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影响

2017-12-05李海燕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李海燕

[摘要]作为金融四大支柱型产业之一,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资本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文章认为在国际监管金融部门对声誉风险的管理越来越严格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的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帮助银行业稳健经营,达到声誉风险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外部因素

一、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现状

(一)诱因越来越复杂

声誉风险贯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从外部来讲,社会经济环境、信用体系以及政策监管等也都有可能诱发声誉风险。当商业银行遭受到金融监管部门如银监会和审计、工商管理以及税务等部门处罚时,会引发社会公众的负面评价,降低其声誉;经济环境的恶劣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有可能会导致金融犯罪事件的发生,造成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发生;权威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评级的降低也有可能引发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的负面猜测,引发声誉风险。

(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消息通过互联网的传播,都能很快被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所获知。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它的消息、动态无时无刻不受到人们的关注,媒体则是商业银行信息的传播者与监督者,它的职责之一就是将社会经济层面发生的事件报道给社会大众。当商业银行声誉风险事件发生后,必定会成为各家媒体追踪报道的对象,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任何动态都会很快被人们知晓。声誉风险传播的速度越快,商业银行处理风险的反应时间就越短,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管理水平要求也越高。

(三)影响面越来越广

与商业银行其他类型的风险比较起来,声誉风险所产生的危害范围更加广泛。首先就单个银行而言,声誉风险有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影响商业银行的企业形象,降低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的评价度,增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其次从银行业来讲,单个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发生很有可能会波及到利益相关者对其他商业银行的评价,降低整个银行体系的声誉。再次从国民经济的角度上来讲,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性不言而喻,重大的声誉风险极有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最后从国际经济层面讲,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让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声誉风险的发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经济的发展。例如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开始的全球经济大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四)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声誉风险关注加强

除了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以及员工外,各利益相关者对商业银行声誉的重视度也在逐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与股东的利益息息相关,良好的声誉能帮助银行提高盈利水平,增加股东收益,从而增强股东对银行的信心。拥有良好声誉的银行也能吸引更多的储蓄者和借款人,人们对银行放心是对银行良好声誉的最大认可。随着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的变化,每一位网民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网络对社会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让人们能及时了解到商业银行的新动态,舆论与媒体的监督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问题,也激励商业银行规范自身经营,注重声誉。

二、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外部影响因素

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声誉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竞争、新型媒体传播等方面影响商业银行的声誉。商业银行应当在机遇期增强自身信心,从当前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出发,研究声誉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在新常态下努力提高声誉。

(一)监管不断加强对声誉风险管理提出新标准

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由雷曼兄弟破产波及所造成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危机使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表现出来,各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断加强,这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不断提高。监管标准的提高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等要求更高,银行业施行更为审慎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资本最低要求分别调整到5%、6%以及8%。当商业银行达不到监管的标准受到银监会等部门的处罚时,势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声誉,形成声誉危机,增加风险管理难度。

(二)竞争加剧增加声誉风险管理难度

首先,我国金融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国家大力扶持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投融资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机构等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新型金融机构业务办理手续简单、耗时少,而传统的商业银行审批复杂、手续繁多等问题早为人所诟病,影响商业银行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降低其声誉评价。其次,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商业银行的服务之中,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研发新的服务产品,才能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实现银行竞争力与内涵的双重发展。若商业银行服务仍旧拘泥于柜面,未及时转型升级,就会给大众造成银行实力不强、服务落后的印象,降低商业银行的声誉,使声誉风险管理工作难度增强。

(三)新媒体传播给声誉风险管理带来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从传统、主流的媒体如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转变为方便快捷的新型媒体,如微博、微信、博客、空间等。商业银行所发生的声誉事件通过新型媒体传播,最终演变为声誉危机的事件越来越多,在新型媒体时代下,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面对新的挑战。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商业银行处理声誉风险的时间大大缩短,如果银行反应不迅速、态度不诚恳、风险管理不严格,那么银行的声誉将会大打折扣。

三、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監管力度不够强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商业银行有较强的政府性质,其声誉有国家信用体系作为担保。现在我国经济体制正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银行也都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但是由国家信用体系担保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我国商业银行政府隐性担保的特点依然存在,商业银行“大而不倒”在人们心中已是共识。虽然我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等相关文件对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但《指引》只有引导作用,并且在声誉风险出现之后,监管部门才能够运用处罚等措施进行管理。这种事后处理方式减弱了管理作用。在监管中,政府以及监管部门既承担“裁判员”的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市场经济的运作,在各利益集团面前,为了协调发展,监管者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这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监管的力度。endprint

(二)新媒体传播带来新挑战

现代媒体能够突破时间限制、地点限制、地域限制以及语言限制,将最新的信息传送到社会大众的手中,商业银行声誉风险一旦发生,将会在最短时间内为大众知晓。与传统报纸、期刊等媒介相比,网络传播的速度有质的飞跃,信息的发布与接收几乎同步,商业银行一旦发生负面新闻,社会大众将会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相关信息,对商业银行的危机处理能力以及舆情处理能力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微博、微信、论坛等使得每个公民都有可能成为发表新闻的主体,主体的扩大化也让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曝光率提升,监管难度增大。负面报道产生之后,以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传播、转载,商业银行很难在短时间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负面影响,给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增加难度。

(三)声誉风险管理意识较弱

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声誉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但仍停留在表面阶段,体现在认识不够深入,关注度远远达不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没有意识到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程度。虽然建立了声誉风险管理团队,但是由于声誉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分属领域、汇报路线不一致,造成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交流不及时、不充分,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不强。因为银行业治理层对声誉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商业银行内部体系没有对声誉风险的管理配备足够的资源。

四、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监管体制,提高声誉风险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制,提升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监管水平很有必要。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健全有助于监管机构充分发挥监管的作用。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方法,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立严格的声誉风险监管流程与体系,成立专门的风险监管小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监管。借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成熟的风险监管方法,确立具体的监管指标督促商业银行完成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对监管工作人员重点进行培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二)加强舆情管理,积极应对媒体危机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也给商业银行声誉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对媒体危机,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及时与客户沟通。风险事件的发生时,商业银行应当及时调查原因,承认错误并及时给出解决措施,对声誉损失及时进行补救。其次是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信息快速消费时代,为了提高新闻点击量,一些媒体往往没有对事实的真相加以充分调查就将信息发布出来,这对商业银行的声誉产生负面的影响。遇到此类事件,商业银行应当迅速与信息的发布者取得沟通,要求撤销不实的报导,并且要向媒体、公众耐心地解释,加强媒体监督,确保对银行报导的真实、客观。最后商业银行还应当建立自己的媒体通道。比如定期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向公众普及金融知识,避免社会大众因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注重信息披露的及时有效;在银行官方网站以及相关网站中注重银行声誉的宣传。

(三)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首先是对声誉风险的识别。引起声誉风险的原因诸多,声誉风险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交叉作用,因此要注重全面风险管理,警惕由其他风险引起的声誉风险。其次是声誉風险的防范。观察统计声誉风险发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分类,吸取经验教训,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声誉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再次是建立声誉风险化解机制。声誉风险发生后应当及时制定可行性较高的化解措施,并做好声誉风险的补偿措施,保证银行的持续经营。最后是声誉风险的后管理机制。对声誉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经济效益做出评价,注重管理成果的维护,对声誉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做出改进,全方位恢复、提高商业银行声誉。

[责任编辑:岳文可]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组合风险管理模型探索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