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达实验室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7-12-08贺勇��

考试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

贺勇��

摘要:如何才能使视觉传达实验室在视觉艺术与视觉创作中发挥其核心功用,以及课程应该如何设计与实施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认为视觉传达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必须纳入更广泛的知识视野之中,尤其是人生、社会、历史、传统等知识之中;实验室必须构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创作和交流的渴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好奇、怀疑和丰富知识的探求意识,并随时处在一种对创作与交流的渴望之中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视觉传达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改革

“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现代科学的变革,现代绘画和现代艺术的革命、摄影术的出现、现代传媒从技术到创意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从电影、电视到商品广告的影像文化向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视觉中心主义的全视机器已经变成了日常生存中的一种梦魇式的存在。”吴琼在《视觉性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中如是说。20世纪早就成为一个视觉图像时代,相应的,高等学校的许多课程视觉实验室的建设与教学投入越来越普及,但是作用却越来越被轻视。

如何才能使视觉传达实验室在视觉艺术与视觉创作中发挥其核心功用,以及视觉传达实验室的课程应该如何设计与实施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这类问题直接关系到视觉实验的建设方向与课程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点。

阿尔多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将看清事物的方法总结为:“感觉+选择+理解=观看。”按这一观点,人的观看不是视觉感官的简单反应,他能看清楚的事物往往是他能想清楚的结果,或者说,视觉感官的光感反应仅仅是第一步,真正的观看还在后面两个部分,即选择和理解。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仅关注点有明显的差异,理解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理解面相对狭隘,有的相对宽广。这其实跟各自的阅历和眼界及思考都有关系,这体现了赫胥黎对观看的理解:“了解的越多,感觉到的就越多;感觉到的越多,选择的就越多;选择的越多,理解的就越多;理解的越多,记住的就越多;记住的越多,学到的就越多,学到的越多,了解的就越多。”为什么有的视觉形象很容易被人记住,而有的视觉作品却往往让人视而不见?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优秀的视觉作品并在视觉实践中创作出易被别人接受的优秀作品?如何将这些问题贯穿在教学之中?这成了视觉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在教学探索中,我们将核心锁定在视觉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培养上。

伟大的艺术具有“从眼睛直达心灵”的震撼人心的力量,除了作品的伟大外,观看者也必须具有一定视觉文化素养的“审美”能力才能有此体验。同时,人文素养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润土,意味着我们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图式和色彩的表面,必须深入作品及其背后的历史传统,深入图式和色彩自身的表达逻辑之中,以便达到对图像意义的真正理解。

所以我们真切地意识到,要想使学生创作与观看作品变得更加丰富与深邃,那么就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好奇、怀疑和丰富知识的探求意识并随时处在一种对创作与交流的渴望之中的创新型人才。

一、 强化学生视觉文化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探求意识。

“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在教学内容设置中我们综合应用了符号学、现象学和视觉心理学等理论工具,结合实例教会学生透过视觉文化繁复的外在表现形式来分析视觉文化的本质,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引导学生分析、应用的能力,强调学生自主探求。

将培养视觉素养和传承民族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更是我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我们创作的根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化离我们却似乎渐去渐远,学生作品最多的就是“盲目模仿”和“食洋不化”。为此,我们开始在课堂上不断给学生们提供视觉之外的东西,包括人生阅历、个体兴趣差异、不同学科不同范围的知识储备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结合本地黎族文化特色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强调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世界文化中,使之成为使全世界得以共享的差异性文化,共享的精神资源。

视觉作品的创作与理解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性的;一是文化性的。前者包括制作的基本工具与技法,后者则广泛得多,即包括基本视觉的知识,又包含广阔的历史人文精神。所以视觉传达实验课课程定位上必须将其纳入更广泛的知识视野之中,尤其是要纳入人生、社会、历史、传统等知识之中,拓宽视觉的内容与内涵,让眼睛在观看中变得丰富与深邃;让视觉连接起现代与传统,打破年龄与文化的隔阂,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便利和温馨。

二、 构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创作和交流的渴望。

文科实验自由度大、需要团队协作等特点决定需要通过设置针对性的制度来管理实验室,保障调动文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1. 构建以主题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实践上我们推荐由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选择项目主题。在实验室立档后,实验室为其提供软硬件资源及学习工作环境,全力保证立项者完成项目。对于已立档的项目,实验室协同指导老师尽力控制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最终完成。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的项目,应由学生书面说明原因并请教师签字确定。

2. 构筑项目成员的归属感。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是小组成员无归属感和责任感,最终学习任务和项目责任就归组长一人负责。对此,我们通过培训方式给年轻教师和组长一些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如怎样提问,怎样倾听,怎样补充,怎样评价等;实验室定期提醒指导老师关注小组成员的成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一起分享着同伴的学习成果,倾听着不同见解,共同解决遇到的困惑,师生关系、同窗之情日渐深厚。师生反映这种小组学习共同体能较好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交流、讨论的实践教学目的,能在团结友好的氛围中实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3. 构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实验室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收集整理学生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项目进展效果,汇报给各指导教师。教师可以选择通过课堂讲授方式或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论坛发帖或微信群聊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再学习、再探讨。实验室制定一系列措施定期向教师反馈,每个项目有专人负责。endprint

4. 形成规范化的实验管理制度和团队守则。没有了学分的压力,学生会随着兴趣的减弱和工作的繁琐逐渐失去耐心;教师帮助学生实际上承担的是课外指导的工作量,如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权益,教学可能就会流于形式。因此,建立能够激励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师生互动渠道畅通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是我们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制度更多量化和规范化使得管理更趋合理,并尽可能争取各种资源和学校支持,较好地激发了师生学习热情,基本保障每个项目的顺利完成。

5. 构建项目过程性评价机制。项目团队按项目进程前中后三期进行过程性项目评价,一般由组长牵头团体内成员的互评和教师介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内部定期评价既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完成又能加强团队交流互动更好地磨合团队;教师定期评测可保障项目方向正确并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视觉传达这类课程实际上最需要的就是以带徒弟的方式传递知识,所以项目过程性评价机制是我们视觉传达课程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的不可或缺的举措之一。

6. 构建学习资源互动交流平台。实验室提供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小组成员分工不同获得资源也不同。实验室内部网站提供在线交流、作品发布、作品评论等功能让互动交流成为学习的常态。

以上内容是我们长年奋战视觉传达实验课程的一点体验,是我们不断探索视觉教育的规律,不断改革课程内容与方案之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在此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参考文献:

[1]吴琼.视觉性与视觉文化[M].克里斯蒂安·麦茨、吉尔·德勒兹等.凝视的快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4.

[2]保罗.M.莱斯特.视觉传播[M].霍文利、史雪云、王海茹,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帕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意义[M].常宁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马尔科姆·巴纳德.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M].常宁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赵丽,张舒予.知识建构与文化传承的融合:视觉文化共同体研究实践新探索[J].現代远距离教育,2016,02.

[6]李健.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6,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
保密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指导体系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基于“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三坐标测量实验室建设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
《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