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2017-12-10臧学英赵万明

天津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影响力中心区域

◎文/臧学英 赵万明

天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文/臧学英 赵万明

天津构建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的关键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对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需要顺应和对接全球科技发展大势,从为全球进行国际代工,转向嵌入或加入全球创新链,在全球范围内吸收、配置和集聚产业创新资源,赢得产业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的话语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是否具有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活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产业创新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厘清产业创新中心与区域创新中心二者关系

区域创新中心,是指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活动集中、创新实力雄厚,在价值网格中发挥显著增值作用并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区域,对创新资源流动具有显著的引导、组织和控制能力。

产业创新中心与区域创新中心二者关系,产业创新中心是区域创新中心的主导或中心环节。因为无论从区域创新中心形成还是从区域创新中心的作用看,产业创新中心在区域创新中心中发挥着重中之重的作用。从区域创新中心的形成过程看,其包括两种类型:原创型和后发型。原创型区域创新中心,是指原创性科技成果的发源地和集聚区,通过从研究网络到开发网络再到生产网络,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后发型区域创新中心,则是指通过创新资源的引进和集聚逐渐发展起来的创新型新兴城市,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引进和集聚已经成长起来的科技公司,在价值网络形态上,表现为先有生产和研发网络,再出现研究网络。可见,产业创新是区域创新的重要抓手。从区域创新中心的作用看,伴随区域创新中心的形成,其必将在技术、产业、人才和制度创新诸方面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其中产业和技术的扩散,是区域创新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的主导者。从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经验看,新兴技术和产业扩散遵循以下规律:大学和研究机构——科技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区域创新中心——高科技产业带——产业的点状自由分布。

目前,天津构建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的关键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二、准确理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一)对“产业创新中心”内涵的把握

产业创新中心的落脚点在于产业,即生产制造,这是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核心内容。天津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产业创新中心”,强调的是基于产业基础搞科技创新,强调面向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因此落脚点在于把握全球科技进步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在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而将创新成果产业化。

(二)对全球影响力“产业创新中心”的理解

目前全球产业创新中心以美国的硅谷和纽约、英国伦敦最著名,而在欧盟区域创新指数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和以色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等,无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烙印。而作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具有全球影响力,意味着需要顺应和对接全球科技革命大趋势,从为全球进行国际代工,转向嵌入或加入全球创新链,在全球范围内吸收、配置和集聚产业创新资源,赢得产业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的话语权。比如:依据自身优势形成产业创新的全球分工地位;由此带动产业变革和驱动经济发展;在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源的集聚配置上,形成全球的影响力和带动性等。

又写作“牢络”。《释名·释衣服》:“畱,牢也。幕,络也。言牢络在衣表也。”《释名疏证补·释衣服》:“先谦曰,留、牢双声。《淮南本经》注,除人读牢为霤,霤从雨留声。《士丧礼》注,牢读为楼,楼、留声近,皆其证也。络、幕叠韵。”由此可知“牢络”与“留幕”声相近,义相通。高明《琵琶记·几言谏父》:“名缰利锁,牢络在海角天涯。”《琵琶记·激怒当朝》:“羁縻鸾凤青丝网,牢络鸳鸯碧玉笼。”以上“牢络”均有“覆盖”之义。

(三)从战略高度认识“产业创新中心”

根据“中心-外围”发展理论,区域发展通常起源于区域内少数的 “变革中心”,然后由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通俗来说,“中心”不仅仅是自我发展,而是要有辐射、影响、带动和引领发展的功能,服务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心”之所以成为中心,通常是因为要素和发展能量的高度集聚和密集,然后逐渐向外围地区扩散。为此,天津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应该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高度,思考如何通过产业创新中心作用的发挥,更好地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

三、产业创新中心的活力来自于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无论是原创型还是后发型区域创新中心,是否具有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活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官产学”高度融合的经济体制创新是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产业创新中心的活力首先也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国际经验表明,新知识的创造及其产业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官产学”之间职能边界重叠区域所创建的新型组织。在“官产学”一体化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中,大学和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和发展的主导者,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包括提供资金资助和政策支持在内的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当然,如果在大学和产业缺乏主动性的条件下,政府也可以承担 “官产学”一体化的主导者。

(一)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环境

产业创新过程中,首先选择的是具有一定创新创业环境的城市或城区。能否成为新兴技术和产业集聚、扩散的承载地,取决于城市或城区在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和制度积累方面的建设、创新和完善。只有当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进入标准化阶段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才会出现自由的零散空间扩散和转移,甚至是跨国的转移。

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全球化和网络化,区域创新中心辐射或被辐射都不仅限于本区域,而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能否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区域创新中心的自身特色和科技研发的前沿性。其中构建最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做强做精优势产业

当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高铁、重工制造、核电项目和电信设备等行业,总体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发挥先发优势”,主要是针对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京津冀地区。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天津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其先发优势,增强产业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

(三)借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官产学”一体化

“官产学”在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的分工,只是新知识创造及其产业化的前提。只有当三者在互动和渗透中产生协作时,才能真正推动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而促使三者之间互动的新的合作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极核。

天津应充分利用京津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提高产业创新中心中创新资源的贡献度。即利用京津冀高校、研究院在科学研究与原始创新上的技术优势,加强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的联合,寻求互补性优势技术的合作。全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确立和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更高水平的研发中心,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同时,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共联,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引导高校院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能力。

(四)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入驻产业创新中心

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溢出效应,提升产业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当前的创新活动已经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创新主体不断寻求合作创新模式,科技创新资源也具有全球化特征。因此,要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进驻产业创新中心,放宽对外资研发机构的活动限制,给外资研发机构国民待遇。同时制定有效措施,鼓励、推动外资研发机构对华技术扩散,鼓励其就地转化科研成果。

(五)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体制机制政策等全方位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比如,通过财税、金融政策创新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适当提高研发费用税前抵扣应纳所得额的比重,有条件地实行增值税改革,即允许提高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进项税的抵扣比例,由全额抵扣提高到150%抵扣,同时在适当时期将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投资也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允许人力资本折旧,提高人力资本培训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加速企业人力资本升级速度,努力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以及各种技能的技术工人。金融政策方面,政府适当给予产业创新中心内的科技企业贷款贴息,允许金融机构发放知识产权权利质押贷款。此外,推动产业创新中心内高技术企业直接海外上市,对成功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给予灵活的政策支持,允许其直接参与国内政府采购招标等,并且积极发展各类创业投资,建立多样化的风险投资机制等。

(六)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天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比如“天河一号”等,加快构建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公共技术平台。通过专门网站定期发布信息,举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洽谈会和成果推介会,促进各类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同时立足共性技术领域,选择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中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作为公共技术平台予以支持,并以这些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提升其基础研究能力,进而向试验发展阶段转化。此外,创新和创业是高风险的活动,失败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因此,政府要营造多元化的宽容环境,一方面对创新成功者进行正面宣扬,另一方面也要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七)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天津目前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为此要抓紧制定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等,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攀升。

一要切合国家发展宏观战略,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比如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策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研制生产基地和生物与健康产业等一批世界级产业创新平台。

二要对接国家 “互联网+”行动计划,争取列入国家智能装备制造试点示范。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推进重点行业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工厂建设。

三要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强基工程;依照绿色制造国家标准,打造绿色制造示范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强实施 “创谷”和“城市合伙人”计划,打造创新集聚高地。

责任编辑:虞冬青

F127

A

1006-1255-(2017)07-0003-04

臧学英(1962—),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邮编:300191

赵万明(1964—),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邮编:300191

猜你喜欢

影响力中心区域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太极拳,风縻世界的影响力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天才影响力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先定中心后搭配
区域发展篇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