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林:综合治理交通 效果显著

2017-12-07

汽车与安全 2017年3期
关键词:停车场柏林交通

柏林:综合治理交通 效果显著

德国首都柏林,是德国最大的城市、欧盟的第二大城市,现有居民约356万人。无论是从经济、文化、政治、科学等方面来看,柏林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通常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都会拥挤不堪,但是在柏林,交通堪称国际一流。

智能化交通缓解拥堵

柏林的智能交通建设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基础部分。自从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大城市开始建设联网信号控制系统以来,众多大中城市形成了以信号控制系统为核心的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也是应对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对城市交通的作用不言而喻,有鉴于此,柏林很早就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据了解,通过公私合作机制,柏林交通控制中心利用线圈、视频、浮动车等技术建立了覆盖道路、公交、出租车等多模式交通的立体化检测系统,其目标是将柏林所有的交通要素集成到一个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中,包括私人和公共交通、商业运输等。在2003年第一期工程完成时,50个视频摄像机及200多个红外检测器被安装在了柏林路网的关键地点,所有的检测信息都被传输到交通控制中心,以便实时掌握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包括各设备运行情况)。此后,检测范围不断扩大。柏林交通控制中心则基于综合检测信息实现交通信号控制优化、可变车道管理、可变限速管理、实时信息服务(广播、可变信息板、车载终端等多种方式)、勤务管理、大型活动管理、公交优先信号等多种交通管理功能。

如今,作为欧洲最大、最先进的交通控制中心之一,柏林交通控制中心监控了柏林超过1500km的道路网络;监控并可实时调整柏林市约2000个交叉口的信号控制;通过主要设置在柏林高速公路上的9个可变信息板系统,进行实时交通信息的发布,并且将交通信息实时传输到区域主管部门。

提供多类在线信息服务

柏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多类在线的信息服务,包括为私人及公共交通提供路径规划、实时交通状态信息及停车服务等。柏林三大机场的到离港航班信息亦实时显示在交通控制中心的服务网站上。西门子公司在柏林建设的不需咪表的停车系统允许用户使用手机支付,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柏林交通控制中心是德国第一个能够提供多模式动态路径规划服务的系统,可以将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整合到一次出行路径中,以便出行者能够规划其最合理的出发时间。同时也集成了交通事件及道路施工的信息。随着手机设备及卫星定位系统的逐渐普及,相关信息可以直接下载到用户的车辆导航系统或手机中。

柏林交通控制中心可以通过覆盖全部交通基础设施的交通数据来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交通流预测。通过使用一个交通仿真程序,柏林交通控制中心能够提供未来15-30min的交通状态预测,并且每5-15min更新一次当前估计状态及交通流预测信息。

柏林交通控制中心的系统由多个不同模块组成,如在交通预测中,采用MONET/VISUM-online模块来进行交通状态的生成及预测,MONET(MOdeling NETworks)存储了统计及动态的数据,并且通过分析交通状态来生成相应的信息,能够预测交通流量、旅行时间及网络通行能力。通过中心网络信息服务,出行者可以获得如下信息:柏林当前的交通状态、施工地点、重要的交通相关的事件及活动、基于交通状况的路径规划、柏林机场的到离港航班信息、公共交通时刻表、停车信息、城市地图服务等。

同时,通过采集柏林道路网络中关键点的实时交通流数据及环境数据,并将其整合进一个交通控制中心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预测柏林每条街道的污染情况。

及时的交通信息报告

交通事故、工地等最容易造成塞车。及时的交通信息报告也是减少塞车的有效方法。德国交通部开发了一个“工地信息汇报系统”,及时在汽车广播、因特网以及报纸上通知工地的情况,好让驾车者尽可能避开。高速公路上有方便的塞车及事故报告电话,堵塞在路上的人可以迅速把信息向各州的交通信息中心报告,而信息中心又把信息通过汽车广播等媒体及时进行通告。

交通部的网站上还有地图,供驾车者查询塞车情况。在城市街道路旁,常可以看到有液晶显示屏,随时显示前方的交通情况,告诉人们哪一路段有塞车或者工地。而有工地的地方,一定事先安排好了改道。因为交通信息的畅通,加上德国有一个很先进的交通事故处理系统,事故基本都能得到迅速处理,从而迅速缓解塞车。

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发达

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在柏林已超过百年历史。柏林的公交服务系统水平极高,汇集了铁路、地铁、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交通网四通八达。

为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非机动化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包括公交专用道、交通信号优先权、交叉路口立体换乘车站等。为了鼓励人们选择比较环保安全的交通方式,尽可能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方便,政府在城区的路段上修建了大量的步行道、自行车专用路和过街人行横道,实行信号控制。在无信号管理的人行横道上,按行人优先的原则通行。此外,在城镇中心设置禁止汽车驶入的步行街,并通过变窄街道、拓宽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等措施降低机动车流量。

加大私车出行成本

德国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德国政府在城市中开始控制机动车增长,大力倡导可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非机动交通方式,推行可持续交通政策,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手段来限制私人机动车的数量。

一是对机动车征收高额税率。德国对私人汽车拥有者征收高额税率,1999年起开始实施生态税改革,2003年再次提高了汽车燃油税,同时根据机动车发动机排气量,每年征收机动车的检测费,向汽车拥有者征收道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费用。高额税收政策促使国内部分低收入的汽车使用者开始乘坐公共汽车,对环境保护起到了良好的调控作用。

二是停车场收取高额停车费,为了控制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政府实行高额停车费,对违章停车等行为进行严惩,并限制城市中心区停车位供给。这些措施增加了自驾车成本,有效控制了本地区汽车交通量。从长期发展来看,私人机动车的占有率会出现明显下滑,到2015年,私人机动车的比例能控制在70%左右。

合理规划停车位

尽管德国汽车数量众多,但停车难的问题只出现在慕尼黑、科隆等少数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由于交警部门的合理规划和先进的交通管理措施,停车难的问题总体上并不突出。在德国,最主要的停车地并非停车场或停车楼,而是马路两旁。除了一些流量大、路面狭窄的交通要道外,绝大部分马路两边都可停车。

街道就是停车场

刚到德国时,进入城市,映入眼帘的第一场景,是街道两边整整齐齐停着的汽车。而且不仅主要街道上如此,甚至连小街小巷的两侧都停满了汽车,且整齐划一。特别是到了夜间,人行道旁整整齐齐停满了汽车,甚至遮住了路灯的光芒。这就是德国所谓的“街道停车场”,也是德国人最主要的停车场地。

想在街道边停车,首先要看交通标志。如果交通标志上写着”Bewohnermit Parkausweis”或者“Bewohner Frei”,就意味着此处仅限该区域内的居民停车。每个社区内的所有居民,只要有车和驾驶证,就可以到政府机构申请停车证。如果家里有3个司机,就可申请三本停车证,一年的停车费用是象征性的几欧元。如果居民区汽车过多,政府还会出钱让居民到附近的商业停车场停车。

商业区和交通要道的“街道停车场”则要收费。这些收费停车场都有交通标志说明,比如“本区可以停车,且收费时间为平日的08∶00-20∶00,其他时间免费”,也就是说,收费停车区在每晚20点到次日早8点和周末,都可以免费停车。不过,车流量特别大的停车场对停车时间有严格规定,一般仅限停车两个小时。在非商业区和汽车流量不大的小巷停车,也可能全天免费。

德国社会认为,停车位置是公共资源,属于全民所有,任何机构包括政府在内,不能视为己有,更不能将停车位予以设定,将此收费划归本机构和部门。又因为公共资源数量有限,必须在使用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率,机构或个人不能较长时间占用。

立体停车库

尽管街道被开辟成了停车场,但德国有超过5000万辆汽车,停车位仍远远不能满足。因此,德国鼓励民间力量建设各种停车库。这些停车库各有各的特点,相同点是让司机“更好地享受停车的乐趣”。

位于德国西部明斯特的恩格伦山泽车库(Parkhaus Engelenschanze),曾被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评为“最佳”的车库里。这座车库从外部看就像一座现代化写字楼,共设有480个停车位,包括6个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车库内还设有女性专用车位,比较宽阔、明亮、且接近出入口。

据介绍,恩格伦山泽车库每层都会显示停车空位的数量,可以指导司机轻易找到空位,还装有红外线传感监控系统。创新的坡道设计确保了上下交通没有路径交叉。由于采用全玻璃外墙,车库不再狭窄的令人窒息,这也减少了用电量。更多光线可以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帮助避免偷窃等犯罪案件。车库内甚至建有小瀑布、小溪,还有自助取款机、售货机、休息间等场所。

还有一种太阳能车库,这座停车库建在繁忙的A8高速公路上部,减少了占地。6层大型车库不仅解决了乘客的停车问题,其顶棚的太阳能电池还有发电、遮阳的作用。太阳能发电厂由4274块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不仅可为车库照明,每年还能为250个四人家庭提供能源,或者为电动汽车充电。

要说德国最酷的车库,当属大众汽车总部的立体停车楼。这座停车楼曾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碟中谍4:幽灵协议》中出镜,两栋23层42米高的圆柱形玻璃停车楼,外形是最现代的写字楼造型,内部却像蜂巢箱,每层都被分割成一个个停车的小方格。每栋楼可存放500辆汽车,每辆汽车都可以通过直达电梯送到停车位,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

德国是最早开发立体车库的国家之一。立体停车库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停车机器人

德国最时尚的停车场是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停车场,因为这里有机器人停车系统。杜塞尔多夫机场是仅次于法兰克福机场和慕尼黑机场的德国第三大机场。

机场的机器人停车系统吸引了不少爱车族前来体验。到了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之后,车主把车子停放在停车场入口附近的指定区域。接着,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停车机器Ray像泊车服务员一样,帮车主找空位把车子停好。

停车机器人Ray的工作方式和堆高机有点相似。它会自动检测车子的长度,然后通过类似堆高机的叉子把车子抬起来,接着把车子停在停车场里最适合的地方。这一过程是全自动的。

机器人停车系统还和机场航班系统即时连线。车主可以通过IOS、Android系统上的专属APP,随时确认自己车子的状况并更新自己预计需要取车的时间。Tobias和Viola搭机回来后,通过APP传送信息出去,Ray就帮他们把车子移动到停车场门口附近。下飞机取完行李之后,他们就能快速到停车场入口取车回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停车场是多层的,由于使用了机器人停车系统,在便利性方面如同一般的平衡停车场,但功能上有大幅改进,且几乎不需要运用人力来管理。唯一的缺点大约是价格昂贵,一小时4欧元或是一天29欧元,这相当于一般停车系统的两倍以上。

智能疏导系统帮助停车

为了让各个停车场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德国许多城市还设有智能停车疏导系统。“城市不仅要多建停车场,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柏林交通规划工程师认为,智能疏导系统可以帮助管理停车设施。

在智能疏导系统下,每个停车场都由电脑进行控制,通过感应仪器观测汽车的进出情况,将剩余车位的信息传达到城市交通监控中心。交通监控中心处理数据之后,把停车位的信息再传输到各个街道的指示牌上。

在未进入区域前,就有停车场示牌预告各个区域内的剩余停车位总数,让司机心里有数,选择适合的区域停车。在进入区域之后,智能疏导系统的信息更为详尽,可以显示你所在位置附近的剩余车位数,帮助司机尽早找到停车位。

广泛地应用智能疏导系统之外,德国还把停车管理提升到法律层面。德国《道路交通法》《城市规划法》等法规,都对停车作出规定。对于乱停车、停车超时的司机,德国警察会严厉执法,如果发现违章车辆,就毫不客气地贴罚单。如果超时停车,司机最高要付40欧的罚款。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德国100多个大城市,开车族每年上缴的罚款多达4亿欧元,其中大部分是违章停车的罚款。

一切为了安全

安全是交通运营中的头等大事,而安全之中最为重要的是防火安全。德国交通法规将保证运营安全和火灾情况下的人身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为了保护人员的安全,不仅在交通运营组织上做事严密、周详,同时要求在火灾情况下,一些设施仍能发挥作用,如照明系统、广播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在火灾初期可继续工作。另外,在运营线路上按每300米设一出口的原则设计紧急逃生通道,在所有车辆上均设有控制按钮,发生紧急情况时可打开车门,疏散乘客。

在德国,几乎所有道路与交叉路口均使用自动控制信号灯,在街道上虽看不到交警,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巡警和医务人员5分钟内就能赶到事故现场,迅速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交通事故的损失赔偿由保险公司进行处理,规模大的保险公司配有救护车和直升机,医务人员配有急救药品、便携式急救心电图仪、心脏起搏器、呼吸机等。为了行车安全,政府规定乘小轿车的所有人员均须系安全带,6岁以下儿童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因此,德国交通事故死亡率很低。

在德国,交通安全教育还特别重视从娃娃抓起,德国在小学就安排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课程,比如经常向他们讲授如何安全地过马路,要求他们骑自行车戴头盔等。柏林市还把交通事故中失去孩子的母亲组织起来,让他们到各学校讲述不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酒后驾车的危害,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此同时,严格的考证制度也确保了交通的安全。德国驾驶证的含金量之高闻名于世,他们认为驾驶员所从事的是一种较危险、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如果轻松取得驾驶资格,就等于埋下事故隐患。基于这种认识,在德国考取驾照是非常困难的, 据称,首次考试通过率不足50%。德国没有封闭的教练场,学车必须直接上马路,路考时间长达45分钟,而且新司机如果在实习期内有忽视安全性的违章行为,轻者重学,严重的还要被吊销驾驶证,如此苛刻的规定使德国司机成为了最负责任的司机。

猜你喜欢

停车场柏林交通
柏林Wilmina酒店
停车场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Maxe 迷宫闯一闯
停车场迷宫
小小交通劝导员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柏林
图说交通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