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动车安检机构质量手册编写策略研究

2017-12-07戴晓锋

汽车与安全 2017年3期
关键词:手册准则管理体系

戴晓锋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225127,中国)

机动车安检机构质量手册编写策略研究

戴晓锋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225127,中国)

质量手册是对质量体系作概括表述、阐述及指导质量体系实践的主要文件,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检测机构(简称安检机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应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编写是安检机构质量管理的开始,是一项重要且严肃的工作,应严格遵循严格的编写和发布流程。

质量手册;质量体系;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检验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评审要求共6个方面,即5个要求与1个特殊要求。5个要求中,4.5.5是关于分包的要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安检机构)应是具有GB21861-2014中所述车辆类型中的一类或几类车型的全部检验能力,不得分包,该条款不需执行;4.5.17是关于抽样的要求,4.5.22是关于抽样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要求,由于安检机构一般不涉及抽样,所以这两条也无需执行。因此,5个要求中需要执行的共有46条。

1个特殊要求是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共有15条,规定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授权签字人技术条件,还规定了工作场所、检验车间、试验车道、驻车坡道(驻车仪器)、停车场地、业务大厅、公示内容、仪器设备仪表、联网方式、检验报告和记录的格式以及保存期限等技术条件,是安检机构开展检测业务的前提,也是编制质量手册的基础。

1 概述

1.1 质量手册的内容

质量手册是安检机构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其补充要求的规定,根据机构确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描述与之相适应管理体系的基本文件,提出了对检测全过程的管理要求。质量手册的内容包括:

⑴阐明安检机构的质量方针、目标以及管理体系中全部活动的政策;

⑵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其补充要求,规定和描述管理体系;

⑶规定对管理体系有影响的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⑷明确管理体系中的各种活动的行动准则及具体程序;

⑸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1.2 质量手册的目的

质量手册可以是作为安检机构指导内部实施质量管理的法规性文件;也可以是代表安检机构对外作出承诺的证明性文件。编制质量手册的主要目的是:

⑴传达安检机构的质量方针、目标、程序和要求;

⑵促进安检机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

⑶规定改进的控制方法及促进质量保证活动的途径;

⑷环境改变时,保证管理体系及其要求的连续性、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

⑸为管理体系审核提供依据;

⑹作为有关人员的培训教材;

⑺对外展示、介绍本安检机构的管理体系;

⑻证明本安检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客户或认证机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完全符合,且有效;

⑼作为承诺,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1.3 质量手册的作用

1.3.1 质量手册的作用

质量手册有三方面作用:一、在安检机构内部,它是由机构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的、权威的、实施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法规和行动准则;二、对外部实行质量保证时,它是证明安检机构质量体系的存在,是具有质量保证能力的文字表征和书面证据,是取得客户和第三方信任的必要手段;三、质量手册不仅为协调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为质量体系的评价和审核提供了依据。

1.3.2 质量手册与安检机构规章制度的关系

⑴性质不同。质量手册是安检机构管理体系的统领,而管理制度是安检机构某一方面的行为导则,是在质量手册的框架下,保证质量活动正确开展的手段;管理制度是安检机构为求得最大效益,在检验活动中指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机构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

⑵管理层次不同。质量手册由安检机构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是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全面负责,承担领导责任和履行承诺。最高管理者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而制度偏重于某一项实际操作,发布的层次较低;

⑶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不同。质量手册是严格按照“质量环”原理和系统原理来进行设计、制订的;其他制度、规章因层次限制,其系统性稍差;

⑷编制过程不同。质量手册编制、发布有严格的程序(本文后续章节讨论);而规章制度随着适用范围不同,其编制、发布的过程也不相同,比如:部门规章制度,只需在部门讨论通过即可,不需要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

⑸编制依据不同。质量手册是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其补充要求编制而成的;而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从需要出发,必要的制度一个不能少,不必要的制度一个也不能要,否则会扰乱机构的正常活动,制定的制度内容应与国家、政府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绝不可以相违背。

2 质量手册的结构

质量手册的结构和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化规定,各安检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章节结构,但必须清楚、准确、全面、简要地阐明质量方针和控制程序,保证必要的事项得以合理安排。通常结构为:

2.1 封面

封面一般包括:质量手册的名称、版本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受控状况、单位名称;质量手册的适用范围亦可列在封面,但更多是在前言中注明。

2.2 批准页

批准页记载安检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对质量手册发布的简短声明及签名。

2.3 目次

在目次页中,列出质量手册各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2.4 修订页

用修订记录表的形式说明质量手册中各部分的修订情况,表达质量手册的修订状态,显示最新有效版本。修订页记录的内容表达了管理体系的运行的连续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2.5 发放控制页

用发放记录表的形式说明质量手册的发放情况与分布情况。

2.6 定义(术语)

设立本章的目的是实现对质量手册内容的一致理解。一般可编入特有术语和概念的定义,也可列入依据的主要术语标准。

2.7 安检机构概况

安检机构概况介绍包括:安检机构的名称、地点及通讯方法、机构发展沿革、主要业务范围、人员构成、技术能力和工作业绩等。

2.8 质量方针和目标

安检机构确立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最高管理者签名。

2.9 组织结构、职责和权傖

描述本安检机构中层以上机构的设置;阐述影响质量管理、操作和验证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及隶属工作关系;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内部组织构成应通过组织结构图来表述。

2.10 管理体系要素描述

质量手册在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结构上应尽可能与《检验检测机构评审准则》的分布保持一致,结合安检机构实情,对各要素按顺序分章叙述;在内容上应覆盖准则的全部要素及要求,如前文所述,安检机构需要执行准则5个要求中的46条,质量手册应覆盖这46条要求。删除要素或增加要素应作说明。对某一具体要素的描述,是在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基础上摘要形成,不应与程序文件相矛盾,其详细程度应覆盖所选定的质量保证标准中对该要素的全部要求。

与各章节有关的管理体系程序的编号和名称可作为附录列出,以便阅读者能迅速查阅所需部分的内容。

2.11 质量手册阅读指南

需要时可以设立本章,其目的是便于查阅质量手册。

2.12 支持性文件附录

附录可能列入的支持性文件资料有:程序文件、作业程序、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等。

3 编制质量手册等工作步骤

由于各安检机构的管理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安检机构的管理目标和要求会有所不同。因此,编制质量手册的具体做法不可强求一致。在安检机构认为合适时,初次编写质量手册,可采用下列工作步骤:

3.1 成立编写机构

一旦本安检机构的最高管理者作出编写质量手册的决定后,一般应成立以下组织:

⑴质量手册编写领导小组

质量手册编写领导小组由安检机构最高管理者(或授权代表)、各有关业务主管领导、质量手册编写办公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确立质量手册编写的指导思想,研究确定本机构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编制质量手册的整体框架,制定的编写进度计划,以及协调质量手册编写中重大事项等。

⑵质量手册编写办公室

一般规模较大、组织机构较复杂的安检机构(比如:检测线3条以上,检验员30人以上,检测业务种类两种以上等)设置质量手册编写办公室,以质量管理部门为基础,吸收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适当人员组成。质量手册编写办公室负责手册的具体编写工作。

3.2 明确和制定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声明应经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最高管理者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质量的承诺;

b) 最高管理者关于服务标准的声明;

c) 质量目标;

d) 要求所有与检验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质量文件,并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

e) 最高管理者对遵循本准则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

3.3 学习评审准则

首先是安检机构的管理者、质量手册编写领导小组的人员要深入学习,系统、全面地掌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其补充要求,确定与所选用的管理体系标准相对应的管理体系要素。

3.4 确定质量手册格式和结构

确定待编质量手册的格式和结构,列出相应的编制计划。质量手册的格式和结构没有统一要求,但要全篇统一,条目清晰,层次分明,便于阅读。

3.5 收集涉及管理体系的资料

初次认证的安检机构要采取各种方法,如调查表、访问的资料,收集原始文件或参考资料;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其补充要求与本安检机构质量管理的经验教训相对照,把符合标准或基本符合标准的做法及其规章制度,经过必要的修改、补充,纳入到编制的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中去。

3.6 落实质量职能

把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规定的职能,具体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编制职能分配表。如有些要素涉及到多个部门,应确定哪个部门是主办单位,哪个部门是配合单位。在落实职能过程中,必须明确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安检机构各个部门、单位的共同职责,不应看成是质量部门一家的事,从而把很多应当由其他职能部门承担的要素或分要素都推到质量部门来负责。这是当前编写质量手册落实质量职能时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

3.7 编写质量手册草案

实际编写质量手册工作中,首先由质量编写办公室提出一份质量手册编写的框架(包括颁发令、前言、目次、质量手册正文、质量手册管理使用规定、支持性文件目录的具体编写提纲、分工、进度等),经质量手册编写领导小组同意后,分工编制,办公室组织集体讨论、协调,经过几次讨论修改,形成草案。在草案编写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请示主管领导能较快解决的应及时汇报解决;有些重大的涉及面较广的复杂问题,也可集中在一起,提请质量手册领导小组审查质量手册草案时解决。

为了避免质量手册篇幅过长,可在质量手册中直接引用现行有效的标准或各种文件。体系文件改版或转版的安检机构要保持文件内容、编写风格的连续性。

3.8 质量手册的批准、发布

质量手册发布前,应由安检机构负责人对其进行最后审查,以保证其清晰、准确、适用和结构合理,也可以请预定的使用者对质量手册的适用性进行评定,然后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

3.9 质量手册试运行与修订

质量手册发布后,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阶段,全方位体验质量手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质量部门负责及时收集运行中的相关资料,记录整理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质量手册运行6个月左右,对质量手册运行以来,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对各方意见和建议加以汇总,进行一次内审和管评,修订完成质量手册的正式版本,并颁布执行。

4 结论

质量手册是对质量体系作概括表述、阐述及指导质量体系实践的主要文件,是安检机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应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的编写要根据安检机构自身情况来写,切记千篇一律照抄评审准则,应把整个检验工作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检测质量的全部要素进行有效控制。

质量手册编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安检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质量手册编写过程中,可以借鉴同行手册来编写,但不是抄袭,只能是借鉴,应吸收同行质量手册中成功的管理经验,采纳清晰的编写格式和层次分明的编写架构,对缩短前期准备时间、提高编写效率、少走弯路是有益的。

Researching on the strategy of compiling quality manual of motor vehicles' safety

DAI Xiaofe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Yangzhou225127,China)

The quality manual is the main document that summarizes the quality system, expounds and guides the quality system practice, which is the programmatic document followed by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 activities of vehicle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for long-term. The preparation of the quality manual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security agency, which is an important and serious work, so it should strictly follow the strict preparation and release process.

Quality manual; quality system;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assurance; inspection

猜你喜欢

手册准则管理体系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学学准则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探析夹逼准则在求极限中的应用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