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意象谈《伤逝》中的爱情悲剧
2017-12-06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从小说意象谈《伤逝》中的爱情悲剧
谢珉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婚恋小说,此类题材数量如此少, 且为悲剧,性格是形成文本的关键,反向推之,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对婚恋的谨慎、理性态度与其压抑型的人格。《伤逝》写了受了五四时期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男女涓生与子君冲破束缚勇敢地在一起,最后爱却在慢慢消亡的恋爱悲剧。
鲁迅;伤逝;爱情悲剧
童庆炳先生指出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沿着意象出发,我们可以读出主题与作者暗含的深意。本文试着从意象的角度来探讨其爱情悲剧。
涓生与子君同居后组成了“爱的小屋”,这个小屋里除了涓生与子君,还有小狗阿随、四只小油鸡,阿随和小油鸡可以看作他们和与离的载体,以此探究他们的爱情悲剧。“还有一只花白的叭儿狗,从庙会买来,记得似乎原有名字,子君却给她起了另一个,叫作阿随”。在小狗阿随的身上,我们试分析出有关其爱情悲剧三种理解 :一、对自由爱情的反思。阿随的名字中的“随”可以理解为五四新文化的“随”。五四时期强调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很多青年男女受新思潮的影响,迈出了勇敢追求幸福的第一步。但是其中很多人是盲目的、无主见的,随着五四浪潮一结束,他们的幸福也就随之而然地瓦解了。在这里我们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 :盲目、无主见地跟随大潮追求幸福是不可靠的,爱也不仅仅是爱,要思考生活的要义,“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自由恋爱脱离经济基础是不堪一击的,正如涓生和子君失去了经济来源以后,他们的生活在寒冬里愈加艰难,爱情也在艰难中逐渐消亡。二、反映出了社会压迫。因“雪花膏”的告密,涓生被局里解雇了。涓生被解雇后,他们的生活愈发艰难,可是吃饭时,连平时自己舍不得吃的羊肉都给阿随吃,“她说,阿随实在瘦得太可伶,房东太太还因此嗤笑我们,她受不住这样的奚落”。他们的困难、经济窘迫房东太太想必是知道的,可是房东太太却还要故意嘲笑他们,反映出了当时对自由恋爱极不友好的社会氛围和严酷的社会压迫。在一点在小说其他部分也有涉及,例如在描写老东西时,老东西的目光也是极不友好的,“照例是那鲇鱼须的老东西的脸又紧贴在脏的窗玻璃上,连鼻尖都挤成一个小平面”老东西在这里有所指,代表了一种社会传统,对他们有种自上而下的窥视欲望。三、反映出了两人的隔膜。子君是十分喜欢阿随,在某种程度上阿随已经成为了她的精神寄托,这在文中有所体现,子君给阿随喂的食物比人的都好,理由是怕房东太太嗤笑,可是小油鸡呢?小油鸡饿得瘦小难道不会引人嘲笑?这体现了子君的差别对待。在涓生丢弃了阿随后,“到夜间,在她的凄惨的神色中,加上冰冷的分子了”,阿随的离开为他们的濒临破碎的关系雪上加霜。子君是十分喜欢阿随的,可是涓生却不喜欢阿随,这体现了他们之间隔膜和差别。子君喜欢小狗阿随和养小油鸡,习惯在厨灶间忙忙碌碌,而对涓生买回来的两盘小草花不感兴趣,以至于它们枯死在墙角,涓生对此其实心里是有怨言的。子君其实还是属于社会上的传统女性,而敢于冲破束缚和涓生在一起,很有可能是随着五四新思潮而涌动,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爱,“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子君的本质是传统女性,那么她就不再是涓生心中的理想女性,他们的分开也就成为了必然。
小油鸡这一意象可以理解为涓生和子君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与爱情象征。他们刚搬来吉兆胡同的时候,是充满了高兴和欢喜的,小油鸡也是这个时候买来的,那是个幸福的开始;之后,小油鸡便慢慢成为了子君和官太太暗斗的导火索,子君脸上也时常包含着不快活的颜色;后来,油鸡们慢慢大了起来,吵吵闹闹,家里没有别的地方供涓生安心做事,于是引发了涓生对油鸡、对子君的不满;最后,在经济困窘之下,小油鸡被吃了,他们的爱情也就瓦解了。小油鸡这一意象的到来与死亡象征着他们爱情的开始与消亡,表明了乌托邦的爱情没有经济的支撑会迅速走向瓦解。
从这些小说意象的身上我们可以窥探出其爱情悲剧的原因和深层内涵 :首先便是缺乏经济基础的支撑,当他们失去经济来源时,他们的爱情也就不堪一击了;其次便是当时社会的保守与守旧,整个社会氛围对自由恋爱的男女青年是极不友好的,他们也必须忍受这种巨大的社会压力;最后便是他们本质的不同,不适合在一起,子君仍是像旧的传统女性,并不是涓生心中的理想。当然,这只是单纯从小说意象对其爱情悲剧进行探讨,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甚至分析更多的哲学命题。例如人物形象入手 :涓生最后抛弃了子君,导致了子君的死亡,涓生是否过于狠心?涓生进行了悔恨,又是否可以原谅?子君虽然喊出了时代最强音“我是我自己的,谁都没有干涉我的权利”,骨子里仍是旧的传统女性,从子君身上我们是否可以看出个性解放的局限?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深思。
[1] 王玉英.女性批判下的《伤逝》解读[J].信阳师范学院,2011.
[2] 史玉丰.《伤逝》的多重主题[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2.
[3] 荀泉.论《伤逝》悲剧的三重意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2.
[4] 王兵.论《伤逝》的内在意蕴和象征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2000.
谢珉(1994.12-),女,汉族,江西吉安人,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 :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