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国家高新区现状分析与困境对策

2017-12-09王梓胡丁亚

市场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太原高新区企业

王梓,胡丁亚

太原国家高新区现状分析与困境对策

王梓,胡丁亚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7月,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是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之一。园区由新建区和政策区两部分组成,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为支柱性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在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产生了一定规模的影响力。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府支持缺位、产业升级速度滞后等问题。通过对太原高新区现状的分析与发展困境的研究,明确太原高新区发展的优势劣势,并得出基于太原高新区发展实际的发展对策。

太原国家高新区;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太原高新区的现状分析

(一)太原高新区的发展背景

太原高新区于1991年设立,并在1992年被批准设立为国家级高新区。太原高新区选择建于太原城市主城区南郊,在90年代时该地块发展较为滞后,交通、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等并不完善,且周边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存在着一些制约着高新区发展的区位劣势。

出于城市发展等因素,高新区选址在该地块也存在着一些区位优势: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与城镇化程度的提升,城区面积的扩展势在必行,太原城市东、西、北面均被山地环绕,发展空间受限,故向南部发展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且南部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量地块处于闲置的状态,高新区的设立可有效改善城市南部的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提升城市南部的工业化水平,高新工业企业的进入可吸引大量劳动力人口,提升城镇化水平。同时,也可使太原城市发展更为均衡,并与南部晋中市榆次地区协同发展,着力打造环太原城市圈,以此辐射山西乃至华北地区。

总体看来,在太原城市南部设立高新区利大于弊,当时做出的决定十分具有战略眼光,太原高新区是华北地区率先设立的几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对其他省份与地区高新区的设立起到了引领与带动的作用。在国家级高新区成立后的二十余年里,太原高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太原高新区的发展优势

太原高新区在地理位置、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市场潜力与优惠政策等方面均体现出了相比其他国家级高新区独特的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与自然气候

太原处于山西省中部,经太旧高速、太长高速等高速公路与省内各市县均有较为通达的交通联系,与河北、河南、内蒙古相邻,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太原高新区园内企业可高效与华北地区企业进行物流商流联系,进一步开拓市场。

从太原市内的角度看,太原高新区位于小店区繁华商圈南侧,南中环桥、学府街、长治路等多条城市交通大动脉级主干道环绕,交通优势明显。园区内及周边地区拥有较多公园等场所,环境优雅舒适,适合高新产业人员工作需要。基础设施完备,各个政府机关分布于区内,生活小区、娱乐中心、医院、学校等生活设施完善,使高新区人员生活更为便捷,为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太原气候较为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量适中,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太原高新区位于城市南部,而太原盛行北风,处于城市下风口的高新区可减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

2.自然资源

太原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其以煤炭、石膏、镁这三种资源最为丰富。煤炭储量丰富且煤炭品种齐全、品质较高,可充分满足太原高新区产业园区内企业能源需求,为企业节省了能源运输成本。太原的石膏矿以质量优良而闻名国内,可供给太原高新区园内企业使用。镁也是太原高新区努力发展的重点方向,并提出了打造“世界镁都”的战略目标。丰富的自然资源带给太原高新区巨大的能源财富。

3.市场潜力与优惠政策

太原高新区内的企业由于地理接近和产业专业化,在共同的制度背景下,有相应的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直接形成了区内产品服务市场。这样由区内市场→太原市市场→山西省市场→全国市场→世界市场,随着市场范围的逐级扩大,高新区的市场潜力也会不断地被提升和挖掘。

太原高新区也给予入园企业较大的优惠幅度: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被认定之日起,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投产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高新区设立技术创新扶持资金,重点扶持优秀高新技术项目。实施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自认定之日起五年内上缴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的地方部分,高新区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除上述优惠外,第六年至第八年上缴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的地方部分的50%,由高新区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这些优惠使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进行产业的孵化与发展,减轻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税收负担与政府审批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成本,企业可以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生产销售、开拓市场等企业经营层面。

(三)太原高新区的发展成果及分析

目前,太原高新区共有各类入区企业37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5家,占全省的30%;电子信息企业813家,其中软件企业占全省的60%;文化创意企业243家,其中动漫游戏企业45家,占全省的90%。全区实现科工贸总收入1700.3亿元,同比增长6.0%;地区生产总值401亿元,同比增长3.1%;工业总产值1440.5亿元,同比增长4.4%;利税总额79.7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27.94亿元,同比增长65.6%。这反映出太原高新区已然成为山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龙头与产业集聚地,高新区孵化成果显著。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经济已成为高新区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IT、新能源等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的产业蓬勃发展,传统的能源化工企业逐步被园区淘汰或进行转型发展。

目前高新区新三板上市企业共8家,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联合发起设立了山西高新普惠资本投资服务有限公司,高新普惠众筹平台已正式上线。成立了太原高新区天使投资有限公司、太原高新区科技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太原高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太原高新区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目前,已为区内中小微科技企业进行各类融资合计40亿元,聚集非标金融机构227家。太原高新区入区的3700多家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融资与贷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高新区通过设立筹资平台、天使投资等方式为中小企业低息甚至无息提供贷款,可使园区内企业实现资金的良好周转,将更多资金用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提升等关键环节,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优惠措施可吸引较多中小企业入园,使这些企业可以在园区内得以孵化,并提升太原高新区整体发展水平。

目前,太原高新区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公共服务平台4家。全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48项,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项,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63项。5家企业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其中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日用化学研究院已被正式命名为“创新型企业”。太原高新区紧邻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省内优秀高校以及诸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密集,科技实力强大,为太原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而太原高新区有关管理部门也对企业的科研与生产创新给予制度上与政策上的优惠,并对发明专利等成果给予资金的支持鼓励,为太原高新区自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二者共同作用,使得太原高新区的技术含量迅速提升,新业态蓬勃发展。

二、太原高新区的困境与对策

(一)太原高新区的发展困境

1.政府支持缺位

政府虽然对太原高新区内企业提供了在融资、税收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但仍存在着政府支持缺位的问题。一些官员还没有树立起为企业利益服务的观念,高新区管理者没有给予企业在办理速度等方面的支持,企业在园区内发展仍面临着官僚主义、懒政怠政等困境。同时,太原高新区相关管理部门对搭建一个连接区内企业与省内外市场的平台方面支持不够,高新区内只能单独寻找合作与销售的渠道,效率较低且效果较差,如政府能牵头搭建一个连接园区内企业与省内外需求方的平台,则可发挥高新区的集群效应,扩大企业自身的影响力,更好地了解并迎合市场需求;对于太原高新区,也可以借此平台扩大高新区在全国的知名度。

2.国家政策扶持偏少

根据目前相关数据,在目前三大国家战略即“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中,山西成为三个没有入选任一战略的省份之一。而山西也没有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作为山西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太原国家级高新区,在发展基础较差、对外开放度较低、产业结构较单一的背景下,政策扶持的缺失无疑对高新区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3.产业升级速度滞后

根据科技部最新的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太原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42位。反映出太原高新区在国内高新区中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经济收入、科技含量等方面均处于落后位置。相对于沿海开放城市或是经济较为发达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太原高新区的发展模式较为滞后,仍停留在圈地、招商、优惠的初级模式,严重制约了太原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产业结构长期过于单一,即为资源导向型经济,尤其在21世纪初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煤炭需求量大增,山西迎来了煤炭带来的“黄金十年”。太原高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遵循着这种发展模式,入园企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作为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太原难以吸引国内顶级高新科技企业,对于海外发展较为成熟的高新企业,吸引力则更弱。长此以往,太原高新区无法吸引投资与成熟的高新技术,无法承接处在产业前沿的企业与高新产业生产线。尤其山西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太原高新区作为山西转型的关键点,如果不能抓住机遇调整区内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速度,则不利于太原高新区与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

4.园区企业科技含量低

高端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大多面临受制于人的局面,自主研发的专利及知识产权数量有限,由于核心技术的制约,降低了企业的利润,限制了企业的规模扩张。与国内同类高新区差距不断被拉大。2016年以来,中国各大“新一线城市”均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应届大学毕业生或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以住房、落户、就业等各方面优惠,解决专业人才在当地的发展后顾之忧。同时各大城市高校及科研院所均给予承担重大研究课题的科研团队以经费等支持。这些举措使得当地的科研实力与经济活力显著提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于人才的虹吸作用。而太原高新区的反应明显偏慢,在目前发展基础滞后的情况下,仍未见出台一些对于提升科技含量的利好政策,长期而言与其他地区的高新区在科技方面的差距会日益拉大,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5.高新区内企业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不强

在太原高新区内发展起来,成为国家、世界知名的企业少之又少,品牌企业的缺乏使区域的资金吸引能力明显不足,直接导致在成本、价格、营销上也没有优势,从而进一步制约了资金的积累及后续投资。企业资金的不足又影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制约了企业向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的多层次发展进程。

(二)太原高新区的困境对策

1.政府提升服务意识,搭建对接平台

政府应顺应当前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升办事效率,简化办事手续,切实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使企业减少在项目审批等方面花费的时间成本。同时太原高新区应牵头组织企业合作洽谈会、订货会等机会,引领高新区内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知名度与综合实力,开阔视野,从而将自己的优良产品推向更广大市场。

2.提高太原高新区的知名度,打造“百年品牌”

加强政府宣传力度,运用互联网、推介会等方式提升太原高新区的知名度与认可度。同时,加大力度吸引在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在高新区内部形成产业集群,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从而使太原高新区整体产品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3.提升园区企业科技含量,加强自主创新

园区可与政府进行协商,对于人才及科研团队在住房、落户、生活保障等方面予以政策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对于园区内部的企业,鼓励企业内部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将成果尽快投入到产品生产中。对于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可在税收等方面予以经济政策支持。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升园区科技竞争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园区发展竞争力。

三、结论

文章通过对太原高新区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发展成果进行分析,并指出太原高新区目前存在的发展困境,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对于太原高新区,在做好内功,不断增强自身创新实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要寻求区域间的合作。太原高新区应积极联系并参加京津冀协同发展,利用京津冀地区的优惠政策与广阔市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对于新开发的雄安新区,也应积极参与,承接一些新区的新产业,以此促进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山西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由贸易区,太原高新区应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在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率先垂范,提升自身实力与国内影响力。从而使太原高新区真正实现蓬勃发展,从而带动太原、山西乃至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1]佚名.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J].经济学动态,2006,(06).

[2]李元滨.太原高新开发区投资环境对策研究[J].财讯,2016,(24):32-32.

[3]李炜鸿.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大学,2007.

[4]杨光辉.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天地[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Z1):45-47.

[5]郭海.略论高新区创新环境的创造与规划——以太原高新区新产业园区为例[J].经济问题,2008,348(8):127-128.

F127

A

1008-4428(2017)12-74-03

王梓,男,山西太原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胡丁亚,男,湖南娄底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太原高新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遂宁高新区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