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品课堂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2017-12-08张景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创设

张景清

[摘 要]学科性质决定了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课前准备、新课导入、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入手,为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提升小学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创设;生活化情境 ;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0-0073-02

在2011版课程标准中给《思想品德》课程性质定义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活性”这一基本特征,《思想品德》课堂要根植于学生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们应该俯下身子到学生们的生活中去,让生活走进德育课堂,让德育课堂回归生活。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尤为重要。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生活化

《思想品德》是一门与生活高度切合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感受、收获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应该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学术的逻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品课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们教师课前要研究透教材,用心备课,从书本、生活、网络等方面获取内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收集到的例子恰当地与学生固有知识储备相结合,精心整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在“感受家乡的变化”一课教学准备时,我在思考着如何把学校附近“全国最美乡村”江浦村近几年的变化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体验家乡的变化。江浦村前几年在我们这儿是一个很普通的乡村,通过引入富硒康水稻、苗圃、花卉种植和养殖基地的建设,现在的江浦村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与原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学生们身边的一个活教材!我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准备了江浦村的前后变化视频,这个视频在课堂上播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哇,道路四车道!”“别墅成排,真了不起!”“乡村旅游真吸引人!”课堂生成异彩纷呈,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生命存在于生活,生活也因为有了多彩的生命而显得熠熠生辉,思品课堂就是一个生命与生命对话、思维之间精彩碰撞的平台,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个不期而遇的碰撞,他们的思维才得以喷薄而发,生命得以茁壮成长。而生活化的课前准备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点燃学生《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热情,这次教学的课前准备给我很大的启发。

二、新课导入要尽量生活化

一节《思想品德》课能否成功,出彩的导入至关重要,生活化的导入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伊始,教师讲述、展示或者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例子,学生一定会被牢牢地吸引住,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将被带入新授内容中。接下来,学生就可以在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愉快地探索和学习了。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妈妈在路边卖菜,一会儿过来一个问价的,一会儿又来一个买菜的,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孩子趴在妈妈拖菜的三轮车上认真地写着作业,一笔一画是那样的认真,丝毫没有受到周围喧闹环境的影响。我被这个小男孩认真学习的精神感动了,在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的内容时,我把这个小故事讲述给学生们听,并且把当时拍的照片呈现给学生看。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我抛给了学生一个问题:“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瞬间热闹地讨论起来。接着,我又问学生:“如果这个小男孩是你,你会怎么做?”我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反思一下,充分体会要“珍惜学习机会”的感受。顿时,刚才热热闹闹的场景瞬间安静了下来,全班学生都开始进行反思。通过与小男孩进行比较,他们的内心受到很大触动,好几位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低下了头。我想,推己及人,这几位学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悟,对于以后该如何珍惜时间,如何努力学习,他们将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不需要在课堂上多说了。

可以说,我把这个素材运用到教学中,将书本中的理论和现實的例子进行了有机融合,学生们找到了学习的共振点,教学实效性瞬间爆棚。

三、教学内容要精彩生活化

书本上的内容是固定的,有部分内容倾向于理论说教,学生难以有真切生深刻的感悟,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更要用精彩的生活化情境来补充说明。在课堂教学中,不妨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贯穿起来,运用学生已有的教学资源,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学习,并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进行思维碰撞,这样学生的理解和领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一课教学时,我播放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拍摄的一些短视频,视频中主要是社会上一些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言行。这些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有随地吐痰的、说脏话的、乱扔纸屑的、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很多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犯的错误。这些事看似小事,可把他们集中到一起就惨不忍睹了,在播放的时候学生谴责的情绪非常明显。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我这样做过吗?我以后还会这样做吗?这些视频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如何去遵守社会公德。

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手段教学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播放这个短视频,把我们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走近生活,让我们课堂教学目的与生活零距离接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彩度。

四、活动设计要凸显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就特别强调学习情境要生活化,力争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去感受世界,去感知社会,去感悟生活,从而获取思想品德方面的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更要凸显生活化,一方面这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是由学生实际生活引发和建构的。在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瞬间、事件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将课文和生活紧密结合,让文本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拉近文本和小学生的距离,才更易被学生接受。

《金色的秋天》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塑造良好品德,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近校园秋天,去观察秋风落叶的情景,去感受草黄草枯的变化,去体验校园农场沉甸甸的收获,去感悟“天凉好个秋”的魅力……学生们徜徉在秋景中,畅谈秋天带给自己的所思所感,从而对秋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们的这些观察、体验和感悟都是自己通过和秋天亲密接触迸发出来的,这种生发的情感是真切的、实实在在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中,生活化情景给了学生学习力百分百的冲击,其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全力释放,教学实效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境教学来得直观、深刻。”思想品德课只有与学生们的生活世界接轨,才能使学习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才能利于学生品德素养的自我建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只有建立在生活化情境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真实有效的课堂;建构于生活化情境的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小学生灼灼喜爱的课堂;创设生活化情境,才能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韩震.思想政治课教学[M].北京: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2011.

[2] 梁清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初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3).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成为后方:江西小三线的创设及其初步影响
高中政治课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策略分析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现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嵌入生活化情境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