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语文老师网络用语的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
2017-12-08童菲��
童菲��
摘要:网络语言的使用大众是青年学生,所以他们往往成为焦点,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者,在网络语言快速进入校园、课堂,他们是如何看待的?教师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关键性的决定了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必须得到重视。
关键词:语文老师;网络语言;调查研究
为了掌握老师(语文老师)对网络用语的知悉情况与态度,笔者在调查的四所学校——厚德外国语学校、黄金中学、虎岗中学及湖边中学中对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每个年龄阶段都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和访谈,共抽取老师58名,其中男老师26名,女老师32名。划年龄段来抽取样本是为了抽取的样本不要出现年龄的偏差,使得调查更完整。在这之中,以30-40岁年龄阶段的语文老师为主,抽取的人数最多,占 42.6%。问卷内容包含了以下三方面:一是老师对网络用语的知悉度;二是老师对学生使用网络用语的态度;三是网络语言对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
一、 中学语文老师对网络语言的知悉度
这部分调查是通过教师补充完整网络用语以了解其知悉度。经过答对个数的统计,10个网络用语全部填写正确的年轻教师居多,答对个数在7个以上的有47名老师,只有少数年纪较大的老师答对个数低于3个的。在一名40岁左右的男老师填写问卷时,健笔如飞,笔者很惊讶,这些网络用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男老师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尤其是当老师,思想不能古板,不能守旧,要追上社会的步伐,跟上前沿的思想,否则就会被淘汰。”笔者恍然大悟。
二、 中学语文老师遇到过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吗?对此持何种态度
参与问卷的58名老师中,52位老师都碰过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6名老师保持中立;23名老师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表示接受,认为凡事都有本身的发展规律,只要不偏离轨道,可以适当的使用,不仅可以活跃上课的死板氛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的距离;剩下的23名老师则反对,他们并不反对在口语中使用网络语言,但绝不接受在书面中使用,他们担心的是同一个问题:网络用语是不规范的语言,在书面记录中使用,语言不规范,毫无规则。若在作文中使用,纵使可以吸引读者,但绝不会让阅卷老师笔下留情。老师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支持反对者各占半壁江山。其实,对在作文中能否使用网络语言的争议从未间断,就笔者以为,网络语言能够使用,但不能滥用,要分场合。
三、 网络语言是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影响
参与问卷的老师都认为网络语言给语文课堂、学习带来了影响。不可否认,学生在死板的课堂中使用网络语言确实可以活跃上课气氛,若在上课时,使用网络语言的是老师,那么引起的轰动更是不小,一来学生会觉得和老师的距离瞬间拉近,二来会因此而被老师所吸引。访谈时有老师谈到自己在课堂中穿插了一两句网络语言,学生的反应很强烈,连平时较为沉默寡言的学生都能活跃起来,但是活跃时间过长,兴奋度过高,影响后面的上课进程。网络语言这把双刃剑该如何使用把握准确的度,需要学生老师父母的共同努力。网络语言的利弊共存,无法阻止其快速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使用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对于这一点,老师们主张,对网络语言不能一味堵塞,要进行合理有效的疏通。
基于网络语言的影响,为了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使用网络语言,远离不文明语言的荼毒,提出如下建议以参考:
首先,对学生,作为大环境的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环境,重视学生的语言学习。学校可以举办网络语言的相关讲座,让学生可以更好更深的认识网络语言;另外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坚固其网络道德意志力,提高其网络道德防线,为远离不文明语言的荼毒做好准备。
对老师,虽然大部分老师对网络语言是接受认可的,但是仍有部分老师顽固守旧,网络语言无论好坏一律棍棒打死,對这部分老师,学校应担负起转变其陈旧顽固的片面偏激思想,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若老师本身态度就带有问题,那么谈何引路?
其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要不断完善自己,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对网络语言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在平时和孩子的交流中适当使用,可以减少和孩子之间的代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在其使用网络语言时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建议,真正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最后,还要依靠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力量。网络世界丰富多彩,不文明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广告牌、宣传语里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要彻底的改观这些负面效应,清理学生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建立绿色通道,不单单是父母、老师的单向努力,社会应发挥其指导作用: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者进行惩罚;对网络运行进行严密的监管,一旦发现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1]刘能镛,马长安.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孙果哲.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3]宁方民.网络语言对语文教育的冲击及规范[J].教学与管理,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