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12-07莫莠
莫莠
【摘要】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文本阅读、创作以及课后复习等多个方面的运用进行探索。在文本阅读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探索阅读的内在规律,形成切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思维;在创作指导中,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找到写作规律,驱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后复习中,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把零散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088-02
思维导图自产生以来,便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新加坡等国更是直接将其列为一门单独的教育科目,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能够被广泛运用到各种类型的记忆、理解与总结教学环境中去,有助于学习者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在我国,很多学校都已经在各个学科中利用思维导图来研究与处理各类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一些理科对其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而思维导图对于初中语文学科而言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学科思维的完善,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虽然语文学科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是比较感性的学科,但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思维导图,必能带领学生走向一个全新的语文学习天地。
一、思维导图之于文本阅读
对于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来说,思维导图能够带领学生探索阅读的内在规律,形成切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思维,增强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进行主题研究始终是一个困难的任务,为此,很多教师给出的方案是增加训练量,并在大量训练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总结规律,使学生牢记这些规律。此种做法對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建立十分不利,易于导致思维固化。而如果事先带领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去探讨,则可以产生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小说为例,说明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首先,教师应当明确课堂探究主问题:《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继而让学生由这个主问题出发,通过思维导图具体分析影响该主题的各个因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很快,学生便会在思考之后了解小说创作的三个基本要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情节发展,并一条一条逐步分析咸亨酒店等地、孔乙己等人、以孔乙己为主线的情节发展,明确哪些情节为主、哪些情节为辅。学生在讨论后不难了解:分析小说主题的重点在于找准关键人物所拥有的形象特点,并在小说的高潮和结局等处找到主题。此外,像一些阅读理解类的任务,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的办法,引领学生进行分析。文本阅读之后的积累活动,思维导图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像一些文言词汇,便可以纳入思维导图的范围内,使学生从词性、句式到基本用法形成条理清晰的框架,这是其他方法所难以比拟的。
二、思维导图之于创作指导
对于初中写作教学来说,思维导图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驱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在此方面的语文素养。比如在进行作文选材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这是令教师极为头疼的。教师往往会因此埋怨学生不懂得选材,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与经历的事情过于单调。而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当前社会信息交流渠道非常丰富,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海量的知识、信息,他们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奥运会、阅兵式以及其他新闻热点,而即便不考虑这些,他们在美丽的校园中行走,同样可以欣赏到春花、秋叶,可以和各种类型的学生打交道,这又如何能说是生活单调呢?若是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去探究与分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们以“对话”这一作文命题为例,来说明思维导图在初中写作指导中的运用可能性。首先,教师与学生共同明确作文创作探究的主问题:作文命题要求我们做什么?接下来带领学生研究本次作文任务能够选择的一些材料,学生即可以借助绘制思维导图的办法,对平时的生活加以梳理,从中选择能够和“对话”发生关系的材料,如师生对话、自己与父母的对话、人类和大自然的对话等。当学生梳理出大致的范围以后,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原来文章可以写这么多的方面。接下来还可以经历小组互相交流的阶段,让学生互通有无,其选材自然会更加广阔。如此一来,学生更容易选择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材料,使作文创作走向成功。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思维导图加小组讨论的办法,学生在选材上便会形成独特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思维导图之于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阶段借助思维导图的辅助,可以使知识记忆呈现出持续性效果。事实证明,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复习工具的范围之内,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拓展提供帮助。而且,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个时期的学习内容加以温习,同时运用思维导图的网络化特点,还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特别是在学生知识结构较为混乱、散漫的情况下,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把零散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由此加深印象,优化复习效果。
比如在进行文言文阅读以后,处理复习问题便几乎不能缺少思维导图的辅助。为此,教师首先使学生明确一些基本的文言现象,而因为接触到文言文篇目的逐渐增加,学生不但需要了解本篇文章的主旨、知识现象,还需要对既有知识加以联系,如简单的一个“方”字,便可以联想到“方为秋田之害”一句里面“正”的含义,“方两三级”一句里面“才”的含义,“今方来”一句里面“将要”的含义。当这些含义被归纳到思维导图里面之后,学生再次看到这个文言文词汇时,头脑里面便会闪现它的不同释义,并准确地加以选择。也就是说,进行知识复习时,思维导图整合不同知识点,将之纳入知识网络中去,具有简单明了的优势,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又不出成效的弊病。
总之,思维导图在知识学习、逻辑推理、理解记忆等方面独具优势,它图文并茂,十分有利于学生联想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是一种富于革命色彩的思维工具。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可以依据教师的指导运用思维导图,相信定能在文本阅读、创作及课后复习等多个方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袁衍萍,何建波.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素养[J].学周刊,2016(4):161.
[2]张中文,马德俊.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53-55
[3]俞渊.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6):123-124.
[4]李素珍.优化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浅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赤子(中旬),2015(10).
[5]张跃.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引教学法[J].学周刊,2015(3):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