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学角度分析中国古诗词中的“距离产生美”

2017-12-06

小说月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客体古典美学

(湖北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2)

从美学角度分析中国古诗词中的“距离产生美”

张欣怡

(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迄今为止中国古典美学距离观还未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典美学没有距离观,从中国古诗词的各种记载中可见有关距离的丰富论述,基本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距离观。本文立足中国古诗词的话语语境,以时间距离美、空间距离美、心理距离美来构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距离观的基本框架。

美学;距离;中国诗词

时间和空间是最早的两个基本维度,距离这一词最早也是形容时间和空间的,但在当代我们通常将距离这一次运用到空间中去,西方美术史上“距离”一词作为一个有着明确定义的词最早出现在爱德华·柏克的《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一文中,而在后来又指时间距离,形容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时间之久、时间之长,审美观中也有审美距离,审美的距离也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时间、心理、空间距离美。

中国人受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的影响,对于“距离美”这个词有着独特的看法,中国古人将这种美通过诗词歌赋所描绘出来。正如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距离产生的美正需要我们反复的品读细细回味才能欣赏其中那种微妙而又朦胧的美。本文将通过中国诗词歌赋去分析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距离观。

1 距离美—时间

海德格尔曾说“一切存在论问题的中心提法都植根于正确看出了和正确解说了时间现象以及它们如何植根于这种时间现象。”

时间距离观在古代中国也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在中国古典艺术学和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美的产生有着独特的时间方式,时间距离美的显现最重要的媒介就是时差,是由审美客体和主体产生,并且时差是一个产生美的重要因素,因此美需要通过是检验。时间距离更能够检验的莫过于历史,中国古代思想强调“中庸”因此在中国历史上谦谦君子处事八面玲珑的人相比于处事锋芒毕露的人更加的官运亨通。在历史上不少锋芒毕露的有志之士都死于非命不得善终。但相反的是往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锋芒毕露有思想有胆识的人提出来的,但在当时的环境不被人们所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距离美—空间

距离美首先体现为空间上的。宗白华先生在《论文艺的充实与空灵》一文中说 :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就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空间距离美可以完美的激发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兴趣与趣味以及强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感受。空间距离不仅仅促成新的审美角度的产生并且增加审美客体的朦胧感并激发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兴趣。

中国古代诗句中形容心理距离美得有很多例如最早形容心理距离美的代表作——《诗经·秦风·蒹葭》通过意象美、情境美、辞章美来打动我们的正式在茫茫一片芦苇花的芬芳中所波动的情感的暗流,有的是一丝丝的希望、惆怅还有对于伊人无限的期许。这些情感的魔力则来自于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朦胧的情境同时也抒发了诗中人可望不可即却矢志不渝的情感。这些特征都无不暗合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美学审美标准。

3 距离美—心理

心理距离是通过把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的本身分离开来而获得的,也是通过使客体摆脱了人本身的实际需要而获取的。距离太远许多事我们就不能理解而造成恐慌,距离太近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美感从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心理距离美。心理距离美是将清晰与朦胧融合,持续保持一种撩动心弦的韵味。

中国古典美学距离观与西方距离美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的距离美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心里。西方的距离美强调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国古典的距离观则认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距离中造成的对于审美物体的认识度会诱发审美主体能动的创造性,从而进一步的对审美客体与审主体的心理距离,在审美欣赏的最终阶段去消除时间、空间、距离,从而达成一定境界的“物我同一”。

心理距离的美也是现在人与人相处的原则之一,适用于亲情、爱情和友情中。这种距离被视为一种理性,在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些感性的情感中需要保留的一种理性思想。对于距离的判断往往是在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三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他们互相交织、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主观情感的参与后,距离不再指实际的维度,而深入到了心灵层面,心理距离可以扩大或缩小实际的时空距离从而进入审美中的物我交融的特殊境界。人们会有一种天涯若比邻的错觉,导致这种错觉最大的因素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体验的高度融合拉近了人与物的心理距离,缩小了心理隔膜。例如在父母与子女相处时保持着一份换位思考,适当给予自由。子女与父母相处时将父母视作朋友,有一份敬仰,这才更有利于亲情关系的发展。朋友之间相处能够把酒言欢同时也不能越雷池。夫妻情侣之间相处的距离则是一种信任和包容。

优秀的艺术家总是能从身边最微小最普通的事物中去发掘出生活的美,而大部分人感受不到,这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自己看作生活的局外人,去发现生活的美,过滤掉不美的因素这才创作出了我们古代中国如此美妙朦胧的诗词歌赋,可见,距离产生美。

[1] 程金城 西方原型美学问题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2] [英]鲍桑葵著 张今译 美学史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德]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陈嘉映、王庆节合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

[4] 剐双责 距离美学研究的新起点[J].北方论丛 1999版 02

[5] 宗白华 美学散步[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版 30

[6] 刘士林 人是一根有情感的芦苇——《诗经·蒹葭》与中华民族审美情感的历史源流[J] 上海师范大学

[7] 李泽厚 美学三书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版

[8]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张欣怡(1993.08-),女,汉族,湖北孝感人,湖北大学研究生,视觉传达系。

猜你喜欢

客体古典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纯白美学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妆”饰美学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