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素养提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2017-12-05张艳媚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提升策略教学设计

张艳媚

【摘 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热点。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文章结合钟村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区域特色教研,谈谈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数学素养;提升策略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为了完成这一过渡,就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现代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挖掘信息资源,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而数学化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活动,在数学化过程中,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创设数学情境,并组织和引导学生展开与数学情境的对话性实践,下面以《有关0的除法》教学为例:

【案例1】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关0的除法”的情景引入

利用微课视频引入,创设生动的动画情景: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途中经过火焰山,师徒四人又热又渴的,于是孙悟空和猪八戒买来了四个大西瓜,想平均分给四师徒吃。

师:你知道每人可以分得几个西瓜,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式吗?

生: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1个,4÷4=1。

孙悟空去找师傅,留下八戒一人看西瓜,没想到嘴馋的八戒竟然一下子把四个西瓜都吃完了。

师:那现在还剩下几个西瓜,其余三师徒每人能分得几个呢?

生:还剩下0个,三师徒平均每人都分得0个西瓜。

师:你会列算式表示吗?

生:0÷3=0。

师:同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把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每人分得0个。

生2:3个人每人分得0个,3乘0个得0个。

师:尝试计算“0÷5=0÷2=0÷8=( )”。你会计算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归纳)你还能列举这样的除法算式吗?

(生举例)

师:像这样的算式有举不完的例子,我们可以概括成: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进行有关0的除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想乘法算除法”,还可以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结合除法的意义说一说。现实中,孩子遇到把0个物品平均分成几份的情况是非常少的,因此笔者通过巧设剩余0个西瓜,平均分给师徒三人的情景,把教材中枯燥的除法算式与现实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借助直观的画面,将现实分西瓜的问题联想到有关0的除法算式,紧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分东西的经验(除法的意义)解决同类的除法算式(把0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最后引导归纳总结有关0的除法的算法。微课视频引入了生动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先获得数学建模的直接经验,再到建立模型的数学化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实践,充分开发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学生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使学生知算法明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还要根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运算途径。下面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教学为例:

【案例2】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法”的探究過程

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仅凭“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来说明是不够的,必须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特别是那些抽象思维水平较弱的学生。(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垃圾分类微课引入生活垃圾分类统计扇形图,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列式。(2)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只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孩子可以借助电子书包资源(分圆软件)、画草图分,折一折圆片等学具。(3)巧用电子书包技术,感知相同分数单位。开始有的孩子使用画草图分或折一折纸,但最后都选择电子书包内的自动等分软件操作探究。通过直观的图,孩子直观发现分母不同,每一份的大小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直观感知重新分圆(分成每份大小相同)的必要性。(4)“图”与“式”结合,沟通“算理与算法”。

在探索算理的过程中,把单位“1”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这样每一份的大小相同。电子书包的自动分圆动画轻松实现了快速平均分,将涂份数、重叠的过程直观地展现,让全班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平均分成二十份,每份小扇形的大小一样,份数直接相加。

信息化整合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不同层次的孩子可以选择不同的学具作为支撑,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考过程通过直观的图示,清晰地展示出来,使他们知道“算法”、明白“算理”,从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小数学科学习方法的整合,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实现着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整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下面以《小数的意义》教学为例:

【案例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的自主探究过程

(一)借助直观,感知意义

1. 借助直观模型,引导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endprint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dm,用米作單位,用分数表示是■m,也可以用小数0.1m表示。

师:如果是3dm、7dm,用m作单位,用分数和小数又该怎样表示呢?

2. 引导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cm,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m,也可以用小数0.01m表示。那么4cm、8cm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和小数是多少m?

3. 直观迁移,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你能猜猜三位小数、四位小数跟什么分数有关系吗?

引导探索,重点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mm,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m,也可以用小数0.001m表示。那么6mm、13mm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和小数是多少,并说说你的想法。

(二)迁移推理,自主提升,抽象意义,了解进率

回顾探究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师: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掌握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师:再次回顾1dm、1cm、1mm转化成0.1m、0.01m、0.001m的过程。

(借助毫米、厘米、分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在借助多媒体调用米尺直观教具,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继续借助直观模型,进一步理解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借助多媒体课件读取方便和交互性强的优势,通过三次回顾和对比小结巩固学生对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的理解,并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突出教学重点。又通过多媒体快速回顾把低级长度单位改写成高级长度单位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理解相邻两个小数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课中学生借助米尺直观教具,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迁移类推等学习方法,经历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小数意义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类推迁移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课后学生通过微课继续学习,能有效地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整合,促使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提升策略教学设计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