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数学模型举例

2017-12-08施清水��

考试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方程组数学模型解题

施清水��

摘要:数学建模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和思想,数学模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理论和内容具象化,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效率,并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笔者首先对初中数学中数学模型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并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模型进行举例和分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

關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模型;举例

数学模型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思想和方法,其在初中数学科目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想要提高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应用水平,就一定要掌握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应用要点,将数学模型和生活实践建立联系,并让学生掌握生活实践-数学模型-生活实践之间的循环转化关系,通过数学模型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理解水平,并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应用要点

(一) 审题

数学模型是对真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概括与简化,其与现实生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在初中数学科目教学中,面对数学问题和数学题,想要得到正确的数学模型,一定要把握好审题关。只有提高审题的准确度,才能在较长的数学问题叙述中找到构建数学模型的要点,才能明确建模的目的和方法,并找到题目中的已知项和未知项,并采取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模型应用准确度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点。

(二) 简化

在数学问题中应用数学模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对问题的简化,并通过对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调用,找到数学问题中各个关键内容之间的联系,构建数学模型并予以解决。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简化问题,并能够从问题中找到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找到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从而根据数量关系和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调用完成解题过程,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三) 抽象

数学相比于其他科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自己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数学符号和语言的形成,正是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总结而来的。教师在数学科目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符号和语言,只有这样,在遇到数学问题时,才能通过具象的问题抽象化,将实际的问题用数学符号来准确表达,并根据相应的定理、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举例

(一) 函数模型

实例一:某文教店新采购一批圆珠笔,采购成本为每支1.8元,计划每支圆珠笔4.0元出售,每个月可以销售该品种圆珠笔200支。为了增加销量,店里决定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通过调研,圆珠笔价格每降价1.0元,月销量能够提高50支。问题1,试求月销量y和销售单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问题2,试求出销售利润z和销售单价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1:根据上述条件,可得等式y=200+50(4.0-x)=-50x+400,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50+400.

解2:根据上述条件,可得关系式:z=(x-1.8)(-50x+400),整理得z=-50x2+490x-720

剖析:本题目中包含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两个问题,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为由函数构成的抽象问题,这种建模的方法和思想,便于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除上述模型外,包括供排水、成本计算、方案优化选择等问题,都能够运用函数模型来表达,并帮助人们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教师在应用函数模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方程(组)模型

方程和方程组模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更大,让学生掌握方程和方程组模型,学生能够灵活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完成包括价格计算、收益计算、成本分配计算等任务。

实例二:张明过年得到了100块钱压岁钱,这100元钱张明准备买玩具。通过询问价格,一个小汽车玩具价格25元,一个士兵玩具的价格为5元,张明买士兵的数量是小汽车数量的5倍,问张明小汽车和士兵玩具分别买了几个。

剖析:该问题比较简单,通过建模能够抽象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在具体的教学中使用一元一次方程组,能够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具体的购买数量和价格关系,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分析张明的购买行为,并提高学生对方程和方程组模型的理解程度,提高其生活问题的解决效率。

(三) 不等式(组)模型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模型同样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模型,不等式模型包括纯不等式、不等式组、最优方案问题、等式和不等式综合题、不等式和函数综合题等几种。不同的不等式问题,需要综合不同的不等式、等式或函数模型来解答。由于不等式问题抽象性更强,因而学生在解决中遇到的困难也最多。

实例三:把价格为每千克20元的甲种糖果8千克和价格为每千克18元的乙种糖果若干千克混合,要使总价不超过400元,且糖果不少于15千克,所混合的乙种糖果最多是多少?最少是多少?

剖析:实例三所给出的题目就是一个标准的不等式组问题,不等式组问题与方程组问题的概括总结方法比较类似,但由于题目中含有不超过、不少于等不确定性的关键词,因而学生在解题中很容易出现错误。不等式模型在盈亏分析、方案制定、投资决策等问题中比较常用,在应用不等式模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找到代表不等式问题的关键词。

(四) 概率模型

概率模型相比于上述其他数学模型,由于题干内容量大,内容较为分散,学生解题通常比较难。虽然初中概率相关的教学内容占比不大,但概率仍然是中考中考点之一,如果在教学中应用好概率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概率章节内容的学习理解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实例四:小明和小亮是一对双胞胎,他们的爸爸买了两套不同品牌的运动服送给他们,小明和小亮都想先挑选.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游戏来决定谁先挑选.游戏规则是: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除数字以外其他均相同的4个小球,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一人先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另一人再从袋中剩下的3个小球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若摸出的两个小球上的数字和为奇数,则小明先挑选;否则小亮先挑选。

(1) 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小明先挑选的概率;

(2) 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剖析:概率问题的出现,一般有着综合性强的特征。如果学生不能熟练的掌握概率相关的数学模型,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就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概率模型的教学要点,在于经典概率模式的掌握,还有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复杂题干中找到解题关键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概率模型的应用水平,提高其概率相关问题的解题能力。

(五) 几何模型

几何方面的内容,占据初中数学的大量课时和篇幅,作为初中数学科目教学的重点,几何教学中对数学模型的应用频率更是比较高。对于初中几何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模型类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掌握,从而提高几何题解题能力。初中阶段常用的几何模型包括平行和垂直、三角形(梯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实例五: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

求证:∠DEN=∠F.

剖析:对初中数学几何模型的应用,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对所学过数学知识的调用。只有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定理、规律,才能提高对几何问题的解题效率。因此初中数学中几何模型的应用,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思维拓展和知识迁移的方法。

综上所述,函数模型、方程组模型、不等式模型、几何模型、概率模式作为贯穿初中教学全过程的常用数学模型,其应用要点和教学要点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于不同的数学模型,教师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教学与授课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这些经典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 李守霞.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2):111-111.

[2] 汪赫.例谈初中数学常见的几种“将军饮马”模型应用问题[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3):24-24.

[3] 艾立艳.追求数学教学“美与趣”的尝试——以初中数学教材的三个模型处理为例[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6(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程组数学模型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深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用“同样多”解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巩固练习
一类次临界Bose-Einstein凝聚型方程组的渐近收敛行为和相位分离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