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当今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

2017-12-09高玉潼王丹萍张雅梦��

考试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深入研究教育模式应用型人才

高玉潼++王丹萍++张雅梦��

摘 要:教育对人的培养,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即培养的人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为达此目的,高校就需要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点:一是与社会接轨,建立广泛的信息渠道;二是以学生为本,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三是以保障促实效,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教育模式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黎叔在《天下无贼》电影中给出了最正确的答案:人才!对教育来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各种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和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转变,目前,企業在选择用人时,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唯名校论”“唯学历论”。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下行压力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毕业生最终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是与大学四年获得了什么样的能力相匹配的,本着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的原则,高校也需要愈来愈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然而,对目前高校的教育来说,尽管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但多数还是在按照着以前的路子走,从专业设置到课程设置,都还没能做到与社会的全面接轨,还没能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即便有不少高校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案,但由于缺乏必备的保障措施,最后也未能全部落实,未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还需要加大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具体来说,要用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突破:

一、 与社会接轨,建立广泛的信息渠道

高校的职能主要有三个: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和科研是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服务。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才,科研的直接目的也是为社会服务。高校若想更有效地为社会服务,就需要与社会全面接轨,建立广泛的信息渠道。

1. 社会即“消费市场”,高校必须懂“行情”。如果把高校视为培育人才的“生产者”,那么社会就是相对应的“消费者”,高校作为“生产者”,决不能仅仅靠自己来制定生产标准,而是要建立广泛的信息渠道,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根据“消费者”的所需所求来进行生产。当前,社会需要的大多是应用型人才,而一般高校更侧重的是理论知识教育,这显然是不匹配的。此外,高校还要搜集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围绕着现实存在的问题来开展人才培养,使自己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无缝对接”“即插即用”。

2. 社会即“大熔炉”,高校必须先“加工”。学生出了校门,便只能靠自己的本事闯荡,对不少学生来说,初期都会感到茫然无措,感觉自己所学非所用。而部分学生为了生存,离自己的专业越来越远,直到专业成为“美好的回忆”。如果社会就是个“大熔炉”,那么学生进去后不知道会被炼成什么样子,但“真金不怕火炼”,高校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加工”,帮助他们提前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帮助他们学会在实践中消化自己的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二、 以学生为本,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高校要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同时也要为人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事实上,这两者也是统一的,学生在高校得到了全面发展,具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自然就能更容易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或“有用”的人才。因此,高校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程的调整设计。

1. 实践与理论并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扩大实践课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经过实践课,才能获得基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实践课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深入社会,让学生对社会具有真实的体验,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提前提高自己。

2. 素质与知识并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情商的培养。一个人情商的高低,对其今后的为人处世十分重要,面对各色的人群,该怎么与之相处,该分别说什么话,学生必须掌握。此外,学生在社会上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因此,也要注重对学生“抗击打”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个人只有具有了一颗强大的心脏,才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 以保障促实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高校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是一句口号,更关键的是在行动,高校对此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通过务实的教学实践和坚强的后勤保障,来确保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确保培养的人才适合社会的需求。

1. 提供必要的实践场地和经费支持。相对于课堂讲课,实践课需要有场地,需要有相关的经费支持,没有这方面的保障,教师也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自己想改变传统,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高校要通过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专项经费或者调整经费使用等途径,来保证应用型教学所需的物质条件。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不仅要有理论大师,还需要有实践大师;高校不缺理论大师,但他们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同时,也可聘请社会上实业界的高学历人员来任教或进行讲学。只有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高校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来说,“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知识转化为生产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才能让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于海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M].背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06).

[2]张潇,孙晋.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9):102-103.

[3]卢东宁.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1,09(03):139-141.

[4]王如鹏.以生为本: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07):148-150.

猜你喜欢

深入研究教育模式应用型人才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对背栓式外墙干挂石材施工方法的深入研究
独立学院理论力学教学深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