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对比

2017-12-09张铨鑫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5期
关键词:激活剂酶原纤溶

张铨鑫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内科,山东 泰安 271500)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对比

张铨鑫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内科,山东 泰安 271500)

目的:对比分析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内科在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9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45例/组)。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治疗。对比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堵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在接受治疗后的30 min、60 min和120 min,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堵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尿激酶相比,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等特点。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均为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为了进一步比较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内科在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9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45例/组)。参照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0例;其年龄在40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54.6±3.6)岁;其中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的患者有17例,为前间壁的患者有14例,为前侧壁的患者有5例,为下壁的患者有9例。研究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21例;其年龄在42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52.9±3.5)岁;其中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的患者有16例,为前间壁的患者有15例,为前侧壁的患者有7例,为下壁的患者有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是:1)为患者静脉注射30万U的尿激酶。完成注射后,将120万U的尿激酶加入到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2)完成溶栓治疗后24 h,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的用法是:皮下注射,4100 U/次,2次/d,连续用药5~7 d。为研究组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是:1)为患者静脉注射8 mg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完成注射后,将42 mg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加入到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90 min以内)[3]。2)完成溶栓治疗后24 h,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的用法与参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接受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堵塞血管的再通情况,观察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2)观察接受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低血压及心源性休克等。3)治疗后,对这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观察记录其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堵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堵塞血管再通情况的对比

接受溶栓治疗后30 min,参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占8.89%)的堵塞血管再通成功,研究组患者中有13例患者(占28.89%)的堵塞血管再通成功。接受溶栓治疗后60 min,参照组中有10例患者(占22.22%)的堵塞血管再通成功,研究组患者中有29例患者(占64.44%)的堵塞血管再通成功。接受溶栓治疗后120 min,参照组中有28例患者(占62.22%)的堵塞血管再通成功,研究组患者中有40例患者(占88.89%)的堵塞血管再通成功。在接受溶栓治疗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堵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

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堵塞血管再通情况的对比[n(%)]

2.2 接受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

2.3 接受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死亡率的对比

治疗后,对这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参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占17.78%)死亡,研究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占6.67%)死亡。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其死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接受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死亡率的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此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等特点。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均为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尿激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此药属于非选择性溶栓药,具有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4]。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种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促使其降解为纤溶酶的方式溶解血栓[5]。有研究指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等优点。使用此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其心肌梗死的面积,挽救其濒死的心肌细胞,从而可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溶栓治疗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堵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使用尿激酶相比,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溶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王红星,王付兰,张光明.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3):430-431.

[2]潘茂才.不同急救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67-68.

[3]石晓军,石晓强.uk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831-2832.

[4]薛瑞璐.不同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血管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5-26.

[5]窦晓语,徐辉.尿激酶和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1):64-65.

[6]高凌宇.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6):3-4.

R542.2+2

B

2095-7629-(2017)15-0025-02

张铨鑫,女,1978年10月出生,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本科学历,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内科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猜你喜欢

激活剂酶原纤溶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一种微生物采油功能性激活剂激活特性及驱油性能*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