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
2017-12-10李伯华窦银娣刘沛林
李伯华 ,牛 鑫 ,窦银娣 ,刘沛林
(1.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衡阳 湖南 421002;2.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衡阳 湖南 421002)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
李伯华1,2,牛 鑫1,窦银娣1,2,刘沛林1,2
(1.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衡阳 湖南 421002;2.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衡阳 湖南 421002)
针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特征,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从资源禀赋、开发条件、环境条件和客源市场4个方面构建一个包含25个指标的综合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对大南岳旅游圈五区三县乡村旅游地开发潜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区划,将8个地区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其中高潜力开发区为衡阳县和衡东县,中潜力开发区为南岳区、石鼓区、蒸湘区和衡山县,低潜力开发区包括雁峰区和珠晖区。最后,从整体开发和分区开发两个视角提出了相应策略。
乡村旅游地;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开发潜力;大南岳旅游圈
目前,乡村旅游逐渐走向旅游活动的前台,因其独特新颖的旅游优势而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1-2]。根据旅游活动地理区位的不同,乡村旅游可分为城郊型、边远型和景区边缘型三种主要类型[3]。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是指在著名风景区外缘地带,以景区为核心,依托景区稳定的客源并凭借乡村独特的旅游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活动区[4]。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地除具备乡村旅游地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体现为景区空间依附性、旅游资源与产品互补性、客源市场共享性等特征[5]。近些年,随着旅游业飞速发展,节假日时期各景区的客流量往往达到饱和状态甚至容量超载,严重影响了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的合理开发有利于景区客源分流,缓解景区旅游容量超载压力。但目前由于规划不合理、管理不科学、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景区与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协调,亟需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共同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边缘型旅游地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Gunn较早提出“三段概念”,以圈层结构界定区域位置,将旅游景点分为核心圈、中间地段和外围地段,从功能布局的视角切入,深入研究了边缘地带与核心地带的区别[6]。Paul在对多伦多Cullingwood小镇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核心旅游地作为区域“增长极”,会不断产生“极化效应”,导致Cullingwood小镇的经济、社会与周边核心城市存在多重差异,“边缘化”特征显著[7]。Michael和Steven研究发现,旅游发展虽然给边缘地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暗藏机遇[8]。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涌现,出现经济层面[9]、社会层面[10-12]、环境层面[13]、政府层面[14]等多种研究视角。国内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景区边缘型旅游地研究始于21世纪初。王兵认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是我国最早出现乡村旅游的地区,并从环境、社会、经济等角度总结归纳了诱因及发展方向[15]。冯淑华以黄山风景区开发为案例,提出了以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利用景区优势以及景区的带动、辐射作用,建立互补共享的综合型联动开发战略[16]。马雁飞以大慈岩风景区为例,提出景区边缘型旅游地发展要凸显景区特色、打造品牌形象、加强区域合作、借用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17]。黄进则从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扶贫的视角对桂林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一种绿色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18]。总体来看,景区边缘型旅游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但全方位、多角度的选取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概况、边缘化水平及开发潜力进行测度分析的研究仍比较少见[19]。本文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建立4个层次25个指标构成的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南岳旅游圈五区三县的乡村旅游地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的优劣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以期为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一、案例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案例区概况
大南岳旅游圈位于衡阳市东北部,在行政区划上是以南岳区为中心的衡阳市区和涵盖衡山县、衡阳县和衡东县的“五区三县”的区域范围(如图1),其核心景区为位于南岳区的衡山。衡山是我国五岳之一,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历史积淀和源远流长的寿文化而深受观光者的喜爱,素有“南岳独秀”和“中华寿岳”之美称。衡阳市的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于大南岳旅游圈,尤以衡阳县分布的乡村旅游地资源最为丰富,根据湖南旅游局发布的《首批517家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名单》中衡阳市的数据,衡阳市星级乡村旅游地共44处,大南岳旅游圈占30处,其中5星级的3家,4星级的12家,3星级的6家,2星级的9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形成的互补之势,为大南岳旅游圈打造全方位一体化旅游区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20]。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日新月异的当前,衡阳市愈发重视大南岳旅游圈的旅游发展问题,虽然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但目前仍存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基础设施亟需完善、旅游功能与景区功能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估,有助于对大南岳旅游圈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资源整合提供决策依据。
图1 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区位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是保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准确度和客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性质的评价指标,其数据来源也有区别。对于定量指标,收集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网络资源、相关年鉴和实地考察,网络资源包括湖南统计信息网、湖南旅游网、衡阳市统计网、衡阳旅游网等;查阅的年鉴有2013-2015年湖南省统计年鉴等;实地调研包括考察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状况等。对于定性指标,则采取专家打分法,邀请10位对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旅游文化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且对衡阳市熟悉的专家和研究人员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二、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潜力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指标不可行、不全面,会直接影响开发潜力测算结果的准确度。本课题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21-26],依据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全面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综合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大南岳旅游圈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的特色,从资源禀赋、开发条件、环境条件和客源市场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目标层、综合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等4个层次,总共遴选出25个具体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如表1。为了科学评价五区三县内的乡村旅游地资源,本研究采取典型样本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对C11和C12的评价中抽取区域内最具典型的样本赋值,其他指标均按照各行政区进行综合评价。
表1 乡村旅游地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一种研究方法,尤其适用于多目标、多层次的复杂指标体系,可信度较高。本文采用专家问卷法,邀请10位专家和研究人员对各层次指标进行权重估值。在对指标重要性进行评价时,引入1~9标度,评价标准如表2。
假设某一层目标受元素(X1,X2,...,Xn)这n个因素共同影响,每次取因素Xi和Xj进行两两比较,用aij表示因素Xi和Xj的重要性之比,aji表示因素Xj和Xi的重要性之比,得到判断矩阵A=aij(m*n)。运用和积法对判断矩阵进行求解,计算出各层次要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减少权重的误差最终求得的各层次因素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2 标度对照表
(三)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类型,收集的数据来源有所区别,定量指标通过数据说明,定性指标则是采取专家打分法加以体现。所以,在处理数据时就要面对不同量纲无法统一比较的状况,需要先对不同量纲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把指标值控制在0~1之间,统一评价标准。首先把各指标因素分为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代表开发潜力越好)和逆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代表开发潜力越差),然后采用公式(1)和(2)对数据加以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Yij=Xij/max(Xij)。 (公式1)
对于逆向指标:Yij=Xij/min(Xij)。 (公式2)
其中,Xij为指标的原始值,Yij为指标的标准值,max(Xij)为该指标数据中的最大值,min(Xij)为该指标数据中的最小值。
(四)开发潜力评价结果
建立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R为某目标项开发潜力评价指数;Fij为指标的标准值;Wij为指标的权重。
依据公式对大南岳旅游圈的五区三县分别进行分层次综合评判,得到评判结果表3和表4。
表3 乡村旅游地开发潜力评价结果
表4 乡村旅游地综合评价层开发潜力值
由表3可知,大南岳旅游圈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差异较大,其中衡阳县(0.682)和衡东县(0.665)开发潜力最好,南岳区(0.582)、石鼓区(0.510)、蒸湘区(0.545)和衡山县(0.519)等4个地区开发潜力相对较好,而雁峰区和珠晖区则开发潜力相对较小。为了进一步分析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内部差异性,根据表3的计算结果,按照乡村旅游资源的资源禀赋、开发条件、环境条件和客源市场等4大类别进行细分(如表4)。
从资源禀赋来看,潜力值最大的是衡阳县,其次是衡东县,往后依次是衡山县、蒸湘区、石鼓区、南岳区、雁峰区、珠晖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原因与区域内乡村旅游地数量、规模大小、资源分布密度等因素有较大关系。
从开发条件来看,各区县各具优势,潜力值较为相似,但衡山县开发条件相对较差。这是因为尽管南岳衡山在衡山县境内,但行政上隶属于衡阳市,优势资源基本都集中在南岳区内。衡山县由于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和资金投入力度较小等因素,开发条件潜力值相对较小。
从环境条件来看,潜力值最大的是南岳区,其次是衡东县。南岳区由于景区带动作用发展较早,环境建设较为重视,污染治理程度达到84.3%,绿化程度也较高,为其乡村旅游地发展提高了吸引力和竞争力。尤其是2010年以后,南岳景区实行低碳旅游战略,大大降低了旅游污染和能耗系数,环境条件潜力值相对较大。
从客源市场来看,条件最好的是南岳区,其次是衡东县。南岳区游客增长和旅游市场规模趋向稳定,乡村旅游地利用毗邻景区的优势,分流了一部分游客,旅游客源市场相对较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蒸湘区游客增长潜力比较突出,2016年的游客增长率达到85.1%,这与该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培育乡村休闲旅游品牌,优化产业结构有较大关联。
(五)开发潜力区划
根据表3和表4的综合潜力值分析,可以将大南岳旅游圈五区三县划分为3类开发潜力区,即高潜力开发区、中潜力开发区和低潜力开发区(如图2)。其中高潜力开发区为衡阳县和衡东县,中潜力开发区为南岳区、石鼓区、蒸湘区和衡山县,低潜力开发区包括雁峰区和珠晖区。
图2 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区开发潜力区划
三、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策略
(一)总体开发策略
1.发挥政府主导,进行统筹规划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应加强与景区的联系,依托景区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政府需要发挥主导带头作用,从大南岳旅游圈整体视角出发,有效利用景区带动作用,凭借边缘乡村资源禀赋的优势,引导景区和乡村旅游地协同发展,实现景区和外围乡村的良性互动,构成一个复合一体化的旅游系统,提升大南岳旅游圈的整体旅游形象。
2.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质量
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和接待质量的低水准是制约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今后的发展中,乡村旅游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需满足市场需求,与景区发展相适应,从游客感官和体验的角度出发,为游客营造一个好的出行体验。此外,要提升服务质量,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友善的社区接待往往能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因此,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地员工服务意识的培训以及对社区居民文化思想的熏陶,树立旅游地友好好客形象,提高游客的好感度。
3.围绕核心景区,确定功能定位
围绕核心景区,开发景区边缘区乡村旅游可有效延伸景区旅游服务,丰富景区旅游活动,减轻景区容量受限、空间紧张的压力。因此,乡村旅游地在开发时应准确定位,在知晓景区资源和市场需求基础上,对自身资源特点、区位条件和客源类型进行客观总结,从而找出一条与景区功能互补、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游客提供一个有别于核心景区的休闲体验场所。
4.突出产品特色,挖掘区域文化
特色产品为市场竞争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血液,是市场竞争的有力砝码。旅游产品定位要突出自身的个性,承袭和诠释区域内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优势旅游资源特色。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应以南岳寿文化和养生文化为载体,深度挖掘区域文化的内涵,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休闲产品。同时,旅游产品的开发要避免过于单一和恶性竞争,注重旅游产品的合理布局,保证核心文化与其他旅游产品有机匹配。
5.提高营销意识,创新营销策略
旅游营销直接掌握着区域旅游业的命脉,影响着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把大南岳旅游圈包装好,采用创新营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应从游客层面和经营角度双向考虑,寻求切实可行的营销方式,特别要利用好自媒体传送平台,必要的时候可对旅游产品进行数字化包装,提升旅游产品的体验价值和吸引力。此外,应加强与景区的合作,实行捆绑营销,打造鲜明的乡村旅游地品牌,塑造和提升大南岳旅游圈的品牌形象。
6.加大监管力度,改善生态质量
树立社区居民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维持生态平衡,开发和保护兼顾。乡村旅游地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常出现污染物堆积、警示性标示缺乏的现象,非常不利于乡村旅游地生态形象的树立。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地的环境和资源监管力度,建立相关的制度,加强乡村旅游地危机管理,改善乡村旅游地的生态质量,确保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二)分区开发策略
1.高潜力区开发策略
该区域是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最具开发潜力的区域,资源禀赋、开发条件、环境条件和客源市场均有较大潜力,该区域主要开发策略为:第一,创新开发模式。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开发理念和实践经验,根据自身优势资源,采取休闲体验型、医疗保健型、主题度假型等开发模式;第二,优化产品结构。将部分乡村旅游地打造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地的整体品味,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第三,形成开发体系。全面实现区域内乡村旅游地功能转型,改变过去单一的农家乐模式,形成保健养生、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开发体系;第四,完善基础设施。区域内部分乡村旅游地交通不便,可达性差。政府可多渠道(市场融资、国家贷款、旅游扶贫基金等)筹措资金,改善乡村旅游地旅游基础设施。第五,完善社区参与机制。乡村旅游地开发离不开社区支持,应积极探索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机制与途径,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2.中低潜力区开发策略
该类型区目前开发潜力较弱,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共性问题,可以优先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优势不突出、交通条件可达性差、生态环境脆弱性差以及政府拓展能力有限等方面。基于此,主要的开发策略有:第一,针对资源优势不突出问题,应寻求与优势区域合作,为优势区域提供旅游基础性服务,如提供绿色食材、建筑材料、人力资源等;第二,针对交通条件可达性差的问题,应优先改造县城到各乡村旅游地的道路,必要的时候需要修建乡村旅游通道,提高区域可进入性;第三,针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差的问题,需要在开发过程严格履行开发程序,保护生态环境,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完善已有设施当中;第四,中低潜力区应选择1-2个典型的相对较好的乡村旅游地做为开发示范区,实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社区参与的多方驱动开发模式。
四、结语
乡村旅游拥有广阔的市场且一直深受青睐,逐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旅游形式。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有别于一般乡村旅游地,它既受核心景区旅游辐射,又可与核心景区共享客源,因而往往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开发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既能提高乡村社会经济水平,加快乡村发展,又能缓解景区旅游容量的压力,改善景区环境。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潜力的研究,是当前景区发展和乡村发展都亟需探讨的课题。本文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运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潜力进行剖析,从整体开发和分区开发两个视角,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策略。
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尽管体系的构建和指标权重的选取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此外,本文研究从宏观尺度分析了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潜力,但一个乡村旅游地的成功开发,与很多因素有关(如资本质量、决策者能力以及政府支持等)。本文侧重于从旅游资源视角对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进行科学评价,为后期乡村旅游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具体到每一个乡村旅游地开发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王琼英,冯学刚.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115-120.
[2]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8(5):125-128.
[3]胡晓锋.咸宁市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探讨:以咸宁市刘家桥村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9):57-59.
[4]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等.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11):1353-1354.
[5]杨蜜蜜,龙茂兴,刘建平.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生态经济,2009(1):142-144.
[6]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7]Paul F Wilkinson,Alex L Murray.Centre and periphery: The impacts of the leisure industry on a small town (Collingwood,Ontario)[J].Society and Leisure,1991, 14(1): 235-260.
[8]Hall M,Boyd S.Nature-Based tourism in peripheral areas:Development or disaster[M].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5.
[9]Wanhill S.Peripheral area tourism:A European perspective[J].Progress in Tourism.and Hospitality Research,2015,3 (1) :47-70.
[10]Weaver D B,Elliott K.Spatial patterns and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Namibian tourism[J].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1996,162(2):205-217.
[11]Seaton A V.Book towns a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eripheral areas[J].Internationals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1999,1(5):389-399.
[12]Brown F,Hall D.Tourism in peripheral areas:Case studies[M].Cooper C,Hall M,Morrison A. Aspects of Tourism Series.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0.
[13]Keller C P.Stages of peripheral tourism development—Canada’s northwest territories[J]. Tourism Management, 1987,8(1):20-32.
[14]Chaperon S,Bramwell B.Dependency and agency in peripheral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3,40(1):132-154.
[15]王 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14(2):38-42.
[16]冯淑华.乡村景观旅游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27(1):69-71.
[17]马雁飞.浅谈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策略[J].宁夏农林科技,2011, 52(12):199-200.
[18]黄 进.乡村旅游研究与实践[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1.
[19]黄薇薇,沈 非.边缘型旅游地研究综述及展望[J].人文地理,2015,30(4):24-31.
[20]李伯华,骆丹云,刘红利.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6):735-739.
[21]李 青.南岳衡山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2]吕建树,刘 洋,张祖陆,等.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11,33(9):1788-1797.
[23]汪 侠,顾朝林,刘晋媛,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灰色方法:以老子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7,26(3): 625-635.
[24]王灵恩,成升魁,唐承财,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以澜沧江流域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1):178-183.
[25]任 希.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39-43.
[26]陈勤昌,夏莉惠,蒋 莉,等.中部六省重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空间格局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1(3): 63-68.
[本文编校:徐保风]
Study on Develop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 and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of Edge-type Scenic Spots——A Case Study of Great Nanyue Tourism Circle
LI Bohua1,2, NIU Xin1, DOU Yindi1,2, LIU Peilin1,2
(1. College of City & Tourism,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8, Hunan , China; 2. Research Establishment for Hunan Settlement,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8, Hunan, China)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of edge type of scenic spot, taking Great Nanyue tourism circle as example, this paper construc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25 indices from four aspects—resource endowment, development conditi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ustomer market. Meanwhile, the authors have assessed different types of potentials for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for five districts and three counties in Great Nanyue tourism circle based on the propos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district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ranging from high-medium-low development potentials. The high potential regions include Hengyang county and Hengdong county, the medium potential region include Nanyue district,Shigu district, Zhengxiang district and Hengshan county, following as the low potential regions involving Yanfeng district and Zhuhui district. At last,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a set of strategic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zoning development.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potentiality; Great Nanyue tourism circle
F592.0
A
1673-9272(2017)05-0037-08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5.007
2017-07-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自组织机理及调控路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415711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型期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与调控路径研究”(4150119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社会-生态-地理”过程研究”(2016JJ2010)。
李伯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libeny_2058@163.com。
李伯华,牛 鑫,窦银娣,等.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1(5): 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