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正确的引导网络,做学生心灵的导师

2017-12-10李静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行为心灵语言

摘 要

现存的教育机制不断的催促着教育者实现自我突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师者的概念不再仅停留在“知识的传送过程”,而是进一步的深化至“思想的磨合交流”,这是时代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行业中更为深层次的需求,也由此,构建正确的引导网络,并以其为核心进行全面化的教育工作,实现知识教授者到心灵导师的身份转换。

【关键词】行为;语言;知识系统;心灵

在现代教育体系当中,教师承担着“指导者”与“聆听者”的双重身份,除却传输知识的本职工作之外,更需具备心灵导师的资质。尤其是在大学教育当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已经形成,但在许多方面尚处于成长阶段,需由教师由客观的角度出发,并予以真诚的建议与指导,为学生构建正确的引导网络,本文将从行为、语言、知识系统三方面分析,全面解读心灵导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1 行为意识的作用

1.1 严谨

严谨的行为处事方法是优秀教育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更是引导学生正确行为的基本条件。教育者自身的严谨态度,会令学生加倍的对其信任,是学生信任值提升以及信任体系建设的根本,并在心灵指导过程中打破尴尬,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打开心灵的枷锁,更易于沟通。

1.2 从容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态度上将折射出其素养,也是学生是否能够托付信任的关键所在。从容是遇事处变不惊,是处理事情严谨有条律,是果断正确的行为认知,亦是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评判,在其教育理念执行的过程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不仅如此,从容不迫的态度亦是一个优秀者的基本素质,是信任的核心点,更是能力的直接反映。

1.3 正向

正向的理念认知可以予以学生正确的行为指导。而所谓的正向,便是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行为指引,是能够站在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的思考模式与行为模式。心灵导师亦可是行为导师,因而,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及其重要的。

2 语言形式的磨合

2.1 主次分明

心灵引导教育与闲散式的聊天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心灵引导注重效率,是一种新式的聊天方式,因而,语言需要有针对性,但又不能过于机械化,即主次分明,需要有整体的语言结构,并根据具体的引导过程达到理想的语言效用。要求心灵引导中需要要主次分明的原因在于,此时学生的心理需求往往有强烈的自主意识,需要引导者给予效率性的判断,过于冗杂的语言易造成喧兵夺主的现象,进而阻碍心灵引导结果的正向发展。

2.2 引导性语言

引导性语言的根本在于事先明确学生的真正诉求,不可以主观意志进行引导,应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引导性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突破认知局限,以更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形式达到引导正确行为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引導性语言是不具备主动权益的,该语言形式是深入化的具体过程,而非开拓化的自我认知,教师需把握不同的语言本质,才能引导教育作用。

2.3 说教式语言

这是最受学生抵制的语言场景,也是错误的教育语境,是与心灵引导背道而驰的语言模式。说教式的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非但达不到心灵引导的作用,反而易使事态朝反方向发展,最终使教师与学生的亲密度有所下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缺失,亦不易开展心灵引导工作。

3 行为与语言的缔结教育

3.1 知识体系为根本,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资质。

从事教育工作,知识体系应该有较为稳固且持续性的发展。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者的本职,因而,其知识系统应该更为专业且细致化。再者,能为师者必定有其过人之处,能够予以学生一定的指导,此为教育从事者应具备的基本资质。在学生还未与教师形成一定的默契度时,教师本身具备的知识涵养将是一个有利的突破口,在本职上首先应做到兢兢业业,由此才能形成威慑力,是心灵引导工作的合成元素。

3.2 语言形式为导向,引导教育新形式。

不同的语言形式将深刻的影响教育导向,而语言的形式往往取决于作用出发点,即为何而说、向谁说、如何说。以心灵导向为目的的语言沟通不仅形式多样化,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在其过程当中,教师应具备基本的需要把控能力,并通过合适的语言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心灵困境,重塑健康心理体系,有效的解决学生的疑惑,为其树立信心与正确的认知结构。

3.3 行为认知是基础,扎实教育促发展。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受控于意识,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表现在行为认知中的方方面面。扎实的教育工作不仅是知识体系的完善建设,更是认知的最终导向,心灵导向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但是又不乏专业的要求,并且受控于形式多变、价值导向驱使、行为认知转折等多种具体元素的影响,在特定的环境下拥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4 总结

现代教育环境下,要求教育从事者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素养,还需具备心灵导师资质的高水准。从凝滞化的教育环境再到人文教育关怀,所折射出的是教育体制的良性改革,心灵导师是一个较为笼统化的概念,其中包含着许多具体的专业要求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教育者,从纯粹的知识教授再到心灵导向,是工作性质的全面转变,更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必然要求,语言行为乃至专业认知,都是其所应具备的师者素养。

参考文献

[1]沈莉红.用心沟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J].新课程中学,2013(06).

[2]杨慧莹.论高校师生关系的沟通[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7).

[3]何春丽.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沟通技巧[J].经营管理者,2016(29).

作者简介

李静(1988-),女,湖南省人。现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作者单位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常德市 415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为心灵语言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语言是刀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唤醒心灵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