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初中语文活动课的认识和实践
2017-12-05陈丽英
陈丽英
【摘 要】开设初中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读书习惯,对弘扬国学非常必要。早在1993年开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规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是由学科类和活动类两部分组成,这是我国课程设置的一次重大的改革。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科课程设置,使学校课程体系更趋合理。它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是发展基础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课程建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开设初中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读书习惯,对弘扬我们的国学非常必要。早在1993年开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规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是由学科类和活动类两部分组成。这是我国课程设置的一次重大的改革。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科课程设置,使学校课程体系更趋合理。它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是发展基础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一、开设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内涵与意义
什么是语文活动课?初中语文活动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以学生自主、活动、兴趣为前提的发展个性,提高语文能力的活动。它可以弥补单一课程设置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识不到开设活动课的重要性,因此,活动课作为课程的开设在全国各地仍然很不平衡。其实,开设活动课很重要,我们可从下面两方面认识:
1.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过:“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 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这就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可以从两方面去学。一是直接学,二是间接学。学科课程所学内容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学生学到的是间接经验知识;活动课是学生亲自活动实践,学生得到的是直接经验。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的、直觀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开设活动课,加强学习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去学习。它既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所以从知识的来源、从人的认识来讲,活动课非开不可。
2.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本质特征是能劳动,能实践。人活动是人的本质显现。它为学校开设活动课程奠定了科学基础。开设活动课是人类本身的要求。中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光靠讲,光靠学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训练、培养、提高。人是活动着的人,中学语文的交际性也要求我们的学习模式是在交际活动中学习,语文活动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与学科相辅相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同一促进学生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在活动方式上是互促的。过去,我们的学校只开设单一的学科课程,而忽视了活动类课程,导致不少学生出到社会不适应社会要求。其实,学科课程以培养素质,打好基础为主旨,课程编排上侧重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其教学或教学中进行的实验、参观、演示、练习等直观性活动,是理性间接经验习得过程中必要的感性认识;活动课程则以增长才干、发展特长为主旨,它强调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顺序,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以直接的体验、探究及发现为认识途径。所以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角度来讲,在学好语文学科的同时,还要开设语文活动课。
人是实际活动着的人。活动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方式,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当前,改革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建立一个独立的、不依附于课堂教学的语文活动课体系就非常迫切和需要。
二、关于开设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实践和建议
《课程计划》设置的活动课包括:晨(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活动等。按其“活动设置的基本要求”可知,科技文体活动属于技能性活动,其他活动为常规性活动。其实,这些活动仍然不够,我们还应增加学科活动课的设置。根据《课程计划》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多年来,我们在所教的班级中就有意识地开设了语文活动课。我们的做法是:
1. 制定活动课的课程目。通过初中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 设置活动课的活动方式。按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兴趣小组,以图书馆自由阅读,课外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朗诵、演讲、辩论、制作、参观、演出、看戏等为活动形式。
3. 课程安排: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开展活动。
4. 活动课的内容:以初中语文课本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和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活动课课本以及教师自己设计编写的大语文范围内的语文活动课为内容。例如,在七年级全级开展“我与国学经典的故事”“古诗文朗诵大赛”等活动;初二名著片段书法展,手抄报;初三古诗文默写,名著情节知识连环赛。
经过多年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兴趣、语文能力大大提高了。现在,我班学生可以自己组织辩论会、主题班会,登台发言,他们的演讲语言清晰、神态自然。学生都说,开设活动课锻炼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为了更进一步开展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建议:
1. 学校领导、教师应该树立新的课程观,提高认识水平,改变过去那种单一学科课照样培养各种人才的观点。那种不重视活动课,甚至占用活动课程的时间来上学科课的做法应该改正。
2. 统筹编排两类课程的时间、空间、内容和组织形式。学校应该有专人管理,专人负责。
3. 活动课确实要“活”要“动”,不能满堂灌。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能力。
4. 学校应该客观评价两类课程。
课程评价首先要对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效能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次要对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效能,即所培养的人的质量作出科学的评价,避免高分低能、千人一面等不良育人倾向,真正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作为学校课程的总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