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017-12-09石波��

考试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数学

石波+��

摘 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有效性;策略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笔者认为,具体可以采取实施策略如下:

一、 创设情境,让小学数学回归学生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与植树有关的课前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多策并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儿童“从做中学”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教学过程是由学生、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手段四个基本因素构成,安排好教学程序是激發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具体做法如下:

(一) 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引起学习兴趣有内部诱因和外部诱因,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内部诱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换教学条件,促进外部诱因向内部诱因转化。保持学生激昂的兴趣。这种方法很多,如恰到好处的引言,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前以一句或一段短小精彩的引言导入,不但是高明的组织教学,而且能使年龄偏小的学生很快进入“愤”“悱”状态。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引言,引言可用启发性的,也可用归纳性的,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把全体学生引向竞技状态就是成功的引言。

(二) 领会所学内容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既要以必要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又要以概括化的知识为指导。感知教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建立所学知识的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的加工,形成科学概念,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获得规律性的知识。这个阶段要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独创性上下工夫。如在数学第十册第四章第六节的例5:

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由于改建炉灶,每天节约0.6吨,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

第一步,让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搞清数量关系,如“改进炉灶,每天节约0.6吨”,抓住这个关键,问题就好解决了。

第三步,让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对照的方法,说说解题思路,这样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让学生列式解答。3×96÷(3-0.6)

最后,让学生改变题里的条件去练习,如:(1)每天烧的是计划的多少,这样就要先求出实际每天烧煤数:3×?=2.4(吨),然后再列反比例式计算出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2)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就要先求实际每天烧煤的吨数3×(1-?)=2.4(吨)后,再求问题。(3)原计划烧的是实际烧的多少倍,也应先求出实际每天烧的吨数3÷?=2.4(吨)后,再求问题。为了反复训练学生的思维,该题还可改变问题来解。如:这些煤可以多烧几天?这个题稍有难度,但学生只要求出这堆煤可以烧几天后再用这堆煤改造后可以烧的天数减去96天,就可得到答案。通过这种练习,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 巩固、练习、检查、提高

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了,学生是否完全接受?在很多班级里,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听时明白,自己做题时不知所措。所以巩固练习是保证。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对师生双方都起到反馈交流作用。

例如:学习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3+3+2+3+2+3,通过审题,思维比较灵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很快想出以下几种不同的想法:(1)3×4+2+2=16 (2)3×4+2×2=16 (3) 2×6+1×4=16,这时我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还未等分析完有的学生受第(3)种方法的启发,又想出了另一种方法:(4)3×6-1×2=16,这正是由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检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达到提高的目的。

以上几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走实,目标明确。

三、 激发兴趣,注重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错题问题,笔者重视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 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要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然后达到算(估)得准确、迅速的目的。笔者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笔者在教学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另外,笔者还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做错的计算题,让学生建立病题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按病号、症状、诊断、治疗四个程序填卡登记。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通过口算训练、口算比赛等途径提高口算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估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Passage Four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