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说“凭什么让我干”
2017-12-07刘玉水
刘玉水
[摘 要]处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强调自我,自主意识大大增强,逐渐进入第二逆反期。他们适度的逆反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但如果逆反过度,则会给家长和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给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带来损失,甚至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当有小学生诘问“凭什么让我去!凭什么让我干!”时,班主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就此问题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逆反;案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3-0096-01
昨天我班负责校园卫生清扫工作(俗称干值周)。早晨,劳动委员付某某(兼班长)带领大家整理校园卫生,西边教学楼之间的区域打扫接近尾声,东边操场稍慢一些。我来到东边和学生们一起扫地,付某某看这边慢也过来了。他发现地上垃圾堆了几堆,而又没有簸箕收垃圾,就跟张某某(女)同学说:“你去拿个簸箕来收垃圾好吗?”张某某立即大声说:“凭什么让我去!凭什么让我干!”我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我反问了一句:“凭什么你不能去?需要有人去拿,难道非要是别人?如果别人能去,你为什么不能去?”过后,我很后悔这么说。我怎么可以跟处于这种心态的学生说这样的话?这不是把自己置于跟学生对立的状态吗!
【案例说明】
其实,张某某平时是一位善良温和聪明的女孩。联想到自从升入六年级后,前面还有三个学生在老师或班干部进行正常管理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意识到昨天早晨张某某所映射出来的这个问题有些严重:班级里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潜意识里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进入六年级,自我意识表现得更加明显和强烈。她们只觉醒了自我,容易忽視他人的感受,容易忽略班集体的存在,过分强调和放大了自我的存在。如果放任这种思想在班级蔓延,会形成一种不良思潮,会给学生不成熟的心灵造成伤害,班级也将难于管理。
【案例分析】
张某某的情绪化言行表现出了这种特性,是一种明显的逆反现象。所谓的“逆反”是什么呢?“逆反是指个体对某些事情不论正确与否,一概简单排斥,并带有较大的情绪成分,甚至为反抗而反抗。”一般来说,处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强调自我,自主意识大大增强,逐渐进入第二逆反期。他们适度的逆反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但如果逆反过度,则会给自己家长和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给学生个人的成长带来损失,甚至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班级和谐、家庭幸福。
【解决策略】
第一,找孩子谈话,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分析原因。鉴于孩子是不良情绪及不良行为的主体,所以解决问题须从孩子入手。我找孩子谈话,明确告诉她我很懂她,愿意倾听她的内心世界,理解她的言谈和行为。在懂她的苦衷的同时,必须让她清楚地明白老师是真心地想帮助她,引导她说出心中想说的话,倒出心中的苦水,帮助她寻找根源,分析这样言谈举止的原因及危害,疏导她的不良情绪,使其得到宣泄。
第二,家校联动,家庭教育同步跟进。在后天教育中,家庭教育占重要地位,所以当发现孩子有不良倾向时,我会在第一时间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配合,让孩子离校后的时间得到家长的关心与爱护。教师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原因,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尤其注意用爱来滋润孩子的心灵。
第三,利用班会时间,班级开展专题讨论。把行为表现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讨论行为的恰当性,通过有益性和危害性的分析讨论,教师借机进行科普,让那种模模糊糊的不当行为方式逐渐显露原形、逐渐清晰化。经过探讨,学生们心中不再有疑惑,而集体寻求真理的过程,又提高了学生们的认识,并逐步形成了一些班级共识。在这个过程中,班级所有学生都会受到教育,有过不良行为或正存在不良思想的学生会悬崖勒马及时转变,认可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合理的价值取向。
【效果】
通过谈话、家校联动、班会讨论等活动,张某某私下找到我说她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非常感谢老师和大家容忍她,帮助她。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她言词不再那么犀利,行为不再那么乖张,变得彬彬有礼,人际关系也改善了,学习、课余生活愉快。其他有类似表现的学生也受到了教育,及时转化、提高了自己。
我认为,通过家庭和学校、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可控的,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可以预防和转化的。在老师指导、家长关心、同学们帮助下,孩子内心认识的不足或者偏执将逐渐消弭,转而形成正确世界观,进而走出困惑走向光明。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