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生活》的期末复习策略
2017-12-06陈发英
陈发英
摘 要:对于高中政治学科而言,期末复习是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主要从思维导图、复习进程、精选试题、答题技巧、临考心态方面来谈谈复习策略,以期能为教师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复习进程;讲评;技巧
复习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复习绝不是重复,而是通过学习学过的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再巩固、再理解。高中期末复习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期末复习同样非常重要,只要进行得当,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上一层楼,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将来的高考复习打下基础。以《政治生活》为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如何打造有效的期末复习。
一、回归课本,合作建构思维导图
期末复习的要求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二是高考考纲要求。要达到这两个要求,课本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说,完成《政治生活》的新授课就会花掉学期内的绝大多数时间,专门留给期末复习的时间不多,因此期末复习的首要任务必须帮助学生回归课本,对课本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完整建构思维导图。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复习阶段就显得更为繁重,如何让学生觉得复习不枯燥、不重复,还能够静下心来梳理知识、提升能力呢?建议采用一种方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下,小组研讨、合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法。”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合作学习大家并不陌生,但大多数教师只是用在新授课堂,复习课堂想要用好合作学习,应该要注意几个问题:分组人数不宜过多,最好4人左右;小组长的选拔和简要培训;教师的任务安排必须提前部署,要让每位组员有问可讨、有事可做;小组必须上交作品,教师必须认真点评,提高小组合作的动力和质量。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适时交流,探讨知识点理解上的困惑,或是发现知识盲点,在合作中建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思维能力。
二、把握知识的点、线、面,合理安排学生的复习进程
期末复习的时间有限,教师需根据时间的长短提前谋划。《政治生活》围绕国体决定论展开,分为几大块: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笔者习惯在复习阶段打乱课本安排,按照公民的政治生活、国家机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国家元首)、民主政治制度(一根本三基本政治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政策、外部环境、领导核心来要求学生换个视角整理知识。
几大块相当于整體知识的“面”,其中的每一块就是“线”,每一块链接的具体知识就是“点”。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角色,在限定的时间里订好计划,比如每一块的时间分配和目标;师生时间分摊的多少;点、线、面的时间分配等。比如“我国的外部环境”这一块,通常学生不熟悉,记得不牢,综合把握能力比较差,可以适当多点时间复习,把其中的国际社会、国际关系、时代主题、多极化趋势、国际竞争等领域的重难点拎出来结合时政复习,比如“一带一路”、G20等。最终目的要让学生掌握重“点”,理清各条“线”,把握线线之间的联系,即“面”。
三、配套试题,有效讲评,巩固复习成果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对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应试能力的提升有限,因此复习阶段的试题必不可少。“所选试题最好为近几年的高考题或各地的质检题。”[2]要注意的是试题要体现梯度,让学生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也能体会到不足,有努力的方向。最常见的做法是先有单一“线”上的具体知识点考查,再有“面”上的综合考查,这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程度。
四、综合提升,讲述答题技巧
有了知识基础和试题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助推力。答题技巧有灵活性,随题型变化而变化,需要教师的日常积累与总结。高中政治的试题分为两大类: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教师的积累可从这两个大方面着手,如选择题的常见答题技巧有排除法、材料选项统一法、细节区分法、选项最佳法等,非选择题常见的答题步骤为审题、破题、猜范围、剖材料、得要点;根据非选择题的问题类型,如意义类、原因类、措施类、民生类、国家机关类等,它们的具体答题技巧及答案表述是不一样的。《政治生活》因其特殊性,有效区分行为主体可以确保答题方向的正确性,比如题目涉及的主体为政府、人大、政党、公民等,答案要点必然不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政治学科而言,考前的高效复习对成绩的提升作用还是挺大的,只要我们的期末复习策略得当,学生在此阶段既能收获成绩提高,更能收获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万新.“也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N].甘肃日报,2010-06-05.
[2]陈志伟.“知识框架图式在高中《政治生活》复习中的运用”[J].附件基础教育研究,2014(1).
[3]吕曙光.关于高中政治作业有效讲评策略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6(5).
[4]晏祥应.高考中《政治生活》复习[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