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讲不可”,才能助学生走得更远
2017-12-08徐静��
徐静��
摘要:数学考试是检验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师生科学地分析数学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卷讲评课是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讲评课,不仅能让师生重新梳理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亦能帮助教师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数学讲评课要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试题错因分析、解题思路分析、题型的发散和变化。
关键词:考试;高中数学;数学讲评课
进入期末复习阶段,考试、练习尤为频繁,此时对于试卷的讲评便显得至关重要。上好讲评课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纠正学生模糊错误的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等综合能力。一堂高质量的讲评课往往能起到做几份试卷的功效。可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有不备课就上讲评课的现象,有的就题讲题、面面俱到,也有的把讲评课上成了习题演练课,有些甚至上成了批评教育课,这严重影响了数学测试的效果。笔者曾经也很迷茫:讲评课到底应该如何处理?看似简单的老师和学生对对答案、改正错误、讲解解法,但发现学生听着兴趣缺乏,效果也不是很好。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点思考、探索和实践简单谈谈上好讲评课的种种。
一、 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每次考试试卷讲评时,不管怎么引导启发,学生总是启而不发,课堂气氛沉闷。其实,在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个衡量自身成败的标准,但是他们自身心理调节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在讲评前要帮助学生分析成败,帮助他们重获信心。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学生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讲评课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基调,引导学生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点,关注自己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不要因为一次考得不好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应平和心态,分析考试中反映出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才能在下次考试中有好的收获。
第二,学会积极归因,保持自信。学生不能坦然面对考试可以归结为两种原因,一种就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身体突然不适,考题有点偏等;另一种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比如自己的实际能力等。合适的归因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应对变化。假如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倾向于内部稳定的归因,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假如成绩比以往退步了,不妨做一些外部不稳定的归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鼓起勇气和信心。
第三,分析失分原因,或许有些是来自心理方面的。比如考试时过分紧张、焦虑等,都会影响成绩。鼓励学生要注意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可以满怀信心地去应考。即使开始有些紧张,但随着考试进展的顺利就会使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当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应自暴自弃地认定“我注定失败了”,而应想到“我难,别人也不见得容易”。充分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使自己情绪稳定,最大程度上避免怯场现象的发生。
另外,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答卷的优点要大加赞赏,比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解法新颖、有创造性等,有条件的话可以投影展示。还有就是最好提前将试卷下发,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也可以提前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不至于影响听课。
二、 注重试题错因分析
很多教师还有这样的感触,每次考试讲评试卷时,不管怎么抓紧时间,总是来不及讲,本来安排好的学时不得不一拖再拖。据大多数学生反映,他們都很想了解各分数段的人数和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次和答题中的主要失误所在,故教师在讲评开始前要介绍考试的情况,仔细分析各题的错误率,诊断学生的解答,弄清学生的出错之处,讲解时要有的放矢地分析学生解题思维的受阻之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印象。
比如,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中有这样一题:“在△ABC中,sinA=35,cosB=513,求cosC=。”本题的主要错误有:①由sinA=35,得cosA=±45,不管原因,直接舍去负解。这是一种隐性错误,在填空题中不会显示出错误;②由sinA=35,得cosA=±45,对角A的情况分锐角和钝角做出两种讨论,角A为锐角时,cosA=45,sinB=1213,cosC=-cos(A+B)=1665;角A为钝角时,cosA=-45,sinB=1213,cosC=-cos(A+B)=5665。实际上,A为钝角是不可能的,如果A为钝角,sinA=35<22,则A>135°,而cosB=513<12,则B>60°,产生矛盾!所以有些错误不到最后是不能称之为错误的,只要多考虑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回过头来再看这道题目,其实运用以下结论:“△ABC中,a>bsinA>sinB”,就可以省去麻烦的讨论,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此题中sinB=1213>sinA=35,所以B>A,角A一定是锐角。这也告诉我们: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稍有不慎便会出错;平时的知识积累也很重要,很多简易的解法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三、 注重解题思路分析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责问学生:这个问题都讲过好几遍了,为什么还会错?这固然可能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所造成的,但是对于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问题虽然老师经常在讲,学生也好像听懂了,但恐怕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出现错误的,所以在讲评时特别要注意“如何想到的”这一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会推理,而不是就题讲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时要注意数学讲评不能因为时间紧,因为量大而只顾教师自己讲,在课堂上要有师生间的交流,要留给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特别是比较难的问题或解题过程中的关键之处,不妨让学生来思考、讨论、回答,这样更能加深印象,不易忘记。
比如,在基本不等式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0,b>0,12a+b+1b+1=1,则a+b的最小值是。”讲解本题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①你们觉得这道题考查什么知识点?答:基本不等式。②仔细观察条件和问题中出现的表达式,回忆基本不等式中我们有没有做过类似题型?答:有,如:已知a>0,b>0,a+b=1,则y=1a+4b的最小值是多少?③我们是怎么解决上述问题的?答:利用“1”的代换。④这道题可以直接用“1”的代换法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分母之和是2a+2b+1=3。通过上述四个引问,学生不难发现,要解决a+b的最小值,可以利用“1”的代换方法先求2a+2b+1的最小值。其实这道题还有另外一条思路求解,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①本题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一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该问题?答:最小值问题。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或者函数思想解决。②如果用函数思想解决最值问题,需要具备什么形式呢?答:所求表达式的变量只能有一个。通过上述两个引问,学生不难发现,由条件可以得到2a=1+1b-b,则2a+2b=1+1b+b≥1+21b·b=3(当且仅当b=1时取等号)。进而得出a+b的最小值为32。endprint
正所谓,教学过程要多启发,少告诉。从上面整个过程来看,只要给学生合理的铺设台阶,学生都能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入口,这样学生都能处于情绪的亢奋状态,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解题思路分析就是从题目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平时所练习的习题,找出其共同点,利用相似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并得出最终解答方案,在得出正解之后对这一类习题进行归类总结反思的一种思维活动。
四、 注重题型的发散和变化
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学生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其实平时学生也做过很多题目,也见识了不少了,但是由于变换情境,学生可能就会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显得尤为关键。所以在原题讲完后,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后的反思与小结。如可以多讲解几种解法,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积累解题经验;对于一些构“型”造“数”题型,可以打破常规,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变更命题的条件、结论或形式,而不改变命题的实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
比如,在解析几何中有这样一题:“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解完该题,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下一题:“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经过点A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于点C,求证直线BC//x轴。”两者只是交换了一下条件和结论而已,其实还可以一般化为:“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A、B两点,经过点A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于点C,求证直线BC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这一结论就是抛物线一节的书后习题。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增加和能力提高,其发散思维也会不断增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注重题型的收集、更新和整理,才能在讲评中做到游刃有余。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一堂讲评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讲评的終结。讲评课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将答错的试题用红笔在试卷上订正好,并把典型的错误整理到“错题本”上,并注明错因分析、正确解答、解题反思。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扩大“战果”,作业中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可以是旧题变得的。讲评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巩固和提高,还可以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