学

中国油脂 2017年11期
关键词:黄秋葵籽油正己烷

贾 恬,罗仓学,叶 飞

(1.陕西科技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2.陕西沁园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陕西 渭南 714000)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工艺研究

贾 恬1,罗仓学1,叶 飞2

(1.陕西科技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2.陕西沁园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陕西 渭南 714000)

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黄秋葵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80目、料液比1∶8、超声功率120 W、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对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验证,黄秋葵籽油的得率为17.27%,与预测值接近。

黄秋葵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响应面法

黄秋葵俗名羊角豆[1],也称秋葵、咖啡黄葵,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秋葵是一种药、菜、花、饲料兼用型植物,人们多食用其嫩荚,其籽中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之外,还含有多酚、多糖和黄酮类物质等活性成分[2-8]。黄秋葵籽中咖啡碱含量达1%左右[9],经烘烤之后可以作为咖啡的替代品[10]。黄秋葵籽也被作为一种健胃兴奋剂,具有解痉、镇定神经的作用。

黄秋葵籽含油率为20%左右[11],是比较理想的油脂提取原料。黄秋葵籽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12],其次是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和油酸都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软化血管以及促进微循环的作用[13],同时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护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4]。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黄秋葵籽油[15],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旨在为黄秋葵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原料与试剂

黄秋葵籽:陕西沁园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正己烷:分析纯。

1.1.2 仪器与设备

101-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RHP-40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LT600B型电子天平;KQ52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SHB-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RE-52A型旋转蒸发器。

1.2 试验方法

1.2.1 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

将黄秋葵籽烘干至恒重,粉碎过筛,称取一定量的黄秋葵籽粉于烧杯中,按照一定的料液比加入正己烷,在一定的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下,进行提取,收集提取液旋转蒸发浓缩回收正己烷,得到黄秋葵籽油。

1.2.2 黄秋葵籽油得率的计算

式中:m2为蒸馏瓶和黄秋葵籽油的质量,g;m1为蒸馏瓶的质量,g;m为黄秋葵籽粉的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 料液比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

设定提取时间为60 min、超声功率为180 W、提取温度为40℃、物料粒度为60目、提取次数为2次,考察料液比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料液比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试验设定的范围内,溶剂用量越大,黄秋葵籽油的得率越高。这是因为溶剂用量越大,溶剂对黄秋葵籽的渗透压也就越大,油脂越容易渗透出来。当溶剂用量达到一定的值后,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增大趋势减缓,这是由于黄秋葵籽中的油脂能被有机溶剂溶解出来的含量越来越少,以至几乎没有油脂可以溶解出来,渗透压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提高起的作用越来越小,要想继续提高黄秋葵籽油的得率,只能通过改变试验中的其他条件。当料液比由1∶8增加到1∶9时,黄秋葵籽油的得率只增加了0.1个百分点,考虑实际生产中的成本预算,因而料液比选择1∶8比较合理。

2.1.2 物料粒度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

设定提取时间为60 min、超声功率为180 W、提取温度为40℃、料液比为1∶8、提取次数为2次,考察物料粒度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物料粒度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物料粒度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较大。随着物料粒度不断变小,黄秋葵籽油的得率先逐渐增大后又减小。物料粒度越小,物料与有机溶剂的接触面积就越大,油脂的渗透作用就较为明显,有利于油脂的提取。当物料粒度减小到100目时,粒度过细,比表面积较大,溶剂和物料的接触面积增大,但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作用阻止溶剂的浸入,使得黄秋葵籽油的提取受阻。此外,粒度过小,在抽滤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物料透过滤纸进入滤液,影响黄秋葵籽油的品质和得率。物料粒度在80目时黄秋葵籽油得率最高。因此,选择物料粒度为80目。

2.1.3 提取时间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

设定超声功率为180 W、提取温度为40℃、物料粒度为60目、料液比为1∶8、提取次数为2次,考察提取时间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提取时间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在提取时间为45 min时,黄秋葵籽油的得率最高,但随着提取时间的继续延长,黄秋葵籽油的得率降低。在提取时间为60 min时,黄秋葵籽油得率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超声使得油脂中的某些物质被破坏,也可能是超声波振动使得溶剂挥发。而当提取时间延长到75 min时,黄秋葵籽油的得率却又有所增加,这可能是超声波振动使得破坏的结构重新结合,生成了新的可溶于油脂的物质。因此,选择提取时间为45 min。

2.1.4 超声功率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

设定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温度为40℃、物料粒度为60目、料液比为1∶8、提取次数为2次,考察超声功率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超声功率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在超声功率为140 W时,黄秋葵籽油的得率最高。而当超声功率增加到160 W时,得率减小,到180 W时,虽然黄秋葵籽油的得率较160 W时的高,但是低于140 W时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超声波具有无选择的破坏作用,油脂中的有些成分被破坏,超声功率过高,会产生一些新的物质,使得黄秋葵籽油的得率略有增加。考虑到黄秋葵籽油的得率以及最大限度地保留油料中的有效成分,超声功率选择140 W。

2.1.5 提取温度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

设定提取时间为60 min、超声功率为180 W、物料粒度为60目、料液比为1∶8、提取次数为2次,考察提取温度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提取温度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黄秋葵籽油的得率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60℃时达到最大。温度越高,油料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越有利于提取的进行。因为正己烷的沸程为69℃,温度继续升高会导致正己烷挥发,不利于提取,并且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黄秋葵籽中的热敏性成分,导致黄秋葵籽油中原有的成分降低或可能产生新的物质,对黄秋葵籽油的品质有影响。综合考虑,黄秋葵籽油的提取温度选择60℃。

2.2 响应面优化试验

2.2.1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综合单因素试验结果,固定料液比为1∶8、提取温度为60℃、提取次数为2次,选取物料粒度(A)、超声功率(B)、提取时间(C)对黄秋葵籽油得率影响较大的因素为考察因素,以黄秋葵籽油的得率(Y)为评价指标,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具体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1。

表1 响应面优化试验方案及结果

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和多元二项式数学模型回归分析因素A、B、C对响应值Y的影响。多元线性模型回归结果为:Y=16.74+0.026A-0.78B-0.23C(R2=0.464 4);多元二项式数学模型回归结果为:Y=17.51+0.026A-0.79B-0.23C+0.030AB+0.35AC-0.29BC-0.41A2-0.37B2-0.86C2(R2=0.963 1)。

由上述方程的R2可知,多元二项式数学模型的拟合度要好于多元线性模型。

2.2.2 响应面回归模型的方法分析

对多元二项式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方差分析

2.2.3 验证试验

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参数最佳化分析,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80.37目,超声功率120.00 W,提取时间45.65 min。模型预测黄秋葵籽油得率为17.92%。考虑到实际的操作条件,将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的工艺条件调整为:物料粒度80目,料液比1∶8,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120 W,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在最佳条件下,黄秋葵籽油的得率为17.27%,与预测值相差不大。

3 结 论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黄秋葵籽油,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80目,料液比 1∶8,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120 W,提取次数2次。在最佳条件下,黄秋葵籽油得率为17.27%。

[1] 刘娜. 黄秋葵的综合利用及前景[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6):27-30.

[2] 宫慧慧, 于倩, 王恩军, 等. 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前景[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10):131-134.

[3] 徐丽, 刘迪发, 张如莲, 等. 黄秋葵种子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2):97-101.

[4] 高尚, 高玲, 张如莲. 黄秋葵营养与功能成分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农业, 2015(2):46-49.

[5] ARAPITSAS P.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from okra seeds and skins[J]. Food Chem, 2008, 110(4):1041-1045.

[6] SENGKHAMPARN N, VERHOEF R, SCHOLS H A,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cell wall polysaccharides from okra (Abelmoschusesculentus(L.) Moench)[J]. Carbohydr Res, 2009, 344(14):1824-1832.

[7] 高愿军, 王晶晶, 周婧琦, 等. 秋葵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探讨[J]. 食品科技, 2016, 41(3):213-217.

[8] 田洋. 黄秋葵的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9):48-49, 52.

[9] 黄阿根, 陈学好, 高云中, 等. 黄秋葵的成分测定与分析[J]. 食品科学, 2007, 28(10):451-455.

[10] ANWAR F, RASHID U, ASHRAF M, et al . Okra (Hibiscusesculentus) seed oil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J]. Appl Energy, 2010, 87(3):779-785.

[11] JARRET R L, WANG M L, LEVY I J. Seed oil and fatty acid content in okra (Abelmoschusesculentus) and related species[J]. J Agric Food Chem, 2011, 59(8):4019-4024.

[12] CROSSLEY A, HILDITCH T P. The fatty acids and glycerides of okra seed oil[J]. J Sci Food Agric, 1951, 2(6):251-255.

[13] 孙翔宇, 高贵田, 段爱莉, 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33(7):418-423.

[14] 张永刚, 印遇龙, 黄瑞林, 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作用及其基因表达调控[J]. 食品科学, 2006(1):273-277.

[15] 唐萍, 鲜欣言, 胡怀容, 等. 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J]. 中国油脂, 2014, 39(8):14-17.

Optimizationofultrasound-assistedextractionofokraseedoilby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JIA Tian1, LUO Cangxue1, YE Fei2

(1.School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Xi’an 710021, China;2.Qinyuan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Weinan 714000, Shaanxi,China)

Withn-hexane as extraction solvent, okra seed oil was extracted by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Based on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ith okra seed oil yield as response val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 material particle size 80 meshes, solid-liquid ratio 1∶8, ultrasonic power 120 W, extraction time 45 mi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60 ℃, extraction times twic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okra seed oil yield was 17.27% which approached the predictive value.

okra seed oil;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S224;TS225.15

A

1003-7969(2017)11-0020-04

2017-01-19;

2017-07-14

贾 恬(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E-mail)jt794695876@163.com。

罗仓学,教授,硕士(E-mail)3577180@163.com。

猜你喜欢

黄秋葵籽油正己烷
下期要目
黄秋葵对肉兔屠宰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正己烷在不同硅铝比HZSM-5分子筛上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无公害黄秋葵种植技术浅析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含量的测定
牡丹籽油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稳定性及释放性能研究
黄秋葵籽类咖啡产品的开发利用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