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12-08李译火��

考试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

李译火��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是重中之重,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大都是通过阅读来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大目标,便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特此,本文探讨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并对如何提升阅读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语文教育工作者

一、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方面

1. 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视度不高,课前准备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面对新课标的教学任务,部分教师无法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仍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片面的对学生强调生字、词、句等方面的知识讲解。除此之外,教师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阅读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忽略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意识不到开展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因而往往不能做好课前备课。阅读教学围绕教材、教案展开,在课堂活动上只是一味地拿来使用,缺乏创新性,这种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进而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另外,也有少数教师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也会在教学过程中造成教学内容空洞,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很难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甚至,有些教师为了尽早完成教学目标,不顾学生的学习进度,一味地加快教学速度,不再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这样便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刻,思考问题不全面,能力得不到提升,以至于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

2. 课堂阅读教学能力不足

开展阅读教学包括,教师讲解文章、疑问解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综合学生的问题讲解课文等。然而,在实际的中学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能力还有待提升。比如,在课堂提问疑难解答的过程,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复杂,学生就很容易找到答案,或者很难找到答案,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如果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答案,只是用错误和正确来判定,单纯的用分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大失误,这将会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变得停滞不前,很难有提升。

(二) 学生方面

1 重视不够,兴趣不浓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理解字、词、句和课文注释上,很难意识到这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因为本身缺乏能力,很难欣赏文章的美,不能感同身受。比如说,每年的中考中,都会有考名人名句,学生为了不丢分,便会对相关文章死记硬背,这就导致学生忽略掉文章的情节、与阅读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如果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烈,便会导致学生不愿意思考问题反思问题,这就造成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很难与教师同学进行兴趣交流。久而久之,开展的阅读教学便会成为一种形式,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也不能提升阅读能力,整个课堂上学习都处于被动状态,这也很难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2. 学生课业压力重

中学阶段,学生的课业任务繁多,相对于小学阶段,很难再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很难在课堂阅读上专心阅读,同时,学生周末可以进行阅读的时间,也被兴趣班、补习班所占用。在中学阶段,学生正进入青春期,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顾学生的感受,盲目跟风,私下里给孩子报各种课程,以此培养孩子的兴趣,避免在学习中走下坡路。但实际上,有很多中学生在这种无以复加的学习压力下,很难按照自身的阅读计划进行,甚至不能按时正常完成作业,或者学业。长期如此,面对繁重的课业任务,学生的阅读计划难以正常进行,阅读效率得不到提升,这些都是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不被重视的地方。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一) 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提高阅读教学能力

在中学阶段,开展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深入感受文字的魅力,通过品读优秀的文章,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细腻的文字里,有感而发。与此同时,学生也能通过阅读教学,对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抒发情感,描写景物有更加深入的感受。教师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因此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不仅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创新,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以此使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融合自身的能力与知识,从而从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也应该注意定期开展兴趣交流,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讨论,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爱好,从而制定出符合大多数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教学方案。

(二) 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学语文的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应该科学合理利用身边小事,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教师在利用教学资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应该将心比心,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将阅读变成一场情感的体验。其次,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比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可以通过联系郑振铎的《海燕》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讲解文章结构、写作手法、背景知识等,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活动变得有滋有味。再次,开展阅读教学后,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或者写读后感,以此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学生从“读”到“写”的过程,不仅能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能深入思考问题,更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得到提升。最后,教师定期开展阅读练习,在阅读教学后,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阅读深度,从而进一步完善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案。通过学生续写、读后感、这样不仅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阅读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endprint

(三) 丰富课外阅读活动

课内学习后,教师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督促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开展课外知识大赛,以此鼓励学在广泛阅读,获得更多课外知识。通过这种阅读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技能,也能通过编排话剧,开展知识辩论赛等,督促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有计划的进行阅读,有目标的进行阅读。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查资料,确立观点,撰写发言稿等,便能很积极的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开展课外有感情朗读的活动,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语感的把握,也能在此过程中,通过眼耳口的配合,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帮助学生在脑袋中形成一种惯性语感,为学生以后的创作中增添素材。

(四) 改变课堂评价方式

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课堂评价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课前准备、参考程度,以及课后练习的表现等。为了使学生都能掌握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出符合学生不同标准的教学方案。在课后阅读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以此为学生量身制作属于他们自身特点的阅读计划。这其中就包括,作品类型的选择、阅读作品的深浅程度,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以及课外阅读成果,为学生的阅读评价制作成长记录表,以此较为明显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教学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便不能制作出符合学生阅读爱好的阅读教学计划,进而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然而,在课堂提问环节,如果教师能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深入解答,或者向课本之外扩展,引导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疑难点的理解,也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语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广泛,情感丰富多彩,是一门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与此同时,学习语文是为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视听说的能力,并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因此,语文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学习与完善,以此提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雪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25):26-27.

[2] 张诗棋.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D].渤海大学,2016.

[3] 窦晓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21):65.

[4] 范艳娟.基于问题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5] 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09):42.

[6] 苏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136.

[7] 趙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
微课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迈进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真境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