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
2017-12-09包特,戴芸
包 特,戴 芸
(1.南洋理工大学 经济系,新加坡;2.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
包 特1,戴 芸2
(1.南洋理工大学 经济系,新加坡;2.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2017年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教授,在行为经济学有限理性、社会偏好、自我控制和行为金融四个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放眼未来,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还会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塞勒;行为经济学;有限理性;社会偏好;行为金融
一、引言
2017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教授,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领域作出的贡献。塞勒目前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他1945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974年获得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曾于2015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他在各大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超过80篇,被引用超过10万次,并出版了很多畅销学术书籍,如《助推》《赢者的诅咒》和《“错误”的行为》等。
塞勒教授获奖是自2002年诺奖发给丹尼尔·卡尼曼教授(Daniel 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教授之后,诺贝尔奖第二次被专门发给关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当然,如果从广义上来看,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尔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也因为其对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研究而被认为是行为经济学的先驱。1994年诺贝尔奖得主泽尔滕(ReinhardSelten)不但是博弈论大家,也是欧洲实验经济学的宗师。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阿克劳夫(George Akerlof)除了提出著名的“柠檬市场”理论,也是行为经济关于身份认同(Akerlof et al.,2000)[1]、礼物交换(Akerlof,1982)[2]这些研究领域的开创者。此次塞勒教授获奖更进一步地表明行为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领域,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再次关注。这个时候,系统性地总结和梳理塞勒教授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对于介绍这一领域,提高广大学者和社会各界对于行为经济学的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满足上述需要,本文将以如下的结构和逻辑对塞勒教授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做出的贡献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首先,我们将简单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定义、产生的背景和力图解决的问题;然后,介绍塞勒教授研究的几大主题和塞勒教授在相关领域的重要工作;最后,对塞勒教授的贡献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行为经济学研究作出一些展望。
二、行为经济学的定义
根据《行为经济学新进展》(凯莫勒 等,2010)[3]一书中的定义,行为经济学是“为了增加经济学的解释力,而在经济学中引入更多更符合现实的心理学基础”的经济学领域。行为经济学的诞生来自于对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决策模型(rational choice model)或者说“理性人”(homo economics)假设的反思。理性决策模型分析一般是基于以下假设:
第一,人是理性的,这里的理性意味着他是自私的,且有能力在不同决策环境中作出最优决策,即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决策。
第二,人与人之间存在关于理性的“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即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是理性的,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都知道自己也是理性的。换句话说,每个人都不需要担心自己理性行事的时候,被其他人的不理性行为干扰了自己的计划。
基于这两条假设,传统经济学家构筑了经济学均衡分析的框架,并以此分析人们在市场中的活动,解释了为什么市场能提供配置资源的最优方案。但从一开始,理性决策模型就受到了来自大众和其他学科关于它“高估人的理性程度”“忽视人对他人的关心和道德情感”和“不符合实际”的质疑和批评。而行为经济学就是通过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和行为偏差,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对于传统模型假设的偏离总结并纳入模型中,从而让经济学模型更符合实际,更具解释力,也更能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质量的科学。
三、塞勒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
根据诺奖委员会的颁奖说明,塞勒获奖主要是基于他对以下几个领域和话题研究的杰出贡献:
(一)有限理性
与传统经济学假设人具有做出最优决策的假设不同,塞勒教授的研究发现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并常常受到心理账户效应(Thaler,1985)[4]和禀赋效应(Kahneman et al.,1990)[5]的影响。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对于消费的最优化决策应该是全局性的,即把每一分钱用到最合适的地方。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在自己的心里把钱分成各种“专款”,但“专款”“专用”的时候,即使它带来的不是最高的回报,人们依然会按此行事,这种效用被称为心理账户效应。塞勒教授在1985年的论文用到的一个例子是,当一个家庭为了买房而存款,存款年利率10%的时候,他们可能同时以15%的利息借款买车。虽然这个时候如果用买房的存款直接买车的资金成本明显更便宜,但他们还是不愿意动用这笔钱。在后来的一篇文章里(Camerer et al.,1997)[6],塞勒发现,纽约在下大雨的时候经常是打不到出租车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虽然出租车司机下雨的时候单位时间赚钱比较多,他们理应多开车,但实际上很多司机都为自己一天赚的钱设立了一个目标,当达到这个目标时,即使继续开车的收益比平时高,他们也早早回家了。心理账户效应的存在说明人在思考经济决策的时候,可能很难像经济学模型假设的一样纵观全局,这就会导致现实中经济决策的质量常常会比理论假设的低很多。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对于同一项商品的支付意愿(他愿意为此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和接受意愿(他愿意为此商品接受的最低价格)应该是相等的,都等于这个人对于该商品的真实价值的判断。禀赋效应是指人对于一件物品的评价在拥有它的时候比不拥有的时候更高,因此,接受意愿大于支付意愿。为研究这一问题,塞勒教授招收了44名康奈尔大学的学生,让他们在一个实验里一半扮演买家,一半扮演卖家。交易物品是康奈尔大学的纪念杯子。实验者给他们每个人一个0.25~8.75美元的“回收价”,即实验最后拥有杯子的人,可以这个价格把它卖给实验组织者。根据经济理论:每个人对于杯子的支付意愿应该等于接受意愿,并且二者都等于回收价。对于买卖双方,都是一半人抽到的回收价大于4.5美元,一半人小于。因此市场均衡价格为4.5美元,即回收价低于4.5美元的卖者把杯子卖给回收价高于4.5美元的买者。但实验结果发现,接受意愿大约是支付意愿的2倍。平均支付意愿仅为2.75美元,而平均接受意愿为5.25美元。这个实验结果表明人对于所有物有强烈的“敝帚自珍”倾向。这对于产权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禀赋效应情况下,科斯定理可能会不成立;二是禀赋效应也可能是人更愿意为保卫自己的财产而战,从而形成产权制度的原因(董志强等,2016)[7]。
(二)社会偏好
人是自私自利的还是关爱他人的?这是一个古今中外的长久话题。从孟子与荀子的哲学辩论,到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左右互博,再到《自私的基因》与《达尔文:爱的理论》的演化科学之争,均与此相关。早期经济学通常假设人是自私的。在“经济帝国主义”的扩张中,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曾在他著名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里短短几笔提到过,父母的效用函数可能是子女效用的增函数,也就是说,父母会为儿女的幸福感到快乐。塞勒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一篇论文(Kahneman et al.,1986,Camerer et al.,1995)[8-9]里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检验了这一观点。在这个名叫“独裁者实验”(dictator game)的实验中,参与者两两匹配为一组。在每一组里,有一个负责分钱的“独裁者”决定如何把10美元在自己和另一个人(“接收者”)之间进行分配,而接收者本身什么也不需要做,也没有机会发言。根据理性人假设,分钱的人应该独吞10美元,不给对方留一分钱。但实际上,他平均会给对方留2美元左右。虽然关于这个实验结果的解释可能有很多种,比如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爱心、面子、怜悯还是公平?但它清楚地显示了人除了关心自己的物质收益,也关心别人和别的很多东西。
独裁者博弈在世界的很多地方被重复检验,总体来说,它的结果是非常稳定的。不过最近,它也受到了一些挑战,比如,Bardsley(2008)[10]和List(2007)[11]研究一种经典独裁者博弈的变体,即基础分配方案是(5,5),独裁者可以从自己的份额里出钱给对方,也可以从对方那里拿,结果发现这种情况独裁者留给对方的钱更少。这说明了社会偏好可能受到“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的影响,“拿”的动作可能让人变得更贪婪。
(三)缺乏自控
塞勒研究的一大主题是关于自我控制(Thaler et al.,1981)[12]的问题。自我控制在经济学里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就算个体能够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但如果因为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不能实现,那么还是没有用的。正如,我们每个人在新年之初都会写下自己今年的锻炼、阅读、工作和储蓄计划,转眼间,2017年已经过去5/6了,我们的计划实现了多少呢?
行为经济学认为,绝大多数个体在决策中不仅无法做到完美地预计到当前决定对未来的可能影响,更为糟糕的是,我们即使意识到这种当前决定的(负面)影响时,也无法控制去做出这些选择。这是因为:相对于未来的“那个自己”,我们更偏爱当下的“这个自己”。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当这一分钟的自己已经成为过去式,下一分钟的自己会为上一分钟作出的选择后悔不已。所以,尽管这些选择都是个体自己做出的,但选择的自由却可能降低我们的长期效用。
要解决缺乏自控的问题,可能就需要政府对个人的决策进行一定的影响和指导。在这方面,塞勒教授以他提出的“助推”(Thaler et al.,2008)[13]思想获得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行为干预式的政策不同,助推更强调用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诱导个体决策者采用理性行为。这种温和地改变他人行为的方式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在阿姆斯特丹机场,为了防止男性小便池的喷溅,小便池的内部都被画了一只苍蝇,由于男性天然的对目标的“瞄准射击心理”,喷溅率大大降低。助推之所以能够悄无声息地改变人的行为,就在于这种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某种行为特质,从而克服在原有环境或者情境中影响行为的因素,改变人们的行为。在瑞典,政府为了鼓励人们多锻炼,在地铁的楼梯上设计了类似钢琴的音乐键盘,人们在走楼梯时便可以发出悦耳的声音。上例中,人性中的好逸恶劳使得人们更愿意坐电梯,因为体力的消耗对大多数人是负效应。然而,通过这一设计,走楼梯的趣味性超越了其所带来的体力负担。和一成不变的电梯相比,走楼梯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了。
除了诺奖委员会总结的贡献,人们一般认为塞勒教授还在行为金融领域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上面说了那么多个体层面的非理性或有限理性行为,但理性决策模型的倡导者总可以说:理性人假设更多的是对于市场而非个体的描述。即使每个人对于理性人假设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偏离,但这种偏离可以认为是一种噪音,在市场加总的时候就会被抵消掉。个体对于理性的偏离不会影响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是理性的,就好像《群体的智慧》(索罗斯基,2010)[14]一书中举的例子说的一样:
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伽尔顿(Francis Galton)来到一个小镇,碰巧那里的农民在对一头肥壮公牛的体重仅凭观察进行有奖竟猜。他详细记录下了800名参与者的预测,并求平均值。他个人以为这个平均值应该与真实结果相距甚远,因为这800人的智力、观察力和养牛经验各异,他们必然具有截然不同的猜测能力。而如果把几个猜测能力高的人和一大群能力中等甚至没有经验的人放在一起,其平均值必然是充满噪音的。但事实则刚好相反:这个群体猜测的牛净重为1 197磅,而这头牛的真实净重为1 198磅。这个群体平均猜测的准确性比其中最聪明个体的猜测还要好。
对于“小镇称牛”的故事来说,群体的理性很可能是成立的。但对现实中经济活动的预测可能远远比猜牛的体重复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系统是一个预期反馈系统(expectation feedback system)(Hommes,2013[15],Bao et al.,2012[16]),也就是说,人对于市场价格的预测会影响市场价格本身,因此,特别是在一个市场的预期具有自我实现倾向的时候,群体的预期加总不但不会抹去噪音和误差,反而可能使得任何市场上的过度乐观或者悲观的情绪被过度放大,造成持续的泡沫-崩溃型波动。行为经济学者和行为金融学者通常都认同凯恩斯关于股票市场的“选美”理论,即当每个人的目标不是选择自己心中最美(赚钱)的参赛者(股票),而是选择自己认为的别人心中最美(赚钱)的参赛者(股票),大家就很容易被“动物精神”和并没有信息含量的价格趋势吸引,带来额外的波动。塞勒通过对美国股票市场的研究发现(Bondt et al.,1985)[17],投资者常常对股票大的利好或者利空消息反应过度,使得股票的涨跌幅超过利好和利空消息本身应该达到的影响。这个研究也预测,相比最近刚刚大涨过的大盘股,最近刚刚大跌过的大盘股在未来一年半到两年左右的收益常常会更高一些。另外,最近的研究也发现(宗计川 等,2017)[18],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和交易者认知能力高度相关,交易者平均认知水平低的市场更容易出现泡沫。
四、结论和展望
塞勒教授对行为经济学从个体决策到市场有效性的每个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因此,他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可谓实至名归。放眼未来,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应该还会迎来进一步的发展,并在若干领域有望再次冲击诺贝尔奖。其中最有希望的包括加州理工大学的科林·凯莫勒教授对于行为经济学大一统框架和神经经济学的研究,瑞士苏黎世大学恩斯特·费尔(Ernst Fehr)教授关于社会偏好和神经经济学的研究,芝加哥大学约翰·李斯特(John List)教授关于实地实验方法的贡献和哈佛大学大卫·莱布森(David Laibson)教授关于时间偏好和行为金融的研究。
[1]AKERLOF G A,KRANTON R E.Economics and identity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115(3):715-753.
[2]AKERLOF G A.Labor contracts as partial gift exchang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97(4):543-569.
[3]科林·凯莫勒.行为经济学新进展[M].贺京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THALER R.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J].Marketing science,1985,4(3):199-214.
[5]KAHNEMAN D,KNETSCH J L,THALER R H.Experimental tests of the endowment effect and the Coase Theorem [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6):1325-1348.
[6]CAMERER C,BABCOCK L,LOEWENSTEIN G,etal.Labor supply of New York city cabdrivers:one day at a time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2):407-441.
[7]董志强,张永璟.禀赋效应与自发社会秩序:一个行为经济理论[J].世界经济,2016(10):174-192.
[8]KAHNEMAN D,KNETSCH J L,THALER R H.Fairness and the assumptions of economics[J].Journal of business,1986:S285-S300.
[9]CAMERER C,THALER R H.Anomalies:ultimatums,dictators and manners [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2):209-219.
[10]BARDSLEY N.Dictator game giving:altruism or artefact?[J].Experimental economics,2008,11(2):122-133.
[11]LIST J A.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giving in dictator gam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7,115(3):482-493.
[12]THALER R H,SHEFRIN H M.An economic theory of self-contro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2):392-406.
[13]THALER R H,SUNSTEIN C R.Nudge: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wealth,and happiness[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8.
[14]索罗斯基.群体的智慧[M].王宝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15]HOMMES C.Behavioral rationality and heterogeneous expectations in complex economic system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16]BAO T,HOMMESC,SONNEMANSJ,etal.Individual expectations,limited rationality and aggregate outcomes[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12,36(8):1101-1120.
[17]BONDT W F,THALER R.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5,40(3):793-805.
[18]宗计川,付嘉,包特.交易者认知能力与金融资产价格泡沫:一个实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7,40(6):167-192.
Richard Thaler of the 2017 Nobel Prize Laureate in Economics Contribution to Behavioral Economics
Bao Te1,Dai Yun2
(1.Division of Economics,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Singapore;2.Lingnan Colleg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Professor Richard Thaler,the Nobel Prize laureate in 2017,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four fields of behavioral economics,limited rationality,social preference,self-control and behavioral finance.Looking to the future,behavioral economics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will be further developed.
Richard Thaler,behavioral economics,limited rationality,social preference,behavioral finance
F091.3
A
1003-3890(2017)06-0001-04
2017-10-18
南洋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M4018740);新加坡教育部Tier 1基金(M4011676)
包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戴芸,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
张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