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对汉语教学隐性课程作用的发挥和利用

2017-12-06王丕承

教师·中 2017年10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

王丕承

摘 要: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除了范围和内容广泛,还有语言环境隐性发挥作用的特点,对此汉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利用好。隐性课程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时间较长的特点,汉语教师要有耐心等待隐性课程出现效果以便利用好隐性课程这方面的作用。隐性课程内容丰富,汉语教师在利用时可以有许多作为,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开发适用的隐性课程。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教学;隐性课程

提及学生的课程学习,人们通常的概念就是学生去学校或其他教学机构上安排好的课程,但是学生所能学习的课程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还要包括其他类型的并非已经安排好的课程,如隐性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汉语教师同样也可以在学校或教学机构开设的汉语和中华文化课程之外,发挥和利用好隐性课程的作用。

一、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汉语教学隐性课程的定义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显性课程比较容易理解,就是通常教学单位所开设的正常教学课程,与此相对,隐性课程并非一般概念下的课程,而是既在通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又是以显性课程为基础及以整个大的教学环境为依托额外学习到的内容。“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汉语教学的隐性课程也不例外于这种隐姓埋名地存在着的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同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当引起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的关注。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区别还是需要汉语教师进一步明确,这对正确和深入理解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十分重要。显性课程是直接由教师呈现给学生的课程,而隐性课程则并非直接呈现给学生们,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和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虽然教师可以有意安排隐性课程,但学生并非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学习隐性课程,而且隐性课程也不采取知识传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在汉语教学时既要进行汉语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言语技能的训练,与此同时,还要适当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这些教学内容既可以安排显性课程进行教学,同时又可以利用相关的隐性课程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关联并以之为基础的。隐性课程虽然可能是有意或无意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隐蔽地发挥其作用,但学生能明显地或不太明显地感受到这种作用带来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学者对隐性课程存在的这种特性应当是了然于心的,并且应当积极地进行充分地利用,挖掘隐性课程的潜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在汉语国际教育中隐性课程发挥其作用时的特点

隱性课程对学生有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的特点,这使得隐性课程发挥作用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历程,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效果,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就是如此。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中也蕴含着许多中华文化因素,汉语本身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更好地开展汉语教学也要充分利用中华文化的各种有利因素,而这些有利因素是可以隐性地存在于语言课程之中的,使这些中华文化因素也有利于显性的汉语课程的教学。考虑到隐性课程在汉语教学中的存在及其积极作用的发挥要有一个长期过程,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也不能急功近利。汉语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急于使学生很快就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也就是不能要求学生很快就掌握汉语语言并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汉语教师如果急于求成,反而可能会带来“事倍功半”的结果。

隐性课程具有与显性课程互相促进的特点,因此,汉语教师教学时要注意使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汉语教师要想发挥汉语国际教育中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就要有意识地在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汉语课程本身中的隐性课程因素外,还要充分利用好一些显性的中华文化(如中国书画、中国歌曲、中国影视等)对汉语课程教学隐性的积极促进因素。两个方面的显性课程(汉语教学、中华文化)都具有隐性地促进另一方发展的积极作用,汉语课程中的文化因素(语言的、内容的等)和中华文化课程中引起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汉语教师应当注意充分利用好这种隐性的影响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要有耐心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并且有目的地利用好隐性课程的价值。

三、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对隐性课程的有效利用

隐性课程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也正因为如此,给汉语教师在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时对隐性课程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很多选择,这同时对汉语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汉语教师在海外开展教学时要适应当地的教学和管理特点,要注意与当地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适应;另一方面,中国汉语教学具有自己优秀的传统和独具的特色,是针对和适合汉语和中华文化特点的,在教室布置、课程设计和考核、教师教学和课堂管理等多方面都有所体现,这些中国汉语教学的传统和中国的教学的特点,都可以对外国学生产生隐性的影响,汉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借助和强化这些方面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把显性课程的汉语教学与这些方面的隐性课程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汉语学习条件和环境。

汉语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开发适用的隐性课程,克服不利条件的限制,开展各种与汉语学习有关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隐性课程可对显性课程起到补充强化的作用。如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墙报、中国歌曲卡拉OK大赛、中国文化知识和汉语知识竞赛、汉字书法比赛等,都会对显性课程所学知识起到补充强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隐性课程所具有的间接学习效果对显性课程直接的汉语学习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可以巩固和强化显性课程中学生的所学。显性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语言学习只有反复强化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隐性课程能够从另外的不同角度起到这样的作用。

汉语教师尤其不应忽视的是,其个人本身也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有时候会将汉语教师看作是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代表,当然也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汉语教师个人的表现全面反映了其能力和素养,因此,汉语教师需要考虑和照顾的方面也是非常多的。“教师的教法教态、学识气质、衣着打扮、性格人品以及声音字迹等诸方面,以及学习气氛是轻松愉悦的还是紧张沉闷的等,都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汉语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具有全方位的隐性影响,在许多方面对学生起着示范性的影响作用。汉语教师的个人表现会在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显性课程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所以汉语教师应注意首先从自己这里开始起步利用和发挥好隐性课程的作用。

汉语国际教育教师要达到对隐性课程的有效利用的目标,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潜能,实际上隐性课程更强调学生的作用和作为。“在内容方面,隐性课程重视知、情、意的整体性学习;在来源方面,除了教材,也重视公众教育背景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即学生的学习经验已由显性课程强调有计划的学习经验,扩展到学习的整体生活体验。这对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具有启发意义。”汉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充分挖掘他们的能力以发挥这些隐性因素的作用,有利于达到显性课程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这其实也是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晓颖.对外汉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J]. 汉语学习,2011(1).

[2]靳玉乐.潜在课程简论[J]. 课程·教材·教法,1993(6).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委婉语教学研究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