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08江漳华��

考试周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学生主体初中历史

江漳华��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地学习知识,并延伸知识的学习。初中历史课堂不是封闭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中的形象化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初中历史;学生主体

一、 传统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忽视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教师的教上,教师讲解的内容是否足够丰富,讲解的过程是否足够清晰,知识的呈现是否系统完整,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使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不敢轻易地对课堂的问题进行质疑,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在不断地消除学生的问题和兴趣,而没有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研究问题,学习也就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同时,讲授制的课堂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是被动地跟随着教师,听取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借助机械的记忆来完成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难产生新的学习问题,学习能力也就无法得到培养。

(二) 封闭的课堂缺乏丰富表象的支撑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跨度大的特点,从时间上来说内容横跨古今,从空间上来说横跨中外,教学内容呈现出较强的浓缩性和集中性,并且由于历史的延续性,初中学生在学习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的过程中会出现记忆混差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感性经验的支撑,单纯的机械记忆造成的表象混乱。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生活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包括历史建筑、历史故事、历史艺术、传统游戏,这些都是支撑学生对历史内容进行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的重要资源。但是,传统的课堂是封闭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关注图片、图表等形式化、具体化内容的分析,更加关注的是如何使历史内容的呈现更加条理,方便学生的记忆。

(三) 忽视对学生历史辩证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加多元化。传统的教育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知识量的增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接受了多少知识,而素质教育更加关注的是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初中历史中一个朝代使用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是与当时的国情密切相关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没有引导学生分析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而是以知识的形式告诉学生历史背景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记忆,从根本上将就是没有把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 生活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 紧扣历史和生活的纽带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生活内容没有情感体验和感应经验的支持,这是学生对历史内容兴趣不高,分析和建构历史内容不够透彻的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挖掘生活中的重要资源,作为学习的重要支撑。例如,在《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借助影片“南京啊,南京”引导学生从感性上感受中国人民的苦难,在精神和肉体上所受到的折磨,然后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搜集真实的抗争故事,作为全民抗戰的历史,每一个家乡都有奋斗的痕迹和故事,学生亲自搜集,从身边的人和熟悉的环境中听到这些故事,对学生情感的感染性会更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来支撑学生对内容的自主建构,促进知识的深化。同时,在生活中观察相关的历史建筑物和人物故居,使知识的学习更加立体和丰富。

(二) 追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教学方式是练习教学内容和师生互动的重要纽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就是要将更加切近生活自然状态的交流互动方式引入到生活中,让学生更加自然地交流,借助同伴共同的知识基础促进个人的成长。例如,在《科举制的创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一个最自然的讨论开始,没有考试好不好,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的第一反应都是没有好,并且说出了没有考试制度的更多好处和自由,但是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展开思考,如果没有考试怎样实现人才的甄别,没有考试怎样来督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等问题,自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考试制度的合理些和应试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也自然地过渡到了新内容的学习上,并且学生的讨论正是科举制创设的原因和考虑,学生理解也比较容易。借助内容学生明确科举制的创立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且分析科举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对唐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 将课堂扩展到生活中,进行巩固和扩展学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内容扩展到生活中,运用历史知识解读生活中的现象,丰富自己的认识,在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是一种有效积极的方法。例如,在《改革开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调查“家乡的昨天和今天”,学生通过访问妈妈小时候的家乡状况,搜集那个时候的照片,并通过视频选择相同的角度拍摄家乡的现状,说明家乡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改变后有什么好的地方和负面的地方,学生发生通过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家乡的经济模式更加多元,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建筑、生活水平、人民的思想得到了提高,但是也使中国沦为世界的一个加工厂,经济结构呈现出单一性,环境受到污染,这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就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教育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是开展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方式,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历史和生活的纽带,丰富课堂的资源;采用生活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和生活内容,促进历史学习的延伸。

参考文献:

[1]孙向红.学陶师陶,演绎有效课堂——也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51):140-14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育学生主体初中历史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