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跟着教材学论证

2017-12-08朱晓波��

考试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议论文教材

朱晓波��

摘要: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写作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要素。论点是作者文章中所表明的自己的观点,论据是用来证明观点的事实和理论依据,而论证则是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纽带桥梁。教材中有不少经典的议论文,向我们呈现了不少经典的论证方法,值得我们写作和教学的时候借鉴。

关键词:教材;议论文;论证方法

平时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除了论点之外,只是一味地堆砌论据,或者是无谓地拉长事实论据的内容,而很少在论证上做文章,普遍犯了“理不够,例来凑”的毛病。而议论文的说理,恰恰最主要的就是依靠论证。可以说,论证是议论文写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那我们该如何教会学生论证呢?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本文就以教材中的几篇文章为例,浅谈其中几种论证方法的应用。

一、 举例论证:事例简短有力,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鲁迅在《拿来主义》文章的开头,先后列举了三个事例:一是当时中国政府在巴黎举办中国古典艺术展览;二是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在西欧各国举办中国绘画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三是中国政府准备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三个事例,每一个事例都一两句话带过,但每一个事例都针砭时弊,掷地有声,有力地揭露和谴责了国民党政府在学术与文艺方面媚外卖国的丑恶行径。反观我们学生所写议论文中列举的事例,要么是篇幅冗长,影响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要么是不鲜活,年代久远;要么是缺少典型性,没有说服力。比如一个学生在论述“诚信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一观点时,列举了丰田公司的“召回门”事件。“丰田公司的‘召回门事件想必已是家喻户晓了。昔日在世界上没有几家汽车公司能与之相媲美的无比耀眼夺目的丰田公司竟然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速变,成为没落的贵族。以前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追求业绩,盲目扩大生产,巨额的利润蒙蔽了他们的双眼,拜金主义思想驱使他们将产品的质量、消费者的安全置之于脑后,而如今,东窗事发,丰田公司的业绩每况愈下。在接连不断地投诉索赔、社会公众的严厉谴责以致公司危机重重时,丰田公司才明白诚信是立足于商场的根本,是人生的必修课,才开始频频召回它生产的汽车。”很明显,这一段材料单从内容上说能论证观点,但里面掺杂了太多的描写,这作为议论文的论据显然是不适合的。其实,整个事件我们可以压缩成这样一段话就可以了:丰田公司的“召回门”事件想必已是家喻户晓了,昔日在世界上无比耀眼的丰田公司在这短短的几个月却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速变,现在他们的销售业绩直线下滑。接下来要思考的重点是如何论证这个事例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分析原因入手: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学好“诚信”这门必修课,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巨额的利润,盲目地扩大生产。最后再引导到观点上来:丰田公司惨痛的教训让我们知道诚信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商场的根本,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好这门必修课,人生之路才有可能畅通无阻。

二、 因果论证:紧扣论点,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本究源,揭示本质

苏洵在《六国论》的开篇,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为什么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最后总结了六国“互丧”的本质:弊在赂秦也。同样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文章一开始从清政府的“闭关主义”,谈到国民党政府的“送去主义”。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盲目排外,最终落后挨打,被帝国主义的枪炮打开了大门,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国民党政府一味地送出去,最终的结局会如何呢?“几百年之后……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揭露了统治者的卖国行径终将造成的严重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闭关”不行,“送去”不行,那“送来”的又怎样呢?“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那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原来,帝国主义只会给我们“送来”于他们有利、对我们有害的东西,其本质不过是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罢了。作者层层分析,抽丝剥茧,水到渠成地摆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原因的剖析客观又全面,提高了结论的说服力。因此,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无论得出一个结论,还是列举一个事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有学生在论证“用奋斗冲破埋没”这一观点的时候,列举了两个事例: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应该说,事例很精炼,也很恰当。但遗憾的是,缺少对事例的分析,因此感觉上和论点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自己被‘埋没,因此不管处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奮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如果中间能加上这样一段原因的分析,就架起了一座论据和论点之间的桥梁,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三、 类比论证:抓住需要论证事理的属性特征,展开联想,寻找类似的事理,然后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把抽象道理具体化

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针对那些目光短浅、自诩中国地大物博的卖国分子,鲁迅用尼采的例子进行类比,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到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地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类比论证最关键的一点是展开联想,就是由对某一事物(事理)的感受,引起与该事物(事理)在形状、色彩、神情、特性、本质等方面的某些相似之处的联想,从而更加浅显形象地加深对本体事物(事理)的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把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进行类比,把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进行类比,把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结论:王之蔽甚矣。例如,有学生在写“唯有合作才能双赢”的作文时,列举完有关人类社会的例子,后面又加了一段:自然界又何尝不是如此,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枯树和篱笆,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紫藤萝和牵牛花,成就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联想类比,让观点更具广泛性,也更具说服力。

四、 比喻论证:化深奥为浅显,化隐晦为鲜明

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所要阐明的道理比较深奥的时候,可以考虑用比喻论证的手法,使道理通俗易懂。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把文化遗产比作是一所“大宅子”,先是批判了对待“大宅子”的三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徘徊不敢走进门”的逃避主义,是孱头;一种是“放一把火烧光”,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是昏蛋;一种是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全盘继承的投降主义,是废物。那文化遗产有好有坏,我们该怎么办?鲁迅阐明了“拿来主义”的正确做法,首先“占有”,然后“挑选”,再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是“鱼翅”,则吃掉;是“鸦片”则送到药房去,以供治病之用;至于“烟枪烟灯”,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也就是说,对待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手法,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既生动又形象。同样在《六国论》中,作者为了说明“暴秦之欲无厌”,用“抱薪救火”来进行比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简简单单的一个比喻论证,把秦国贪得无厌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位学生在阐述“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成长”时这样写道:“孩子不是裸机,父母想格式化就格式化,想装什么就装什么。孩子不仅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还能创造和衍生出自己的应用程序。父母要做的是给予孩子全然地接纳和支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个性特质,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好的教育是唤醒、影响和熏陶,而不是控制、灌输和塑造。”这样的比喻论证是十分贴切的,而且语言幽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议论文教材
议论文阅读专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教材精读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