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体特征,探索寓言教学模式
2017-12-06赵微
赵微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这种文体是借一定的比喻,来寄托要表达的意思。寓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浅显易懂却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在对寓言的梳理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不同版本教材中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寓言,如:人教版教材中有12篇寓言故事,教科版教材有12篇寓言故事,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也依据一定的单元主题选入了10篇左右。
寓言教学借助于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浅显的文字,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和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寓言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小学阶段,寓言作为入选教材的一种独特文学体裁,具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些特征。
一、寓言文体特征
1.篇幅简短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常常是几百字的小故事即可表述清楚,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阅读和品析。
2.语言生动
寓言常常用犀利的语言,机智的幽默实现讽刺和训诫。在表达上常常制造矛盾冲突,借助象征、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来揭示寓意。
3.形象鲜明
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它通过人物形象这核心,来反映现实生活。
4.寓意深刻
寓言的内容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二、寓言教学一般模式
寓言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特有的语文学习价值。怎样从文体的角度来关照寓言,掌握寓言文体特点,梳理教学的一般模式,我们试图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寻找依据和方向。最终,将“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作为寓言教学模式的定位,并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加以总结、调整,形成了初步的成果,梳理出寓言教学的四个环节:
1.读——在自读圈画、合作朗读、对照朗读、入境品读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借助多种形式的读,理解积累言语,习得阅读方法。
2.讲——根据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写法相似等不同于一般写事文章的特点,在课初、课中或课尾尝试简述、复述、补白、转述,从而内化言语,培养概括、想象、表达等言语能力。
3.品——相比童话、神话、民间故事这些体裁,寄托道理是寓言故事的一个显著特点,因而体悟、思考寓意是寓言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交流的空间,寓意的理解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需要广泛地联系自身和生活。
4.用——在了解故事、有所感悟、明晓寓意、习得方法或发现规律后,运用表格梳理,情境写话等方式让学生知晓寓意,掌握寓言类文体的特点。
根据学段,根据不同寓言的特点,这四个环节的比重和方式略有不同。比如中低年段的教学,教师可以侧重在“读、讲”,在中高年段,可以更多地放在“悟、用”中。
三、寓言教学的重点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寓言特别适合成为学生练习复述的载体,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复述所采用的方法。
1.抓主干复述法
在最短时间内搜索判断出所读内容中有关主干词语,再把这些词语恰如其分地组合在一起。如“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等等。
2.提示性复述法
(1)文字提示法:可以提炼课文中的动词,可以提供关键词语,也可以呈现一些连接词语。
(2)图画提示法:根据图的内容,按顺序来复述,使学生说有所依,述有条理。
3.表演性复述法
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当课文角色进行的复述。
4.创造性复述法
让学生在复述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寓言加以合理的想象,进行适当的补充、续说,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再进行提升。
总之,通过寓言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推荐
小学课本上的寓言数量有限,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材料,通过一篇的学习,带动多篇的阅读,推荐一类的书籍。让孩子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的寓言,体会其中所蕴涵的寓意,学习古代哲人的处世之道,累积前人的智慧,开启学生心灵新境界。可以给学生推荐以下的寓言书籍供他们阅读。如:《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中国古代寓言》《中国少数民族寓言故事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让小学生快乐成长的寓言故事》,这些都是开展寓言教学实践活动的补充教材。从把握结构、领会寓言、掌握艺术手法、丰富词汇、提高表达等诸多方面提高语文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寓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独特组成部分,教师只有立足教材,关注“寓言”文体特征,遵循“寓言”教学原则,并在课堂实践中巧用策略,凸显语用,才能彰显语文教学的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