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主题式案例编写“三要”
2017-12-08钱黎明��
钱黎明��
摘要:主题式案例,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以某一主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整体案例”作为教学情境,师生围绕案例开展学习和研讨。本文以《广泛的民主权利》教学设计为例,通过主题式案例《小明的多彩生活》,提出了思品课主题式案例编写“三要”,即素材选择要牵手生活、情境呈现要形式多样、课堂教学要互动探究。
关键词:思品;主题式案例;三要
【课例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2. 理解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基本要求。
3. 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公民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一些实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祖国建设,参与社会生活,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政治权利,同时又正确、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案例名称』《小明的多彩生活》
片段一:浏览早间新闻
初三年级的小明同学非常关心社会的发展,他有浏览早新闻的习惯。今天上学前,他像往常一样浏览电视台播出的早间新闻,发现有一段“农民工人大代表”的新闻,引起了他的兴趣。
问题1: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地位如何?
问题2:全国人大为什么要在外出务工人员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
问题3:我们初中生能否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为什么?
设计分析:本片段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认识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初步认识在外出务工人员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片段二:参加知识竞赛
小明由于博览群书,知识面很广,被同学们赞誉为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在同学们的一致推荐下,小明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综合知识竞赛活动。在“即兴回答”环节,主持人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要求小明正确说出六张图片所体现的权利……
问题1:图片1(白岩松的博客)体现什么权利?
问题2:图片2(各类书籍编辑出版)体现什么权利?
问题3:图片3(全校师生聚集在操场,聆听国旗下讲话)体现什么权利?
问题4:图片4(加入共青团组织)体现什么权利?
问题5:图片5、6(人们走上大街,呼吁“牢记历史、勿忘历史……”)体现什么权利?
设计分析:政治自由有六项,有的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感性的背景材料尤为重要。本片段设计的目的在于借助图片的直观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
片段三:完成回家作業
放学回家,在做思品学科作业时,小明发现老师提供了一段有关网络论坛的材料——苏州市“寒山闻钟”论坛突破了部门与条块的局限,由苏州市纪委、监察局全程跟踪督办市民投诉的问题,“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服务型政府”。数据统计显示,从试运行至今,该论坛的点击访问量已超过330万人次,相当于近1/4的苏州人口数,注册用户已超过2.3万,为市民成功解决各类诉求超过7000个。
问题1:“寒山闻钟”论坛的设立,表明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权利?你能具体说说该权利的内容吗?
问题2:除了上述方法,你还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行使监督权呢?
设计分析:本片段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公民享有监督权、监督权的具体内容,正确地把握行使监督权的方法途径。
片段四:感慨“保钓”游行
小明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星期天,小明与父母一起去看望外公外婆,一路上,小明发现,有上千人正在举行反日游行,示威者高喊“保钓”口号,打出各种标语,小明感到很激动。但小明同时也发现,在游行中出现了打砸抢的不理性爱国行为,大量日系车被砸,日式餐厅被砸,并有日系车4s店被砸,日企被烧。小明为此感到很痛心!
问题1:如何看待游行中发生的打砸抢烧行为?
问题2:游行示威,作为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在行使过程中,真的是“完全自由”的吗?
设计分析:本片段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必须要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公民既要行使权利,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增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意识。
【课例反思】
1. 素材选择要牵手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事前的调查了解,我将农民工人大代表、苏州市“寒山闻钟”论坛的设立、捍卫钓鱼岛游行示威及其中发生的损坏民众的合法财产、网络问题的喜忧参半等社会热点有机编写进四大生活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的知识就在生机盎然的学习中逐一化解。
2. 情境呈现要形式多样,蕴含成长道理
《浏览早间新闻》片段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农民工人大代表”这一社会热点。《参加知识竞赛》以图片的直观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等六项自由,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的民主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完成回家作业》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监督权的内容、行使的途径。《感慨“保钓”游行》意在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3. 课堂教学要互动探究,体现以学论教
在“以学论教”理念的引领下,课堂教学开始走向转型,即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为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填空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初步知晓本课的知识要点,借助浏览早间新闻、参加知识竞赛、完成回家作业、感慨“保钓”游行四个情境,引领学生以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思考问题、领悟知识,比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