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人际功能的对比研究
——以特雷莎·梅与卡梅伦就职演讲为例

2017-12-07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称量值情态

杨 露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4)

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人际功能的对比研究
——以特雷莎·梅与卡梅伦就职演讲为例

杨 露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4)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理论,从人称、情态、语气三个角度,分析新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前任首相卡梅伦就职演讲中人际意义的构建。研究发现,特雷莎·梅与卡梅伦在人际意义构建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二者共性体现为,人称上善于使用第一人称表达意愿并树立权威,情态上借助中、低量值情态动词缩短人际距离,语气上均充分利用了陈述语气表达自我主张和赢取民众支持;而个性在于,不同就职背景下,两者在高量值情态动词及第二人称动词选择上的差异。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研究不同语篇人际意义构建策略有助于深入解读政治语篇的组织结构及信息意图。

特雷莎·梅;卡梅伦;就职演讲;人际功能;对比研究

一、引言

以韩礼德(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家提出三个用于表达功能意义的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指人们利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往,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点态度,甚至影响他人、改变世界的功能,其关注的焦点是说话者与听话者的互动。在这种互动关系中,说话者不仅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身经历,还可以透过其语言选择体现身份、地位、态度、判断等信息。人际功能主要通过人称、情态、语气等实现,人称的选用关乎说话人与听话人间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语气是信息交流的关键所在,具有体现说话者希望借讲话而达到某种目的的功能。 而情态则与说话人的判断与意愿有关,或表达说话者对命题成功性、有效性的判断,或表达其命令听话人承担的义务,亦或表达其提议蕴含的个人意愿。政治演讲指针对一个国家的内政外交,阐明立场、观点、态度、主张的一种演讲,包含多种类型,如政府首脑的竞选演讲、施政演讲、就职演讲等等[1]29。这类演讲的目的在于希望通过演讲获得选民的支持与拥护。要实现这一目的,演讲者必须巧妙地选择其语言表达,使之一方面服务于其政治主张与态度的明确传达,另一方面辅助其与听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取支持。故而,根据功能语言学派“选择即意义”的观点,政治演讲语篇在演讲者与听众的互动中,集中体现了人际功能。由于性质、目的等方面的一致性,各类政治演讲在人际意义构建方面共性突出,然而个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即便在同类演讲中也是如此。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视域下的人际功能理论,以新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前任首相卡梅伦的就职演讲为语料,从人称、情态及语气三个角度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可揭示两者在语篇人际意义构建中采用策略的异同及原因,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政治演讲语篇的内涵及意图。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人际功能概述

(一)人称代词

语篇中,人称代词的恰当使用有利于建立和维护说话人与听话人间的人际关系。李战子曾指出,除语气和情态外,人称代词也具有实现话语人际意义的功能[2]124。英语中,代词有一、二、三人称之分,且每一人称有单、复数之分。在言语中,我们以第一人称来指代说话者,以第二人称指代听话者,用第三人称来指代不在场的人。这种解释是单纯从交际角度出发的,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故而不够准确、完整。不同的场景、使用者及指代范畴都对人称代词的指代对象造成影响。因此,人称代词的意义复杂而动态,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体而言,演讲中第一、二人称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这与他们在语篇中构建人际意义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相较于给人以距离感的第三人称而言,语篇中大量使用第一和第二人称可以帮助拉近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距离,给人以亲切感,推动交流双方互动,有利于交际目的的实现。

(二)情态

情态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指说话者对自己提出的命题的成功性与有效性所做的判断,其所表达的意义介于归一性所体现的“是”与“非”之间。语篇中情态的实现形式丰富多样,既可通过情态动词(如can、will、must)表达,又可通过情态副词(如probably、certainly)表达,还可通过谓词扩展(如be supposed to、be obliged to)等等形式表达。本文重点关注情态动词在人际意义构建中的运用。由于情态所表达的意义介于“是”与“非”之间,即“肯定”与“否定”之间,因而具有量值,可以调整说话内容,使之更倾向于肯定或否定,表达不同程度的可能性、经常性、义务及意愿。情态量值可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如表1)。

表1 情态量值(Halliday 2000:362)

(三)语气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在言说过程中,说话人自己会扮演特定的言语角色,同时还会分配给受话人一定的角色[3]33。无论交际角色如何变换,其基本任务只有两个:给与和求取。交际过程中的交换物,或是劳务与货物,或是信息。交际角色与交换物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使用时必然涉及的两大因素,二者共同构成四个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陈述、命令和提问。就语法结构而言,陈述、命令以及提问分别由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实现,唯独提供除外,可以由不同语气实现。韩礼德将语气结构定义为“主语+限定词”[4]72。主语是命题中的重要成分,对命题或提议的有效性和成功负责。而限定成分则是议论的命题的参考点,将命题与交际中的语境联系起来。在英语中,限定成分提供的参考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说话的时间,如“An old man was crossing the road”中的“was”;二是讲话者的判断,如“It can’t be true”中的can’t。前者称作主要时态,后者称作情态。[5]124-125。语气是小句交换的关键,因此是交际的核心所在[6]44-45。主语与限定词的位置关系决定语气信息:如果主语位于限定词之前,这个句子属于陈述语气;如果主语位于限定词之后,这个句子属于疑问语气;如果句中不含主语及限定词,则该句为祈使语气。[5]124

三、特雷莎·梅与卡梅伦就职演讲的人际功能对比分析

政治家发表演讲时的语言往往受到特定时间、演讲目的和社会背景的影响[7]。本文分析的语料来源于2010年5月卡梅伦取得大选胜利后的就职演讲以及2016年7月因英国脱欧公投后卡梅伦首相辞职而迎来的新任女首相——特雷莎·梅的就职演讲。一方面,面临英国脱欧与新首相上台重大变革,研究新首相就职演讲独具意义。另一方面,从人际功能角度对同属一类的就职演讲进行对比分析,将有利于探索同类演讲间人际意义构建的异同,而不仅仅局限于不同类别演讲的对比,深化对语篇人际功能的理解。

2010年5月,卡梅伦所在的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然而,由于未能取得议会的多数席位,经过组阁谈判,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卡梅伦任首相,成为英国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他的当选正值英国经济刚刚摆脱金融危机,但经济复苏缓慢、财政赤字高企、人民对政治失望之际。如何说服民众相信联合政府有意愿更有能力改善国家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重建民众对政治的信任,并行动起来为共同创建一个“更有责任的社会”履行职责,成了该演讲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与历经大选角逐以“改革”之声打动民众成为首相的卡梅伦不同,特雷莎·梅就任新一届英国首相是英国历史上又一大重要转折点——脱离欧盟。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她面临的议题也将极具时代特征。在其就职演讲中,特雷莎·梅首先肯定了前首相卡梅伦在同性婚姻合法化、免征低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强调将秉承卡梅伦“一个国家”的理念展开领导,并赋予“统一”一词新的内涵,承诺将为每一位公民的社会公正服务,号召全体国民行动起来积极应对脱欧变革,一起为建立一个更美好的英国而奋斗。作为一名临危受命的女首相,如何通过就职演讲迅速博得民众的好感与信任,如何使民众意识到国家正面临的重大变革需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需要非凡的勇气与智慧。

(一)人称代词选择的人际功能

言语交际中,人称代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语用策略,经常用来建构说话人或作者的身份[8]。而身份构建则旨在实现一定的人际意义与交际效果。政治演讲语篇中,人称代词做主语的情况比比皆是。

据统计(见表2),卡梅伦和特雷莎·梅均在就职演讲中大量使用人称代词做主语。其中,卡梅伦使用第一、二、三人称的次数分别为56、1、4,相应的百分比依次为91.8%、1.6%和6.6%;而特雷莎·梅使用第一、二、三人称的次数分别为41、39和1,对应百分比分别为50.6%、48.2%和1.2%。可见,虽然两者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在具体运用上仍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两者第一、二人称使用对比上。卡梅伦第一、二人称使用情况相差悬殊,而特雷莎·梅却似乎力图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其第一、二人称使用情况不相伯仲。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表2 两篇就职演讲中人称代词使用次数及百分比对比

卡梅伦就职演讲中第一人称使用主要分为两种情况:we 和I。I指代他自己,而we的情况则相对复杂。人们通常认为,人称代词“we”的含义分为包含性与排斥性两种。这两种含义的“we”在卡梅伦的演讲中均有体现。包含性的we共使用了9次,在语义上指称包括卡梅伦自己在内的全体英国公民,而排斥性的we在其就职演讲中出现了5次,用于指称其所在的保守党与克莱格领导的自由民主党所组建的新一届联合政府。在其就职演说中,卡梅伦巧妙地混合使用包含性与排斥性的“we”,时而与英国民众站在同一战线正视问题,时而就联合政府将捍卫公众权益作出承诺,时而为重塑英国民众政治信心高声呐喊,时而为建立一个更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诚恳呼吁,成功塑造了一个亲民而富于责任感、有能力、有魄力的领导人形象。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And a guide for that society, that those who can, should, and those who can’t, we will always help.I want to make sure that my government always looks after the elderly, the frail, the poorest in our country.We must take everyone through with us on some of the di fficult decisions that we have ahead.

2.That means fighting against the burning in-justice-that if you’re born poor, you will die on average nine yeas earlier than others.If you’re black,you are treated more harshly by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an if you’re white...

在例1中,前两个we是排斥性的,指称卡梅伦领导的联合政府,而第三个we是包含性的,指称包括他所在的联合政府成员在内的所有英国公民。一方面,包含性“we”表明了双方共处同一战线,从而缩短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与之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另一方面,排斥性的“we”则树立其所领导的联合政府的权威,塑造了强有力的政府形象。双管齐下,既赢得了民众的青睐与信任,又强有力地号召了民众为共建更有责任的社会出力。

由于在特雷莎·梅就职演讲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we”达成的演讲目的与卡梅伦的基本一致,故不再讨论,主要关注她重点运用的第二人称“you”。语篇中,人称代词“you”常用来指代听众,在此则指代每一位英国公民,尤其是那些正经受社会不公对待、为生活苦苦挣扎的普通民众。李战子认为,直接称呼读者激活了口头交际模式,使作者的听众的存在变得更明显了。[9]韩凯华指出,情态句、情态操作词以及人称代词的重复可以增加语篇的说服力。[10]如例2,通过一组重复的if you are...you will/are...句型,第二人称“you”所反复指称的普通民众被摆到了空前突显的位置, 使语篇更像是面对面的交谈,极易引发共鸣,可以自然而然地吸引广大民众的注意,使他们产生一种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想法,瞬间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极大增加了民众愿意响应号召的可能性与积极性。可见,充分利用第二人称代词you无疑是特蕾莎根据她当时所处的政治背景有意为之的选择。总之,就利用人称代词构建人际意义而言,两篇就职演讲虽“殊途”却“同归”。

(二)情态选择中的人际功能

语篇中的情态实现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情态表达手段在语篇中会形成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突出,这种突出是理解语篇体裁和人际意义的关键。[11]在卡梅伦和特雷莎·梅的就职演讲中,高、中、低量值的情态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首先,对两篇就职演讲中情态动词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见表3),发现卡梅伦和特雷莎·梅在情态动词总体使用频率上大致相当,卡梅伦共使用19次,特雷莎·梅共使用18次。然而,两者在具体操作上却存在明显差别:一方面,虽然两者中量情态动词使用比例均为最大,然而就与高、低量值使用情况对比而言,卡梅伦低、中、高三级量值使用差别不大,较为均衡;而特雷莎·梅则呈现明显的“一边倒”倾向,倾向于使用中、低量值,高量值情态动词在其就职演讲中并未出现。另一方面,卡梅伦使用的情态动词类型更为多样化,囊括了must、can’t、need、will、should、would和can,而特雷莎·梅在情态动词选择上则较为单一,仅使用了will、will not以及can三种情况。上述差异与两者的演讲背景、演讲目的与人际意义构建策略有所不同有关。卡梅伦上台是人民选举的结果,一方面他需要通过大量使用中、低量值的情态助动词时刻与民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作为首相,代表着权威与号召力,因此能够也必须大量使用高量值情态动词,以增强民众对其所作承诺权威性的认可及对其号召的支持。而特雷莎·梅面临的情况则相对复杂,她是在英国脱欧公投后卡梅伦宣布辞职之际临危受命的。虽然作为保守党四朝元老,从政期间担任了内阁众多职务,但是民众对她的了解相对不足。此时,如何迅速与民众搞好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尤为重要,这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避免使用突出权势关系的高量值情态助动词,而一边倒向有利于缩短人际距离、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中低量情态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表3 两篇就职演讲中各量值情态助动词使用次数总计及所占比例对比

3.We will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give you more control over your lives.When we take the big calls we will think not of the powerful, but you.When we pass the new laws we will listen not to the mighty, but you.When it comes to taxes we will prioritize not the wealthy, but you ...(特雷莎·梅)

在例3中,特雷莎·梅避免使用情态强烈的高量值情态助动词,而是通过中、低量值的will、can、will not巧妙结合,尤其是通过几组will not...but you的语气、情态重复,诚恳而又坚定地表明了自身的立场、主张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演讲辞朴实无华,却作出了广大普通民众最渴望听到的政府承诺:永远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施政,代表和捍卫普通民众的利益,而不是那些明显占有利地位的富贾权贵,让人心生希望与向往,使其演说及她将领导的政府广泛被接受,这也为其演讲最后呼吁全体英国民众齐心协力共创崭新国家形象、共建更加美好国家的号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And a guide for that society, that those who can, should, and those who can’t, we will always help.I want to make sure that my government always looks after the elderly, the frail, the poorest in our country.We must take everyone through with us on some of the di fficult decisions that we have ahead.(卡梅伦)

与特雷莎·梅有所不同,卡梅伦采取了一种低、中、高三种量值情态助动词结合使用的人际意义构建策略。首先,通过中、低量值的情态助动词can、should、can’t以及will的交替使用,卡梅伦表明了他所领导的政府对每一位社会公民的关怀,无论是有能力的、没能力的,这种兼济天下的政治关怀,很容易拉近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取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紧接着,通过一个must,卡梅伦明确表达了其领导的联合政府带领每一位英国公民共渡难关的坚定立场与能力,高量值情态助动词的使用使这一意愿表达显得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成功打造了一个亲民而强有力的领导人形象。

(三)语气选择中的人际功能

两篇就职演讲均用时4分钟左右。卡梅伦的演讲中,共使用30个句子,大部分为陈述句,表达陈述语气,起提供信息的功能。通过这些陈述句的使用,卡梅伦成功对上届政府的贡献表示了感谢,指出了当前面临的诸如赤字空前、两党联合执政的局面,同时表明了重建人民政治信任的决心,及希望全体公民自发加入到创建一个更有责任的社会中来的呼吁,如在谈到如何重建民众对政治的信心时的一段话。

5.Yes, that’s about cleaning up expenses; yes,that’s about reforming parliament; and yes, it’s about making sure people are in control and that the politicians are always their servants and never their masters.

通过这三个陈述句, 卡梅伦表达了他所领导的政府在未来执政过程中重塑民众信任的几项举措:清理开支,改革议会,保证人民对国家的管理并确保政治家始终是人民的公仆而非主人。语气的重复,突出表达了其施行改革的坚定决心,使得该陈述语气传递的信息可信度更高,有利于与民众建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特雷莎·梅的就职演讲,共计33个句子,同样主要采用陈述语气。与卡梅伦的区别在于,她表达陈述语气的句式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陈述句,她还使用了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以及时间状语从句等句式(见例1)。通过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无论是生于贫困而寿命不长的那个“你”,还是因为黑皮肤而备受司法不公折磨的那个“你”等等,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政府的关心。通过这组语气重复,特雷莎·梅政府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对于你们正遭受的种种不公待遇,我们不敢装作不知,相反针对这些问题作出改变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与那些天花乱坠的承诺相比,这种真诚的态度更容易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可见,两篇就职演讲在语气方面采取了大致相同的策略,这也符合政治语篇提供信息、宣传主张的语篇特点。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如Real change is when everyone pulls together, comes together, works together, when we all exercise our responsibilities to ourselves, to our families, to our communities and to others(卡梅伦)这样的陈述句,虽然未曾使用祈使语气,语篇中蕴含的号召性不言自明,成功实现了“给予”隐含“接受”的人际功能。

四、结语

政治演讲语篇中人际功能的实现手段丰富多样。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为观照,从人称、情态、语气三个维度探讨卡梅伦和特雷莎·梅就职演讲的人际意义构建,旨在揭示两者实现演讲目的的策略有所异同,以便更深刻理解就职演讲丰富的人际内涵与演讲目的。研究发现,两者的就职演讲在人际意义构建方面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共性在于,在人称上都善于利用第一人称代词表意愿、树权威;在情态上都懂得巧妙运用中,低量值情态助动词缩短人际距离,搭建人际关系;在语气上都擅长使用陈述语气表达主张,获取支持;而个性主要体现在两者在人称及情态具体操作上的差别:在情态上,选举上台的卡梅伦倾向于大胆使用高量值的情态助动词树立权威;而特雷莎·梅则避免使用这种高量值的情态助动词,以便在临危受命的情况下迅速得到公民的认可,降低受到排斥的风险。而在人称代词选择上,选举产生的卡梅伦表现出更明显的权威性,以第一人称I和we为主;特雷莎·梅则更倾向于将权威性与亲近感结合起来,通过第一人称I和we以及第二人称you的综合运用,既树立了权威又拉近了距离,获得了信任。值得注意的是,人称代词、情态和语气的选择在人际意义构建的过程中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如不同量值的情态动词与不同人称代词搭配可执行不同的人际功能,值得进一步探索。

[1]李元授,邹昆山.演讲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Halliday M A K.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M].London: Edward Arnold, 1973.

[4]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nd e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Thompson, Geoffrey.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Arnold, 1996.

[7]孙爱珍, 赵江蓉.总统就职演讲辞的情态计算[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4): 95-102.

[8]任育新.学术会话中人称代词身份构建功能研究[J].外语研究, 2016(2): 23-28.

[9]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353-358.

[10]韩凯华.《我有一个梦》的重新读释——基于情态的理论视角[J].外语教学, 2012(4): 49-52.

[11]曹霞,孙启耀,辛丹.政治演讲语篇责任型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以奥巴马每周演讲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 2014(4): 12-1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n Political Speeches: A Case Study of Inaugural Speeches by Theresa May and David Cameron

YANG L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Based on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s in the inaugural speech of Theresa May and that of David Camer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ersonal pronoun, mood and modality.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s.In terms of similarities, both of them make good use offirst person to express their wills and establish their authority, try to shorten interpersonal distance through modal verbs of median and low degree of modality, and utilize the indicative mood to state their opinions and win supporters.In terms of differences, they result from both their preference to modal verbs of high degree of modality and their choice of second person verbs against their respective inaugural background.Therefor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inaugural speeches in the light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will help to gai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al purpose of political speeches.

Theresa May; David Cameron; inaugural speeches; interpersonal function; comparative study

H312

A

1008-2794(2017)06-0077-06

2016-12-09

杨 露(1993—),女,四川资阳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人称量值情态
多元向量值区域和加权风险值
拼图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基于QAR数据的碳当量值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中国主要进口商品量值(2010年1—4月)
中国主要进口商品量值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