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初中三角形全等中引导型教学的运用
2017-12-09江国兴
江国兴
摘 要:引导型教学旨在通过启发式教学实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其关键点就在于科学的引导。与传统“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法不同,引导型教学更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阶段化,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掌握了解。下文就以初中数学中的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为例,谈谈引导型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引导型教学;教学运用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数学的重点,是学习相似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是解决几何证明题的常用定理,也是几何数学的开端。因此,教師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全等三角形,打好几何学习的基础。
一、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认识全等三角形
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主要是依据教材主题设置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氛围。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有老师并没有直接说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而是先从全等图形讲起。首先列出三组图形,即:和、和、和,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有学生说每组图形的形状相同,也有学生说图形的大小相同。于是,老师顺着学生的话提出一个问题:那么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是否可以重合在一起呢?学生异口同声给出肯定的答案后,老师给出全等图形的概念,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地提出问题:“全等三角形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套用全等图形的定义,得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的结论。
又比如某老师在课前设置了一个情境问题:“小A家有两块一模一样的三角形镜子,有一天小A不小心打碎了其中的一块,如果要重新买一块,问小A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买回的镜子和剩下的一块一模一样?”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最先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用剩下的三角形镜子作为对比模板,与它大小形状一致的就是符合要求的。于是老师适时提出新买的镜子和旧镜子之间是全等关系,并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二、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探究学习是引导型教学的核心,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小组讨论,这样同样能实现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有老师就将学生分为小组,并将“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作为讨论目标。当然学生最开始并没有找到突破口,于是老师列出一组全等三角形和,用直尺测量了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结果发现完全相等。于是学生依葫芦画瓢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这时,老师又提醒学生还可以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来找,比如高、中线、平分线等等。于是学生又接连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平分线相等”等性质。
完成性质教学之后,教师又提出问题:“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那么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以此类推“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如果全等或不全等,那么还能找出其他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吗?对于学生而言,要自己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难度无疑很大。因此,教师必须给出适当的提醒,比如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将自己认为可行的判定方法写出来,然后小组讨论并举例论证,如果举不出反例的就可以认为是成功的。第一种: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边边边(SSS),举不出反例视为判定方法;第二种: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即边角边(SAS),举不出反例视为判定方法;第三种: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即角边角(ASA),举不出反例视为判定方法;第四种: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即角角边(AAS),举不出反例视为判定方法;第五种: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举出反例,不能证明全等。第六种:一角相等且非夹角的两边相等,能举出反例,不能证明全等。
例:如图所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了三块,那么要重新买一块一模一样的,最便捷的方法是什么?
这道题是上文例子的变式,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运用,让他们能够逆向思考。分析此题可以发现,要重新买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就是要与原三角形玻璃全等。由所学知识可以推断,①号碎玻璃只知一个角,难以判断,②号碎玻璃更不符合要求。而③号碎玻璃有一条完整的边BC,且为∠B、∠C的夹边,由角边角(ASA)可知利用③号碎玻璃能够重新找到与原玻璃全等的三角形玻璃。
三、 知识延伸——引导学生证明全等三角形
证明全等三角形就是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之后,将其转化为符号表达语言。
基础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训练,在于帮助学生熟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完成相关教学之后,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知识延伸和综合训练,开始引导学生解答更为复杂的证明题。
【例1】 如图,点C,F在线段BE上,BF=EC,∠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并加以证明。(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分析】 此题属于开放类的题目,但考题仍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题意,只要先求出BC=EF,添加条件AC=DF,根据SAS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四、 结束语
思考是数学的生命力所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型教学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学习。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数学的思维属性,值得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玉环.构造反例出奇制胜——谈“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反例教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02):82-84.
[2]张勇.线段、角的加减在三角形全等中的应用[J].科学教育,2001,(02):63-64.
[3]王锋.行为引导型教学的理解和运用[J].河南水利,2005,(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