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2017-12-07陈韦宏丁大海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3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微时代

陈韦宏 丁大海

摘 要 “微时代”以其包容性、虚拟性等特点与大学生求新、求快、求奇的特点相契合,迅速受到大学生的追捧,所以如何利用网络舆情,发挥其正能量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对高校特别是处于一线的辅导员队伍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在充分掌握网络舆情各方面特点的前提下,以正面主动的姿态来应对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微时代 网络舆论 引导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课题“微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MSZ029)成果。

作者简介:陈韦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教育管理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丁大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329

高校网络舆论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的意见和态度,指的是作为主体的在校大学生通过高校的自媒体平台以及其他一些网络平台,围绕校园中发生的一些现象、管理制度以及大众所关注的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化等,形成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群众态度。它是较多大学生对一些现象持有的情绪、意见以及态度的总和。高校网络舆论与社会网络舆论存在交叉,然而还是有所区别,它是指与高校有关的一些网络舆论汇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领社会网络舆论的走向。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特点

高校网络舆论因其特殊的传播方式、参与群体及环境等的不同,一般呈现出的特点与社会舆论大不相同,以下有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主体个性鲜明,主体构成较为单一

因大学生在思想上不够成熟,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具有思维独立、个性张扬等特点,乐于在一些社交网络等自媒体平台上发表言论,各抒己见,甚至与意见不合者争论,任意发泄情绪。当然,因高校的环境还有网络管理方式,网络舆论主体构成是在校大学生和老师。网络舆论对高校师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网络也成为了高校师生传播信息、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学生是对社会的一些热点话题反映比较活跃,又因高校与大学生有着直接的管理与教育的关系,主体构成单一也让高校舆情比社会舆论更加容易产生,也更容易线下引导。

(二)价值观念多元,关注话题较为集中

目前,全球各地的情况正在不断地变化,在这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在这易发危机的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深刻地变化着,发展空间也多元化。而大学生被无处不在的信息包围着,也每时每刻深受周围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此,大学生对高校网络舆论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在大学校园里,言论相对宽松自由以及网络匿名和虚拟世界无疑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提供了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因众多的因素限制,大多数高校网民关注的话题都比较一致,讨论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因此易产生缺乏深入思考的言论。

(三)反馈互动活跃,意见趋同,缺乏深度

现今,高校网民活跃的网络媒介主要是校园论坛、贴吧、微信平台等的一些网络平台。大学生能够在这些网络平台中匿名来发表言论。少部分言论引导者散布的言论能快速散播到高校的每一个地方,并渐渐构成一个热门的话题,渐渐形成一个群体言论场。实际上,因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像一些相对立的或者非主流的官方舆论易成主导舆论,深受部分网民的追捧,而这部分的少数引导者制造的舆论也会备受追捧和关注。在高校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民缺乏深思熟虑,虽在许多话题言论中能够体现出大学生有着责任意识和自己独特的想法,但都只是表面的问题,很少对本質性的内容进行探究,或者会回避一些真实性的理论。

二、引导高校网络舆论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随着社会网络发展以及其他自媒体的日益兴起,高校网络舆论深受冲击

校园网站、校园论坛、官方微信、微博等的关注人群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教师,但一方面,因一些资讯网站和专业网站等在网络平台以及内容上在有资源优势,比起校园网络更加吸引校园网民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以及管理更加艰巨,原有的教学资源等不能及时跟进,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因校园网络中发布的形式单一、内容分散以及互动匮乏等许多的问题难以激起大学生的兴趣,使得引导高校网络舆论难度加大,给高校也带来隐患。因此,如何适应社会网络发展的自媒体平台下的舆论引导形式是引导高校网络舆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体制机制难以适应网络发展要求。

(二)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从网络舆论中许多新问题和现象逐渐涌现

我国在网络立法层面相对不够完善,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许多网络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例如,一些有争议的言论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或者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谣言在网络中散布甚至人身攻击,混淆网民的舆论视听,给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引来了很多的问题。网络管理体制和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是网络时代的重要体制机制,管理者需要合理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与网民进行有效沟通,借助媒体力量来解决问题,减少矛盾的产生。在网络舆论的引导中采取粗糙的“拖”、“堵”的方法来处理,试图通过掩盖一些信息来规避负面影响,在这信息迅速传播以及互联网全面覆盖的时代下,这种做法反而更易激起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冲突,以至于失去了“主场优势”,更难进行网络舆论引导。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偏弱

高校是教育、培养人才和科学技术研究的主阵地,而大学生的思考方式、是非判断以及价值观念等日渐趋向个性化和多元化,但很少校园网络的管理者难以以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只满足于基本的工作模式,而那些未建立起来的网络舆论的领队,是缺乏能同时掌握多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员来监控和引导网络舆论。高校网络舆论的管理者主要是依靠高校网络管理、宣传部门、辅导员以及一些辅助管理高校自媒体平台的学生等。由于受工作内容等限制,上述的各个管理层和人员之间对高校网络舆论进行专业性的引导是比较困难的,想要构建一个专业又高效的引导机制,需要一支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和技术的团队。endprint

三、高校辅导员在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上的提升对策

(一)转变观念,增强舆论引导意识

第一,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普通的见面式教育外,还要妥善使用时下最为活跃的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可以跟上当代大学生的潮流,发掘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和平台,从用其所用到想其所想,可以更为详细方便地了解当前学生的动态,缩小师生间的代沟。以提高网络参与度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第二,辅导员要做到不断学习,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上,辅导员还要主动掌握新兴的通讯工具和平台软件的使用,将日常工作的理论与经验与网络应用相结合。及时总结过程中的成功经验,通过不断交流整合,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指导性的工作方法。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网络素质,进而提升对舆论的引导能力。第三,师生有来有往,相互参与。在网络上,放低身段、摆正姿态、坦诚相见,以朋友的身份查看学生们的动态,做正能量的评论、点赞、跟帖转发,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同时,适当的进行人文关怀,如特殊日子的贴心问候以及天气提醒。通过互相参与拉近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提升自身在学生中的威信,形成师生间和谐的关系氛围。

(二)科学定位,加强高校自媒体阵地建设与管理

当前,几乎所有高校都拥有了自己的官方新媒体阵地,作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发力点,对高校在舆情发布有着正面的意义,在网络舆论的引导中起到积极影响,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

第一,从内容上提升平台的吸引力。高校自媒体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必须明确其作为一个特殊的宣传平台的宣传对象,即广大的大学生群体。舆论引导要将传统的平台运营维护理念与主体对象的网络习惯相结合,建立具有交互性和开放性的交流平台,推出符合大学生口味的精品节目。

第二,从管理上提升高校媒体平台的公信力。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主体,要做好“把关人”的角色,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同时,也要互相监督,保证自媒体平台的规范化以及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借助高校媒体渗透性强的优点,实时监测本校开放性平台,对与本校有关的舆论问题,及时进行研判、引导,对校园网络舆论进行强有效的干预。在定位、制度、管理等各方面树立有效的公信力。

第三,從舆论处理方式上提升高校网络舆论管控力。高校网络舆情主要分为校内产生和校外产生两种,根据其产生特点,在处理上整体采用“内生控源,外生疏导”的方式。流程设置是预测校园网络上可能出现的舆论苗头,根据舆论的特点建立与之对应的预案,尤其是重大舆论危机,须先通过研判,接着是舆论议程,然后经过校园网络媒体将舆论往正确方向引导。

(三)善用人员,建设专门的高校媒体阵地运营团

高校网络舆论由于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使得舆论引导主体不宜是单独的个体或组织。大学生作为高校自媒体环境中最为丰富的资源,同时承担着传播受众和传播主体的双重角色,所以,将大学生作为校园媒体运营的主力军,对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和信息鉴别能力以及发挥高校对本校舆论的引导作用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决定了其不能充分接触社会,从而影响着其身心发展,导致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辨别信息的能力不足,思维方式易受到其他思潮的影响,使其在表达上往往非理性与理性相互交杂,良莠不齐,极易形成负面的网络舆情,造成舆论危机。所以,在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主力的引导作用。具体而言,高校自媒体运营团队不仅要涵盖大学生主体,还要包括由高校中与学生工作息息相关的机构及个体组成的指导团队,如校级的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网络管理部门、二级学院(系)、辅导员、专任教师、网络管理人员、校园网络“大V”等。使团队的各个角色明确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四)春风化人,形成高效的引导方法

舆论引导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处在人生特殊阶段的大学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虽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更容易按照自己的心理认知去接触周围的环境。所以舆论引导中需要利用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尊重他们的认知模式的基础上,巧妙地施加影响。与此同时,引导方还必须适当的让大学生接触到些许舆论的负面信息,而这些舆论的正面信息则要求其立场和观点足够充分、坚定,使其能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能消解负面的观点。如此,在他们接触这些舆论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其对消极舆论的抵抗力。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的是,不管使用何种方法,应始终坚持一个目标——坚持主流意识,杜绝重大舆论危机发生。

参考文献:

[1]岳鑫.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3]汪頓.新媒体对“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思想教育研究.2010(1).

[4]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微时代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