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7-12-09王敬蓉

考试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调查与分析教学做合一中等职业学校

王敬蓉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动因、学习习惯、阅读量以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相关情况,进而梳理出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运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为培养中职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提出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教学做合一

一、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承担着“要与学生未来生活、职业要求相适应,为学生未来就业、创业服务,为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再发展服务”的艰巨任务,同时兼具“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的课程任务。2013年,学校申报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职业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在子课题《行知文化引领下“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文化研究》中,研究者把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多在专业课中实施,而在文化基础课中实施偏少,甚而对该理念理解有偏差感觉很难实施。2016年,在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申报了《“教学做合一”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旨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把语文教学和生活教育相结合,通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综合实践活动等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着重研究“教学做合一”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本次调查是通过对本校各中职班学生进行分类抽选(3+3班、单招班和普通班三个层次分类),调查对象的样本取自于16级(3+3)电子、综高和汽修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以发放问卷的方式分三部分(基本情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22项内容收集数据,了解学生选择我校的动因、入学成绩、对职校语文课程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相关情况,梳理本校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从而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提出有效教学策略。

二、 基本情况

本次实际调研人数87人(电子35人、综高28人、汽修24人),调查问卷发放87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定量分析,发现中职语文教学虽能够注重行知教育思想引领和行知课堂文化研究,但在践行“教学做合一”行知理念上依然存在以下矛盾问题:

(一) 被动选择,对语文课兴趣不浓

调查显示,中职校学生入学态度多元、入学目的多样,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是因为中考失利,为争取继续学习或掌握一门技能,把中职校作为“背胎”补位而入学,从综高班(28人)问卷情况分析看,学生的基础素质虽然相对要高于普通就业班,而且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单招比普通高中更容易升入高一级学府深造,但在就读职校目的选项上依然有12人是“听从了学校老师的意见”,占比42.9%;3人是“服从了父母的安排”,占比10.7%;只有8人是“为了继续学习,提高素质”,占比28.57%;5人是“想学一点技能”,占比17.9%,主动入学的学生占比不到一半,而普通班的学生情况就更复杂。另外,作为国语课程,在进入职校前的语文学习过程中,73.81%的职校生“偶尔有”学习语文的成功体验;38.76%的学生“从未有过”成功体验;仅有17.86%的学生有成功体验,导致了三个层次班级学生对语文课学习持“一般”的态度(汽修班约占62.5%,3+3转段班占比65.6%),而对“活动课程”相对更加感兴趣,占比55.95%;其中有36.9%的人喜欢“专业技能课”;仅有14.29%的人喜欢“文化基础课”。而且,学生在文化课的认识上,有54.76%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的最大收获是“陶冶情操”;37.38%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的最大收获是“学会调侃”,而对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认识不到位。

(二) 敷衍过关,对活动课重视不够

调查显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活动课程感兴趣的占比极高,87名被调查对象有47名对活动课程感兴趣,占到了55.95%,但教师从综高班、转段班升学考虑和就业班参加省级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出发,在平时的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注重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从数据分析看,重视“课文内容分析”占比达到67.86%,侧重“语文知识讲解”占比61.9%,突出“语言知识人文精神的传递”占比仅47.62%。而最能体现职校特色,对今后就业能否与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口语训练、综合实践活动等活动课程一线教师重视不够甚而忽略。从学生反馈看,教师重视的仅占20.24%,强调职业需要时重视的占5.95%,不重视或一般化的占比达到了76.19%。另外,在课堂教学方式调查统计后发现,中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师生一起完成课本内容的填鸭式教学,占比为78.57%,而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积极参与互动教学教师占比仅为33.34%。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纯粹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从统计看,每次都用和经常使用媒体课件的88.1%,而偶尔用和从不使用的占比15.48%。

(三) 无谓盲从,学习语文动力不足

首先,语文学科并非是职校生的优势学科,调查显示 69.05%的人是“一般学科”,9.52%的人是“较差学科”,2.38%的人是“差学科”,“优势学科”仅占16.67%。而且,阻碍语文进步的最大障碍是“学了变化不大,没动力”,占比 41.67%;另一障碍是“课文内容枯燥”,占比29.76%。其次,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学习上普遍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课前预习情况来看,汽修班0人预习;3+3班2人预习;综高班5人预习;而“有时间就翻翻”的占比44.45%。因没有课前预习,导致语文课堂47.62%的学生“以听老师讲为主”。对“是否经常上课回答老师问题”的统计看,42.86%的学生“认真思考了,但不想站出来回答”;27.38%的学生只有在“课堂气氛热烈,也曾跃跃欲试”;“认真思考并主动回答”的仅有 22.62%,这样缺乏互动的课堂很容易造成课堂沉闷的尴尬境地,更无法激起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职学生的阅读形式更多的体现为“手机碎片化”阅读,课外阅读量小且内容层次不高,40.48%的学生喜欢看“言情、武打侦探等消遣性文艺作品”,30.95%的学生喜欢看“漫画”,喜欢看“文学名著”的占比极少。endprint

三、 原因分析

(一) 师生对语文课程认识不到位

学校前身是由三所初中校转型整合而成,本校语文教师大多都是从初中语文教师转型构成,存在“普教情结”,习惯于传统授课方式,教学多注重“课文内容分析”和“语文知识讲解”,无法激发因中考失意进入职校后的学习兴趣。另外,中职教材虽经过多次修订,但部分选文仍不能很好体现职教培养人才的特点,职业性不强,不能体现职教语文的特色。教材的陈旧,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导致教师忽视中职语文特点,不能将中职学生所学专业和职业教育联系起来。加之,中职语文虽有考试压力但不及普教,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学生重视专业技能课而忽视基础文化课,因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中职语文渐渐处于从属地位。同时,因有升学压力但不大(单招可以注册入学),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无法与普高相比,中职语文不能坚守自己的基础地位,课时不断被压缩,教学内容偏少(应付考试每个单元只教前面两篇课文),考试也是结合课本仅考察课内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利于综合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二)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灵活

中职教师对职教人才培养的特点普遍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文化学习需求了解不多,不会倾听学生心声,不尊重学生生活体验,无大语文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理念没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没能在生活中体验,没能实现生活化语文教学模式,没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去主动探索,进而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另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式单一。关注教学中的技术问题多,对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或听课效率等思考不多,对本课程真正需要达到怎样的课程标准心中却无尺度,导致教学的随意性。特别是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为语文课堂有效创设情境,图文并茂扩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营造氛围引发共鸣上,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存在运用课件代替板书,教学过程变为简单播放PPT的形式,失去了辅助语文教学的功能,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也失去了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作用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弱化了课件功能和教学效果,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课堂效率低下,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三)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高

在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基础弱,学习习惯差,无主动学习意识,无良好阅读习惯,个性比较强,教师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技能不易被学生接受,即使接受也不能有效运用于日后的工作岗位,“教”和“学”形成两张皮,即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学历不高;应用能力缺乏,实践性不强,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学生岗位职业精神缺失。教与学偏离轨道,教师长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束缚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普遍使用课件代替板书的功能,一个问题下去课件很快给出答案,学生根本没有思考时间,或者为了板书而板书,出现补写板书、漏写板书、板书不能与课件同步或重复等现象。这些教学内容方法设置上的矛盾,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应对措施

(一) 拓展教学内容,传承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但让学生传承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重中之重,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让学生感受道德风尚,学习到淡泊宁静、志存高远的精神。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首先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应及时更新理念,不但要积极认识学生对语文课不重视的现状,主动接受自己的学生,更要把中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习实际研究深、研究透,选择并探索贴切的教学内容和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鼓励阅读的同时,提倡实用,引导学习去感悟积累,减少填鸭教育灌输,发挥文学作品的育人功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切合各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突出语文知识的专业实用性。如:综高班应侧重于高考知识储备的需要;3+3电子班除了因升入对接高校转段考试需要侧重一定的基础知识,还应结合电子专业突出商品说明书、产品介绍、常用应用文写作、广告策划、读书推介会等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训练;普通班要突出岗位任职需要,在思维想象活跃性的训练和文字描述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其次教材应重视陶冶情操、激发灵感、解决疑惑等方面的作用,教师可选择生活故事、职场案例等,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通过感悟语言所传达的各类信息和情感,促进学生更好的锻炼其理解、分析、表达等能力,尽力实现语文课在职业学校的最大功能。

(二) 丰富教学方法,脱离应试模式

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为解决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三个层次的教学班级使用的是同一本教材,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需要,二次处理教材,对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应用文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要结合行知教育思想在具体活动中实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结合学校重大活动,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发挥语文教学的特色,鼓励学生通过相关活动,形成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的良好氛围。其次要重视语文课“大数据”作用,通过云平台收集海量信息,有效创设情境,便于学生拓展理解、识记和思考,通过翻转课堂、二维码、微课、微视频以及教学空间等多种媒体手段在语文学科中发挥作用,链接传统文化知识库,发挥电脑、手机等数据终端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让学生体悟感受博大的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积极发挥辅助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职业性很强的选读内容,挖掘渗透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塑造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 以活动为平台,提升综合素养

“教学做合一”是指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即实际生活,强调在“做”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体现教学的过程性,加速“行—知—行”的发展过程,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中职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等内容本就凸显职校课程的职业性,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口语表达、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等多种人才单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针对学生的需求,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和需求,与专业和未来的职业接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在机制,挖掘潜能,发挥长处,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情境、演讲辩论赛、创业故事分享、角色扮演、美文推荐等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并在过程中享受自我理解、分析、表述、创新等能力提高的快意。

综上所述,要解决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而陶行知主张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主张“做”,在学生亲历中“以事为中心”,“在劳力上劳心”,围绕事件开展,围绕事件中的师生行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职语文教学中,立足“以事为中心”,用好中职语文教材,设计适合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的事件,进行课堂内外的“做上教”和“做上学”,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敬梅.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探讨.文学教育(中),2012,(10).

[2]林海燕.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对策.科学咨询,2015,(02).

[3]秦赟.中職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职业教育,2016,(20).

[4]郜凌燕.中职语文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5]王冰.给中职学生一个学语文的理由.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与分析教学做合一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词块教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调查与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