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生语文课外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

2017-12-08徐建军��

考试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阅读习惯小学生

徐建军��

摘要:主动阅读的内涵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地进行阅读,主动阅读的意蕴是唤醒小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小学生之所以缺少语文课外主动阅读,是因为小学生阅读的方式枯燥,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未被激发,小学生阅读死板化。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实行有效的主动阅读策略,比如歌诀体阅读法,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个性化引导培养小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阅读习惯;主动阅读;习惯培养

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于阅读,阅读带给我们知识的积淀和传承,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阅读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阅读内容和方式正在趋向多样化。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阅读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语文学科中,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领头羊,然而具有良好的主动阅读的习惯,是评判一个人的语言沟通能力、知识水平、内在涵养高低的重要指标。这也是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把主动阅读置于语文学习的首要位置。

一、 主动阅读的内涵与意蕴

(一) 内涵

学生的阅读可以分为被动阅读和主动阅读,主动阅读,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地进行阅读,包括歌诀体乐读、朗读、默读等。史蒂文尔在《阅读的历史》中写道:阅读,“它是水上之舟”,是“透射到幽暗深井的一缕光”。他认为“世间最神奇的事莫过于阅读”。法国著名教育家S·弗雷内提出的“主动阅读法”,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采用“活动”的方式,让他们在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感官,自觉自愿地去获取知识。小学生语文阅讀要课内外并举,厚积薄发,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就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求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努力学好课本里的文章,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主动阅读,生成主动阅读的意识,真正做到“得法于内,得益乃至成长于外”。

(二) 意蕴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的第一条就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表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如果主动的、自愿的参与阅读,就会让阅读充满活力。因此,唤醒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意识,培养他们语文主动阅读的习惯应该放在首要位置。由此看来,不管是从精神层面还是现实层面,课外主动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极具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 小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的原因

学生缺少课外阅读,没有良好的课外主动阅读习惯,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方式、学生的阅读兴趣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 小学生阅读的方法枯燥

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读”是理解的必经之路,首先要做到的是对文字的感知,从文章的字、词、句、段、篇进行感悟,这样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然而“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方式就是朗读和默读。朗读在《走向全民读者之国:阅读委员会报告》一书中被形容为“用于获得成功阅读所必需知识的最重要的活动”。但是用朗读的方式读出来的文章没有感情起伏和节奏感,激发不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只是迫于老师的压力下快速的、平淡的朗读文章。默读是一种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阅读活动。在默读过程中是要求对嘴唇嗡的频率进行有效的抑制,默读的时候不允许发出声音,也不能用手指和用笔指字。要达到如此水平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会感觉阅读枯燥乏味。

(二)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未被激发

在语文教材的阅读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结合课本内容去延伸课外阅读,学生在老师讲完一篇文章后记忆并没有那么深刻,因为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他们当然也不会去主动的进行课外阅读。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推荐与文章相应的书籍,并且可以选择一个比较精彩的故事讲述给孩子听。在讲述到某个激烈、紧张的场面的时候,突然中止,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调动也会让他们迅速提升课对外阅读的兴趣。

(三) 小学生阅读方式死板化

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是在教师布置作业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让学生认为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去阅读。学生重复单一的摘抄,写提纲笔记、读后感、中心主旨,这些其实会让学生形成定式思维,学生会认为课外阅读一定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从而失去了个性化阅读。然而,大量的参考书籍会让学生迷失了方向,他们不会去运用主观的能动性去阅读寻求知识,没有阅读的自主权,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也得不到激发。

三、 小学生实现主动阅读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亦表明: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效的最重要的内在心理因素。阅读是学习的分支,只有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激励他们主动阅读。既然兴趣是让孩子主动阅读的动力,那么我们又如何激发孩子潜在意识里对读书的欲望呢?

(一)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歌诀体乐读”的方法

所谓歌诀体乐读法即“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古诗词吟诵专家陈琴老师开创的一种快乐的阅读方式。歌诀体阅读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入声字进行有节奏感的快乐的阅读。入声是古汉语四声之一,是决定歌诀体乐读的关键。平长仄短便是读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平声需要将声音拖长,仄声也就是入声字的一种,需要读得短促而有力。如《中华经典素读范本》里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就应该读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代表停顿,“淡”、“志”、“静”字等需要读得短促而有力,再加上4/4拍的拍打的节奏,让读书的韵味更加有趣而浓厚。又如《诗经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多以四字为半句,这便是每半句的第三个字要读得较重一些,同样也是可以将节奏拍成4/4拍。用这样快乐的方法去诵读经典文章,阅读自然也就成为一种乐趣。endprint

(二) 运用故事情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儿童的阅读启蒙往往来自于故事,每一个故事对孩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台湾的一项研究对儿童阅读兴趣发展作了更具体的区分:8岁—10岁是童话故事期,儿童对想象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10岁—13岁是传记故事时期,儿童对冒险故事发生兴趣。可见,读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就应该从故事入手,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渲染,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笔者在学生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林冲风雪山神庙》前,便引入《水浒传》的故事。在《水浒传》中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在看菜园子的时候把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坑,第二天这些被收拾的泼皮买了好酒好肉前来道歉,大家被门外柳树上的乌鸦打扰了兴致,大家都说要捣掉那个鸟巢,这时候鲁智深说:“不用了,让我来把树拔掉。”话音刚落……说到这里,我突然停止了,告诉大家如果想知道结果是什么就自己回去阅读《水浒传》,这时学生又是兴奋又是期待,顿时间我们班上就产生一股“水浒热”,我便在班上作了一次“水浒故事我来演”的课外实践活动,愈加增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 个性化引导培养小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当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会有独特的方式思考,并且有着独树一帜的思想观点。“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阅读的时候,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影响着他们的阅读感受,然而教师所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引导者就足够了。阅读的活动是极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阅读诗歌、小说、散文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来进行选择的,学生在不同的个性化选择基础上,老师需要加以引导,推荐符合学生年龄的书籍。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达到了阅读的质量,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么?我们还应该把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权利交还给学生,教师应该是推荐“参考书目”而不是“必读书目”,小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读写技能后,更多时间应该用于建构自己富于个性的心理结构。学生的个性化主动阅读需要老师放手,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培養学生良好的主动阅读习惯,并影响其一生。

参考文献:

[1] 郭皓政.高校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主动阅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 吴双墩.阅读,一缕文明的阳光[J].学习月刊,2013,(15).

[3] 姚安娣.S·弗雷内的“主动阅读法”简述[J].教育评论,1997,(03).

[4] 俞小江.扬起儿童课外主动阅读之帆[J].教学与管理,2004,(17).

[5] 罗荣,左迎春.阅读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6] Howie Schneider(2000).Chewy Louie.New York: Cooper Square Publishing.

[7] 周莲清.激发和驱动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探微[J].教育导刊,2011,(12).

[8] 毛卫华.张扬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4,(06).

[9] 于源溟,周庆元.课外阅读指导的反思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03,(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阅读习惯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