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冯唐《三十六大》思想艺术
2017-12-06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 570100)
浅析冯唐《三十六大》思想艺术
吕彦瑾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570100)
《三十六大》是一本指导用书,共36封信,传授“金线”之上的俗世生活。针对少年迷茫、中年更年期,从心理讲到做法讲人生观和世界观。虽然全书没有情节、但你能看到的是一个借着许多伟大灵魂的40岁面对更年期危机的冯唐对这个世界的发声。
冯唐;反叛;经验
米勒说,“我读书,是为了忘记自我,沉醉其中”,那种忘我,何等可贵;那种竭力把自己的未知掏出来的过程,何等可贵。《三十六大》的36封信写给小师弟、外甥、文艺男女青年同志们、司马迁、马拉多纳、韩寒、唐玄奘、甚至自己的B5笔记本、公文包……讲四十不惑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下面从冯唐《三十六大》的思想艺术进行分析。
1 酣畅淋漓的语言
冯唐留给世人的第一印象是 :反叛、真实、野蛮。喜欢冯唐的人对他爱不释手,仿佛看到了第二个王小波。不喜欢冯唐的认为这是时代里哗众取的怪物,嗤之以鼻。好的写作都是一种实验,一种对世界和自己的试探与穷尽。
冯唐的文字并不苛求鲜衣怒马,反而有书卷气,也又江湖气,有古器般的温润如玉,也有钻石般的艳光。“春水初生、春林初胜、春风十里、不如你。”“如果她是一种植物,我的眼光就是水。这样浇灌了三年,她或许从来没有想过如此湿润的原因。三年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简直有三辈子那么长,现在回想起来,搞不清是今世还是前生。”常常荒诞不羁,却总是有情调且讲精致。借用路金波的话“莫言是地上长出来的,好结实。冯唐是天上掉下来的,我想他能飞得更远”。冯唐和莫言的不同之处在于 :莫言的书你读懂了,总需要多花费些气力,地上长出来的嘛,难免刨根问底需要花费点力气。而冯唐的书,系上安全带,踩上油门,一脚就能带你去台北。
2 由内而外的信仰
“文字是我们的宗教,愿我们继续倒行逆施。不要求两三年出一本冷僻的书。心里一小撮火,身体离地半尺,不做蝼蚁,不做神,做个写字的人。” 这是整本书里最震撼的一句话。他是那么坚定、那么执着的站在这里,告诉迷茫的读者 :你不是神,亦不是小小蝼蚁,最难的事是做自己和做好自己。怪诞讽刺、不羁的文字风格有时是冯唐的帷幔,骨子里的他向往美好与纯洁。
冯唐在他的“北京三部曲”(《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中,有着一种形式上的延续。看似狂野,却没有太多青春小说的激情,更多的是一种情绪。这说明,作品实质上在传递一种纠葛,姑娘只是一种符号,一种意念。这不是说冯的文字肤浅,冯唐是个基本功很扎实的作家。少年冯唐读司马迁、古龙、读《庄子》、曹雪芹、读劳伦斯,这也是为什么他不得作品常常总是浅显却不幼稚无聊。
3 丰富的精神内涵
冯唐在书里给送给年轻人十个习惯。“第一个是习惯是及时。第二个习惯是近俗。第三个习惯是学习。第四个习惯是动笔。第五个习惯是强身。第六个习惯是爱好。第七个习惯是常备。第八个习惯是执行。第九个习惯是服从。第十个习惯是收放。”首先第一个及时很多人就难以达标。然后又暗自数了一下,达到了六七个,那暗示着和冯唐就差了多少个习惯的问题,这种思考很有趣,这十个习惯当然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冯唐通过有趣的文字把众所周知的大道理讲出来,它们可能是你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可能带你离开的几只骆驼。于是脑子里又蹦出他的一句话“意淫要丰富,生活要简单”。
好的作品常常能够真正引起共鸣,并且打心眼里想要咀嚼和反思、甚至再读上一遍两遍的一定是好的作品。作为一本经验书,它很好的达到了它作为经验书的作用。它甚至可以演变成本医学字典,在你困惑受伤时,在里面找到一副良药,安神养心。很多人都很喜欢和年长的人交流,因为他们身上总能收获很多我们现时无法汲取到的经验,这些经验如同一层层金甲、一条条金线、给你在尘世之中铸造一身铠甲,熠熠发光,每贴上一片金片,添上一颗纽扣,似乎你就更坚硬、更不会受寒。这是经历了风霜血水后上帝赐给他们的礼物,保护他们少受点伤,同时也是一种束缚,因为脱下它,重回过去就要揭开许多不愿看到的伤疤。对于愿意讲出四十年关于生活、爱情、信仰、宗教、灵与肉、童真与欲望、梦境和现实来的人生经验,如果有需要,这就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稍加甄选,也许能让你少走些弯路。
[1] 于颖浩.冯唐的“异”与“野”[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 桦桢.冯唐小说中的欲望与虚无[J].小说评论,2016,(02):176-181.[2017-09-21].
[3] 张瑞芳.论冯唐的小说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6.
吕彦瑾(1994.12-),女,汉族,江苏人,教育硕士,海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语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