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科技作品应引导学生领会科学精神

2017-12-06谢文春

江西教育B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桥科学精神

谢文春

导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应包括执着探索、创新改革、求实求真、可重复和可检验、怀疑与挑战等特征。那么,教学科技作品应如何引导学生领会科学精神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统筹安排课程,精心设计教案,积极引导,努力探索,使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科學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指导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渗入大众的深层意识。科学思想是指在各种特殊科学认识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能够发现和解释其他同类或更多事物的合理观念和推断法则,它对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导向作用。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

具体而言,教学科技作品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一、统筹安排,使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贯穿教学之中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语文课本将科技作品集中编排在八年级教材里,其中就融入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对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要心中有数,在处理教材时要有一定的计划,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有序融入教学中。

如从《大自然的语言》中体会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奇妙的克隆》中体会科学家在科学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恐龙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提出有研究价值的好问题;《生物入侵者》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看云识天气》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绿色蝈蝈》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观察方法;等等。

二、精心设计,使科技作品教学闪烁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火花

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导入新课时,用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打动学生

新课导入的作用众所周知,它不仅在于组织学生进入45分钟的课堂学习,如果处理得当,还可以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进而主动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可以设计以下导入语,让学生领会其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在钱塘江大桥建造之前的旧中国,现代化大桥都是外国人建造的:郑州黄河大桥是比利时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造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造的,蚌埠淮河大桥是英国人造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造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造的……正当中国政府准备建造钱塘江大桥时,有的外国工程师妄言:‘能在钱塘江上造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然而,血气方刚的茅以升却不信邪:‘一定要造出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动工,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几经坎坷,终于建成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科技作品《中国石拱桥》。”

这导语的设计,引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介绍了钱塘江大桥建设的背景,渲染了执着探索、勇于创新、求实求真、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给学生传递了民族自豪感的正能量。

2.分析课文时,注意挖掘内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课文中所蕴含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材料,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显性的材料,教师在教学时很容易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有的隐性材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才能找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例如读《向沙漠进军》与《旅鼠之谜》,思考人类繁衍与保护自然的关系;读《生物入侵者》,思考全球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新问题;读《奇妙的克隆》,思考生物学革命给道德伦理带来的新挑战。

以《蝉》为例,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

第8~11段写幼虫出土之后,从蜕皮到飞离树枝的全过程,十分细致,非常生动。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十分惊人的。这种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赞扬,值得人们学习。

第15~17段写蚋怎样破坏蝉刚产出的卵,非常具体,一边(蝉)是一无所知,一边(蚋)是紧追不舍,文中作者也表明这是他经过多次观察才弄清楚的。

第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准确而生动呢?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睛,而且还借助放大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这些句段,无一不体现出神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且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领悟。

3.组织讨论时,在集体氛围里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

科技作品教学中的讨论,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较好地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

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可以让学生对“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到晚春五月间,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等语句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发现。其实,这个句子中的“20天”“10天”是两个确数,难道几十年来的记录都刚好是“20天”“10天”吗?这显然不大符合实际。经过分析,学生认为要么加上具体的记录年份,要么把确数改为约数,这样表达更科学。

学生敢于直面权威、怀疑经典的科学精神是多么可贵!我们就是要让学生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对权威说“不”!敢于对经典说“不”!endprint

三、积极引导,使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写作教学中结硕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寫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其实,作文是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的综合体现,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至关重要。

比如,可以让学生写生活中某一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以展示执着的探索精神和破除迷信的态度;也可以让学生做一回导游,介绍某一古迹,以培养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态度;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科学幻想作品,以体现他们创新挑战、求实求真的精神;等等。

有一位学生在习作中写了一件事,就体现了科学精神。

一次,母亲突然看到家里灶台上爬着一条硕大的赤练蛇,她吓得浑身发抖,手中的水勺也掉在地上。父亲听到异样声响,连忙跑过来一看,就准备找棍子把蛇打死。奶奶知道后,连忙说:“不能打呀,它是神灵变的。赶快烧香纸吧,它会自己走的。”母亲半信半疑,拿了一沓香纸焚烧起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蛇慢慢地爬下灶台,沿着地面,从狗洞溜走了。

咦,真有神灵吗?我回到学校对老师说了这件事。老师对我说:“其实,根本没什么神灵作怪。你母亲焚烧香纸,会发出光、烟、热,蛇自然有危险感,只得逃走了。”哈哈,就这么简单。看来,缺少科学知识真的太可怕。

这篇习作写了一件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有力地破除了迷信,引导人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极有说服力。

四、努力探索,使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评价中有一席之地

在科技作品阅读评价方面,我们既要把它作为说明文来进行考查,还应把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作为评价尺度之一。

在科技作品阅读试题的命制中,可以加大以下方面的考查: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大胆想象;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

在综合性学习的试题命制中,可以设置“走近科学”“科海泛舟”“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等为主题的试题。这种题型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也蕴含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答题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当然,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久过程,决非一堂课或者一个单元就能完成。这种精神的养成必须有外界因素不断给予刺激和强化。我们的课堂就是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和平台,只要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怀疑、求真、创新等精神进行正面积极的、鼓励性的引导和评价,学生的科学精神将就此萌芽!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桥科学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点击科学
数鸭子
科学大爆炸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拿出精神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