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加强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2017-12-10孙福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工作

孙福军

(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10)

浅析加强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孙福军

(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10)

随着我国文化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改革的深化,毫无疑问,国有出版企业将面对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可以预见,新形势对国有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财务内控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由于财务内控事关国有出版企业发展全局,因此,结合工作实际,总体概述财务内控工作,探究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控现状,提出工作思路和处理办法,以期对财务内控工作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国有出版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内控;现状;方法

以内部牵制为理论基础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是经过数十年众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反复摸索和实践推敲出的具有可行性的企业自我管理办法。按照我国文化市场现实情况和国有出版企业发展特点推动企业财务内控,应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有出版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控综述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与财务分析、预测、决策共同组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1]。财务内控是一种具有弹性和可控性的企业自我管理与约束机制,对国有出版企业来说,确保各类财务活动依法合规、财产物资保管安全、信息披露准确完整、资源配置优化合理是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控的主要目的与作用。加快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控工作有利于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财务流程一体化、经营风险最小化以及企业利润最大化。

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内部环境控制、内部活动控制、内部风险控制、内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管[2]。内部环境控制是企业财务内控得以实施的支撑点,其与企业管理结构、人员风险意识等因素息息相关。内部活动控制主要与资产分配活动、授权审批活动、绩效考评活动、现金资产使用等企业财务行为有关,是财务内控展开的核心环节和具体工作方式。内部风险控制则为财务内控把握方向,与外部风险控制相配合,当企业面临重大投资事项时,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收益。内部信息与沟通则是以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为前提,致力于通过信息收集、传递与整理等手段打破企业内部门或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壁垒。内部监督在于将监管工作贯彻于企业财务活动全程,随时查缺补漏,形成快速反馈机制。

财务内控是企业管理的无形保障,其作用无可取代。通过五大要素的关联支撑,财务内控将在企业内形成良性动态闭合循环,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警与监管,为企业安全保驾护航。

二、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

根据当前已知情况,国有出版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针对财务内控工作的改革仍未解决实质问题。财务内控在国有出版企业内仍难以完全落实,其开展现状不容乐观。

(一)企业内尚未形成良好的财务内控环境

国有出版企业历来是我国文化市场的中坚力量,是为国家发声为社会传达时代主旋律的国家控股性质的文化企业。因此,国有出版企业肩负着双效统一,为人民提供优秀的文化食粮、提供就业岗位等艰巨使命。企业利润目标只是企业众多目标之一。在国有出版企业内,管理人员大多来自编辑部门或业务部门,专业性财务知识掌握不足,思想上难以认清财务内控的关键作用,财务内控长期处于企业管理的次要位置,财务内控氛围不浓,内控环境尚需改善。

(二)国有出版企业组织结构仍需加强

企业的组织构架对财务内控必然存在深远影响。从国有出版企业高层主管方面来说,各董事间的职务划分尚未明晰,董事会结构、议事细则仍需探讨,决策权与经营权未实质性分离。同时,企业员工受企业管理机制的约束作用较小,权利分配也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员工工作权限职责尚未明确。按当前情况,若面临财务风险,企业管理机制难以应对。

(三)内控作用削弱,审计制度淡化

多数国有出版企业已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实际企业生产经营中,部分审计工作往往缺乏独立性,或因利益关系阻碍了审计部门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与真实性,导致国有出版企业内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一些审计处理结果由于人为因素或体制制约而难以贯彻执行,无形中加大了财务风险。

(四)全面预算管理不规范

虽然全面预算管理是帮助企业实现增效节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措施,但按当前执行情况来看,落实难度较大。转企改制后,自行承担盈亏的国有出版企业必须自谋生路。一方面,为了增加企业利润,业务部门会产生一定数额的业务费用,这部分开支没有明文规定、缺少必要的经费预算,加大了国有资产浪费、滥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与实际生产需求可能存在脱节,在国有出版企业购销以及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过重复购买造成物资积压、报废,或因未及时清点库存而造成急需物资难以供给影响生产等情况。

(五)尚未确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

国有出版企业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大多实行多元化投资,加快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教育、文化与互联网等多方面的业务拓展。由于经营涉猎更广、产品创新数量更多,企业生产的风险亦同步上扬。这一变化没有引起多数国有出版企业的重视,仍按固有思维模式,忽视对潜在风险的预判与应对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应预警体系,一旦出现财务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由已掌握的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控情况来看,未来财务内控工作仍需陆续修改与完善,对于发现的财务内控漏洞和偏差也应实事求是调整。

三、国有出版企业加强财务内控的思路和方法

国有出版企业若要加强财务内控,必须从合法性、针对性、连续性、准确性和效益性五个方面深入思考,在理顺方向的同时,针对问题,提出财务内控具体解决方案。

第一,合法性,即《国家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是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依据,任何企业内控行为不得逾越法律底线。第二,针对性,财务内控需对症下药,解决国有出版企业实际问题。第三,连续性,纵向来说财务内控应保证一贯性实现不同时期、阶段的连续覆盖;横向来看,财务内控要与企业内其他管理制度联系起来,实现制度间、部门间的有效衔接。第四,准确性,财务内控就是为了把握企业管理现状,因此,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务必真实准确。第五,效益性,利润是国有出版企业存在的根本,财务内控应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帮助企业最大程度节约经营管理成本又实现利润的高速度增长。

(一)提高财务内控重视程度,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企业的相关管理层作为企业进行财务内控的实施者和监督执行者,对于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实施过程负有很大的责任[3]。管理者的认识提高必会影响全体员工,有利于在企业内凝聚人心,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这样,在企业氛围与职业道德的双重作用下,员工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会逐步提高,从而营造良好的企业内控风气,从意识形态上推动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现有财务内控制度,权责明晰,奖惩并重

制度是帮助财务内控落实的依据与保证。国有出版企业必须从制度上理清员工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流程与权责范围。财务内控事务多、责任重,企业高层和财务具体工作人员必须权责分明,避免出现权力重叠、互相推诿的情况。在制度建设中必须明确相关奖惩机制。对于出现消极怠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财务漏洞不及时上报等情况的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应按照规定严惩。另外,与惩罚机制相对应,必须设置奖励机制措施,让财务人员的具体工作与其业绩考评相对应,通过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的方式激励工作人员主动为企业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强化内部监管,将内部审计落到实处

国有出版企业构建独立完备的审计制度与审计部门将形成对财务部门的良性监督,防止以权谋私,捍卫国有资产安全。必须从制度上保证审计部门掌握真实的企业财务数据,通过常态化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两种审计方式,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科学性与合法性。对于不规范的财务行为及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审计部门应有权力上报并要求整改。制定审计部门规章细则时应优先考虑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防止人为因素干预,在国有出版企业内实现财务工作权力与监管的统一。

(四)确保企业内实行全面的预算管控

全面预算控制是开展财务内控的主要方式。在进行公务活动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预估可能存在的花销,设定金额区间,并将招待费用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对于减少、控制公务开销的员工或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超出预算限额的事项,必须文字说明,列出开销事项,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另外,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强化申报、批复的工作流程,防止像过去一样出现物资损毁、报废等情况,实现采购活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限制和监管。需采购的部门或个人事前须提交申请交由审核,对于采购用途不明的物资不予批准。涉及到大宗货物的采购,务必采用招投标方式,提高企业议价能力,以质优价廉为目标。无论是日常工作用品还是大宗物品的采购,在购买后应强化不定期对物资使用情况的抽查,防止国有资产占用与滥用等情况发生。

(五)增强风险评估完善财务预警

防止国有出版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重大经济损失是财务内控工作的主要任务。财务部门应以企业项目投资规模与经营周期为依据建立短期与长期相互配合的风险预警机制。日常经营中定期对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比率等能够体现企业运营能力的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比率划分风险等级。财务现状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层人员反馈,防范风险于未然,确保经营生产的顺利进行,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

国有出版企业加强财务内控必须明确思路、讲求方法。在五个原则带动下,培养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控氛围,加快企业制度建设,推动内部审计稳步进行,优化预算管理体系,加大风险控制能力,多种方法科学保证国有出版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发生实质性转变。

结语

完善国有出版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是活化企业顺应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事关企业长期稳定与发展,不容疏忽懈怠。国有出版企业内财务内控现状仍有待提高,要分清主次矛盾,遵循内控方法原则,根据自身实情调整工作办法,大幅提升企业财务内控能力与水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1]刘素荣.浅析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大众理财顾问,2016,(3):186.

[2]高 .浅析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财税研究,2016,(24):202.

[3]李莉.新时期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8):259.

[责任编辑 柯 黎]

F275

A

1673-291X(2017)20-0122-02

2017-04-20

孙福军,男,高级会计师,从事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财务工作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物流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构建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