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书香班级,共享“悦读”人生

2017-12-08丁品岚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悦读文化建设小学语文

丁品岚

[摘 要]加强班级“悦读”文化建设,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注重营造书香班级,打造“悦读”氛围;指导阅读方法,引领“悦读”实践;丰富读书活动,让学生享受“悦读”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悦读;文化建设;书香班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0-0009-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践行“悦读”教育理念,不断加强班级“悦读”文化建设,营造书香班级,打造“悦读”文化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在“悦读”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一、营造书香班级,打造“悦读”氛围

班级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班级阅读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班级环境中自主学习、快乐阅读、健康生活、幸福成长,成为爱读书、想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的人。

一方面,要注意优化板报,建立“悦读”展区,让书香飘扬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在黑板报和墙报的一角开设“阅读之窗”栏目,栏目内容可以是有关读书方法、文学知识以及名言名句的介绍,可以是新书好书的推荐,也可以是学生优秀的读后感、优秀作文、读书心得等,让书香在学生笔尖飘扬,让阅读成为习惯,变阅读为“悦读”。

另一方面,要创建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打开“知识之窗”。为了让学生信手就能读到好书,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好书有选择性地带到班级中来,建立班级图书角,并引导他们做好图书登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书本中汲取知识营养,在书籍中邂逅心灵成长。

二、 指导阅读方法,引领“悦读”实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读书的作用,还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开展“悦读”实践,快乐认知,从而使他们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是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要明确阅读目标,在阅读前要在心中列出一个自读提纲,做到眼到、心到、思到。如看见阅读标题想到了什么、读了该文章后知道了什么,等等。二是强化读书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写写画画的阅读法。(1)圈点勾画。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或疑难不解之处用相关符号圈点勾画出来。(2)学写批注。阅读时,在文章旁边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可以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评析,也可以对文章中的某一问题写出自己不同的看法等。

另一方面,要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体裁、主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引领学生在“悦读”中生成知识,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比如,学习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叶圣陶的现代诗歌《瀑布》,并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时代人们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教学完刘绍棠的《师恩难忘》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我国当代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让学生去感受师爱的力量;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少儿版四大名著,以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开拓他们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心向,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三、丰富读书活动,享受“悦读”乐趣

在小学語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多样化的“悦读”活动,为学生的阅读交流和展示读书成果搭建良好的平台,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领略思维美,读出真善美。

一方面,要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不同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方参与、多方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真我风采,享受阅读的愉悦和幸福。比如,可以积极开展“书籍告诉我”“我爱读书”“一站到底”等读书知识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可以有效组织“好书伴我一生”“请与我分享”“同读一本书”等读书心得交流会,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推荐书籍,交流阅读心得,畅谈阅读感悟,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风尚,共同分享阅读带来的乐趣。

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评比活动,建立读书活动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内化学生“悦读”的动力。通过“读书之星评比”活动,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星级评比,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师生在班级内共同评选出“阅读明星”“金牌编剧”“故事大王”“优秀小作家”“桂冠小诗人”等阅读先进个人奖,并将学生的阅读成果、阅读书目、读书笔记、创意读书卡等存入“成长袋”中,以更好地激励他们的读书斗志,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变阅读为“悦读”,在读中思、在读中议、在读中悟,在读中内化知识、发展心智、提升能力,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悦读文化建设小学语文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