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

2017-12-08李书平��

考试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英语教学

李书平��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课程改革落实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审视传统英语教学评价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评价;核心素养

一、 问题的提出

十八大“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提出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基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进。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评价改革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大途径,其中,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的关键。就英语学科而言,本世纪以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版)多次强调,中学英语教学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落实“以评促学,以评为学”理念,积极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但在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中高考等高风险、高利害考试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学评价重知识、唯考试、看成绩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目前,落实由“知识本位”向“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改革,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四大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这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二、 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学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评价理念滞后。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中评价改革经常滞后于课程改革。由于受中高考等传统应试教育评价的影响,长期以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较多的把教学评价当作了管理教师的一项重要措施,有的直接把终结性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奖惩、绩效工资及职务晋升挂钩,曲解了教学评价的内涵,异化了教学评价的目的,受这种分数至上的畸形英语教学评价观念影响,英语教学评价中只关注考点,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些对教学评价的“曲解”和简单化操作,扭曲了评价对教学活动的意义,完全忽视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的特征,更谈不上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评价目标、内容单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培养目的上看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领域受传统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和教学视野的影响,英语教学评价被窄化为考试成绩的评价,由于纸笔测试简便易行,英语教学评价更多的只关注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评价和考查,有时候听、说能力也常常被排斥在外,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口语表达,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评價更是视而不见,导致我们培养出来太多的哑巴英语及高分低能学生。

(三) 评价方法简单。新课程改革以来,英语教学积极倡导多元评价,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纸笔测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所以纸笔测试等易于量化评价的方法被广泛使用。而行为观察、座谈、调查、档案袋等质性评价很少被采用,导致学生生动、丰富的学习活动以及学生的发展、个性被抽象、简化成一组组简单的、冰冷的,没有感情的数字,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进步和成长,掩盖了教学活动中难以用数量表达的信息,妨碍了现象背后隐藏意义的揭示,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东西。

(四) 评价主体单一。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行政管理,强调教师主导。英语教学评价的主体往往由学校或者教师承担。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进行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受终结性、高利害考试引导,学生、家长等都被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教学评价的正向反拨,导向、激励、调节功能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未能得到发挥。

因此,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英语教学评价,过分追求内容客观、项目标准、结果量化,忽视了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背离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由此可见,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三、 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要落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必须从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做起,扎实推进形成性评价,努力做到评价体系科学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英语教学评价正向反拨效应,以适应目前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

(一) 评价体系科学化。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评价应具有激励作用和促学功能,评价的结果要能全面反映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达到的水平,对英语教学发挥积极正面的反拨作用,真正让英语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改善教师英语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要积极转变观念,探索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国家应基于学生英语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内容与标准,尽快构建形成教、学、评统一的有机评价体系。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健全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的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管理办法,从管理层面加强引导、督查,促进其尽快落地实施。与此同时,英语学科教师可在自己本学校、本班级尝试以校为本的校本评价体系改革,积极将形成性评价落实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之中。特别是在基础年级,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政策的干扰,提高形成性评价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效果。

(二) 评价目标多维化,内容全面化。英语教学评价目标的设定要以英语核心素养为主导。评价目标要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自信,合理调整学习策略,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发展。同时,教学评价应能让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便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评价内容方面,要关注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维度的整体表现与协同发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特别是要将学生日常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实时表现、学习活动、语言综合运用中所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等纳入评价范畴。

(三)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英语教学评价要积极落实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日常教学评价要多采用描述性评价或等级评定等方式,形式可采用轶事记录、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当堂测验等。评价的实施要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导图、演讲、会话表演、课本剧展示、英语游戏、项目活动等形式多样的表现性评价活动。特别提倡针对中学生特点,积极开展档案袋评价,让学生自己设计、装饰,收集自己满意的作业、试卷、手抄报、英文图案设计、英文贺卡设计、读书报告、演讲比赛的录音,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记录,收集有关自我反思、小结和来自老师、同学、家长和自己的评语,这样可以全面地展示学生英语动态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获得的学习成果。在新形势下,还可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电子档案袋,积极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交流学习、作品展示等活动,借助网络平台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要尽可能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的评价除了做好全班及学生个人的评价外,更多的要做好对学习小组的整体捆绑评价,促进学习团队共同进步。家长评价要从积极开展家校互动做起,从取得家长信任与支持做起,努力做好评价态度、评价方法、评价行为的指导和培养。特别要积极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在评价中促进自我反思、相互激励、共同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做好不同评价活动之间的整合和优化,突出评价任务和内容的操作性,尽可能让评价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和共同进步。

目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改革给我们一线教师实施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在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积极落实“以评促学,以评为学”评价理念,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丰富评价主体,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体验学习的进步与成功,建立英语学习的热情和自信,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淑敏,曹英姿.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评价改革[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4.

[3] 英语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4] 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5] 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6]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英语教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超学科”来啦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