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教育传承研究
——以扬州雕版印刷为例

2017-12-09王慧文

市场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扬州技艺印刷

王慧文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教育传承研究
——以扬州雕版印刷为例

王慧文

扬州在雕版印刷的历史上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扬州的雕版印刷事业始于隋末唐初,发展于宋,盛于明清。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尖端电子印刷技术的普及使传统雕版印刷术逐渐成为历史。然而,雕版印刷术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延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和传统工艺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除此以外,雕版印刷匠人所秉持的艰苦朴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当下社会最值得弘扬和学习的。文章从扬州雕版印刷术的前世今生、目前面临的困境、雕版印刷教育传承路径探索——校园“三进”体系构建三个部分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教育传承进行深入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资源开发;教育传承

雕版印刷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高度集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积极推动了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雕版印刷的成品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保值、增值功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艺已经无法满足大批量的印刷需求,逐渐被现代机械化的印刷技术所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雕版印刷技艺的生存状态岌岌可危。堪称“世界文明之母”的雕版印刷术怎样更好地得以保护和传承,是本文探究的意义所在。

一、从历史到现实:扬州雕版印刷的前世今生

(一)雕版印刷术的历史发展概要

扬州的雕版印刷事业始于隋末唐初,发展于宋,盛于明清。隋唐时期,因为两个方面的需要雕版印刷得以发展。一是用于佛教传播;另一条是民间生活用品的需要。宋代开创了钱币印刷的新时代,刻书的印刷数量和种类相对多元。元代对于雕版印刷技艺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出现了学校合作分工刻印大部著述的新形式。通过与西方的交往,把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传到了欧洲。同时出现了最早的套印技术。明代刻印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都在增加,后期还发展出多色套印的饾版印刷和拱花印刷。明代书坊在满足日常需求和普及文化方面十分重要,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清代是扬州刻书业最繁盛的年代。刻书数量众多,品质皆属上乘,扬州最早的官刻机构扬州诗局所刻《全唐诗》一直被刻书界视为清代版刻的代表之作,反映了当时扬州雕版印刷艺人的高超水平。

(二)建国后扬州雕版印刷的发展进程

1958年成立广陵古籍刻印社从事古板修补工作。该社收藏了从江南各地汇集而来的书版30万片左右,有丛书,也有单行本,共约8000余卷。对江、浙、皖一带约20余万古版片进行统一修缮和保护。广陵古籍刻印社一方面整理保存大量古籍版片,有选择地印制一些具有学术和史料价值的古籍使之广为流传。雕版印刷主要包括制版(备纸、制板、备墨);雕版(写样、校正、上版、雕刻);印刷与套色;装帧。文革时迫于无奈中断。直到2005年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在扬州建成,对雕版印刷技艺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但这样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

(三)扬州雕版印刷在保护传承中所作的努力

科技发展不断挤占雕版印刷的市场空间。传承人寥寥可数,且都年事已高,雕版印刷技艺的将来使人堪忧。为此传承人向有关方面建议,创立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向一批有志于雕版印刷的学员教授技艺。“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于2005年7月正式成立。选用“口传心授,定向培育,上门学艺”的开放式传承形式,期望能达到较好的传承效果。

其次,是院校定向培养。广陵古籍刻印社作为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和扬州商务学校的雕版印刷技艺实习基地,定向为以上两所学校培育学生。但目前看来,由于没有系统的培养体系,成果收效甚微。

第三,雕版印刷爱好者,有意愿的都可以前往传习所进行研习,传承人将毫无保留地教授雕版印刷手艺。即便如此面向社会广招人才,仍旧是“门前冷落鞍马稀”,问津之人很少。

设立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虽已迈出对雕版印刷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的第一步,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社会,将更多的现代元素注入传统工艺,使之更能顺应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对传统文化的需要,寻找到一条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才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扬州雕版印刷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宣传费用不足,宣传工作乏力

雕版印刷虽是“中华一绝”,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低,市场占有率微不足道;由于并非创收型单位,在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优先的政策考虑下,很少得到政府的重视。受经费的限制,宣传销售乏力,也因为资金短缺,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虽然对雕版印刷的认知受到学历和家庭所在地的影响,但大多数人无论是对雕版印刷的了解还是对雕版印刷产品的兴趣都微乎其微,这正是雕版印刷发展后继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专业人才缺乏,特色工艺后继无人

因为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企业逐步老化,创新思维被陈旧观念束缚,制约单位发展;用人机制迟钝,专业人才缺乏,传统技艺后继无人;多种优惠政策并不能获得确切的落实,扶持特色文化发扬的氛围十分有限。虽然有两位雕刻师傅被编入民间艺术家词典,但这种杯水车薪的做法终究也没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据悉,广陵古籍刻印社欲招传承人子女,但经济问题一直未解决,使之分心于生活压力,不能专心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另外,十多名掌握整套技艺的人员转业从事他职。现在能掌握整套工艺的匠人已经寥寥无几。以上困境,正是扬州雕版印刷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印刷雕版体制陈旧,产业体制缺乏创新

因印刷术的突飞猛进,传统雕版印刷术的市场发展空间所剩无几。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必须保留一家以传统雕版印刷为主的出版社。所以对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不能仅从经济角度考虑,更多的应从文化传承角度考虑。雕版印刷保留了最生动的民族特色,深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当前,仅有旅游市场、宗教界、及海内外文化市场中仍有少部分需求。因此只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创新。

三、雕版印刷教育传承的思考——校园“三进”体系构建

雕版印刷教育是有史可循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靠师徒心传口授,耳提面命进行技艺传承。直到20世纪初,印刷技术作为专业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雕版印刷想要更好地传承下去,必须探索与当下教育体制结合的最佳方式。本科类院校主要从事理论类的创新和研究,所以对于雕版印刷这样的实践性课程,更适合在高职院校推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同时进行,构建雕版印刷技艺进校园的“三进体系”。

(一)雕版印刷技艺“进教材”

雕版印刷“进教材”,这里的教材不仅仅是走进高职院校的教材,可以分为幼儿园、小学、初高中、高等教育多个层次进行。

首先,幼儿园的图画书中可以通过图案、漫画等生动的展现形式,向孩子们直观展示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留下孩子们对于雕版印刷的初印象;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可以挖掘类似《鲁班学艺》这样的雕版印刷匠人的求艺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古人学艺的艰难和传承这项古老技艺的决心,在短小精悍的故事中,在语文老师的详细解说中,了解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工匠精神”,埋下对雕版印刷技艺尊重推崇的种子;在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中,可以在中国古代史部分,详细描述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提升学生对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崇拜,进而提升对雕版印刷技艺的尊重。

其次,前期教育后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一方面广陵古籍刻印社致力于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进入到高职院校的专业择选体系中,类似于会计、烹饪、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等;另一方面,要多与高职院校进行沟通,在学校支持的基础上,集合专业的雕版印刷研究者、文化名人、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等该技艺的专业化人才,为有志于传承雕版印刷技艺的高职院校,编纂一份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雕版印刷教材。教材可以从:雕版印刷的发展历史、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雕版印刷的发展现状、雕版印刷的发展前景、雕版印刷的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文字描述,并配以图片、漫画、小故事等多种形式,丰富教材形式。书本最后可以附上光盘,或教学视频下载网址,方便学生更直观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

(二)雕版印刷技艺“进课堂”

当代印刷业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包括印刷教育、印刷工业、印刷科研。其中,现代印刷教育又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考核、职工培训、技术考核定级、高层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同时还包含印刷专业研究机构的建立,印刷工业科技信息网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印刷学术研讨会。雕版印刷可以借鉴现代印刷技术的培养和发展模式,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的体制。比如可以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专门开辟一类雕版印刷课程或开辟一类雕版印刷专业的班级,在本科生、研究生教育里也可吸纳一部分学习雕版印刷的学生。

雕版印刷技艺“进课堂”,这里的课堂不仅仅是指现实生活中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还包括越来越广泛的“网络课堂”。

首先,是走进“传统课堂”。学校可以为本专业或者本课程编排和其他专业无异的行政班级,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切按照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进行。聘请专门的研究人员、传承人进行系统化教学,教学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训部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期末考试,对该专业的多门课程进行卷面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以决定该专业学生是否具有升学资格。

其次,是走进“网络课堂”。目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都不再单纯采用人工授课的方式,而是采用网络平台,利用线上和线下的双重模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新颖的课程模式也可在雕版印刷技艺中推广。通过学生对视频的观看时间和效果进行理论部分的考核。

其三,需要相对完备合理的考核标准。对雕版印刷考核有参考价值的现代印刷考核部分,笔者在此简单介绍一下:(1)职业教育:有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工培训(文化补课和技术培训)等教育形式。这些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印刷单位就职。(2)职业技术考核:企业职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针对不同技术等级的工人提出相应技术要求。采用专家评审和领导聘任相结合的办法对技师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颁发证书予以聘任。现代的印刷工业有完整的后继人员培养方案和专门的印刷教育课程。在这些模式正规的学校里,学生会受到系统专业的教育和指导,还有技术考核、证书认证保证其学有所成。在厂职工的文化素质和工艺技术再培训保证了其稳定有序的发展。雕版印刷专业也可以请相关研究人员和传承人,讨论出雕版印刷技术考核的标准,由相关部门批准实施,对学有所成者颁发各级各类证书予以认可。

(三)雕版印刷技艺“进社团”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雕版印刷社团”,将该社团作为学校的特色社团进行重点培养,着重包装宣传,成为学校的一张特别的名片。首先,聘请专业的雕版印刷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传授,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有所学有所得,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

其次,借鉴其他子弟高职院校的成功前例,学校还可以就该“特色社团”进行创新创业考虑,在淘宝网等网络销售平台,注册社团的专属网店。对学生的雕版印刷成品进行网络化商品化销售,这既可以对雕版印刷技艺进行推广宣传,也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学生的个人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也会更加提升其对于雕版印刷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实在是一举多得。其三,学校可以就该社团拓宽学生作品的获奖途径,多参加一些收藏品拍卖会、艺术品展览等活动,拓宽提高雕版印刷技艺的展示品台。

除此以外,除了成立专门的社团,也可以将雕版印刷活动融入到其他社团的日常活动中。如邀请雕版印刷研究传习所的老师傅和研究人员进行现场展示,开展一项全校社团都参与的实践活动;也可以组织社团进行雕版印刷博物馆一日游活动,既是一次校外活动,也可从中有所习得。

在社团有余力的前提下,还可以建立一个雕版印刷的学术交流网。除了可以更广阔更快捷的宣传外还能更方便业内人士的交流,也可以将特殊教育人士和特殊技艺结合起来。

[1]曹永森主编.扬州特色文化[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2]褚蔚霖.最扬州——扬州的历史与文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张树栋等.中华印刷通史[M].台北财图法人印刷传播与才文教基金会,2004.

[4]张志强.江苏图书印刷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5]张晓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2).

[6]飞龙.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06).

[7]叶鹏.基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及实现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5.

G646

A

1008-4428(2017)12-52-03

2016年度扬州市科协软科学立项项目。

王慧文,江苏扬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扬州技艺印刷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超级印刷机
扬州的夏日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扬州绒花”
绿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