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华西坝:人文荟萃之地

2017-12-05何平

看历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西合璧庙堂华西

何平

成都南门外二里许,锦江河畔是称之为“华西坝”的地方,此处存蜀汉历史地理精华,是一块风水宝地。勘舆学家称西边武侯祠的惠陵(刘备墓)、东边的张飞衣冠冢以及南边神仙树附近的关羽衣冠冢构成一个三角形。华西坝在刘、关、张三兄弟墓和成都城池的拱卫下,西望龙门山脉,东见龙泉山,南接一望无边的原野,地势极佳。古代,此处风景秀丽,王公和诗人常流连忘返。民国初年,此处为中国最早医科大学之一——华西协合大学所在地。校园内,数十栋中西合璧的建筑堪称中西建筑风格融合的典范,其中的图书馆高大空悬的山形穹顶架构仿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屋顶。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成为了中国五大学府所在地。

笔者在华西坝长大,少时常到被称为“皇坟”(张飞衣冠冢)的“山”上玩耍。20世纪60年代,雨水冲刷,半山腰露出山洞,发掘出两晋至南北朝的器物,考古界据此认为此处不是张飞衣冠冢。笔者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蜀汉灭亡后,此处不再神圣不可侵犯,因而被贵族豪强作为墓地加以利用。此“山”不可能是自然形成,而人工堆砌一般贵族则没有这样的能力。“皇坟”西侧原有一庙堂,大殿建于台阶之上,内有塑像,庙堂共有两个四合院,庭院宽阔。庙堂前门小街被称为“恒侯巷”(张飞死后赐谥号“恒侯”)。

华西坝之所以被称为坝,是因为此处地势较高,洗面桥以南地势逐渐低洼,夏秋洪水常漫过河岸,田野成一片沼泽。蜀汉时,此处风景清幽,近处有古树参天,远可见锦江河上帆影憧憧。五代时,后蜀皇帝王建在此建蜀宫别苑,称为“梅苑”。南宋诗人陆游旅居成都时来此游玩,记述说“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多梅花,百余年古木”,并赋诗“蜀王故苑犁已遍,散落尚有千堆雪”。

英、美、加三国基督教会在华西坝创办华西协合大学后,邀请英国建筑学家弗烈特·荣杜易设计校园建筑。荣杜易的设计揉和了19世纪英国“新哥特式”风格和中国古典庙堂建筑的外形风貌。建筑青砖黑瓦,雕梁画柱,正面多为“歇山式”宽阔屋顶,杂以中式亭楼,屋脊和飞檐立有神兽、龙凤、怪鸟,檐下装饰有斗拱;内部则有“新哥特式”建筑特有的大落地窗,壁炉和宽阔的走廊。建筑也仿中国宫廷式样,大多立于砖砌平台之上,但又有西式地下室和阁楼。校园东南钟楼背靠月牙形池塘,楼前延伸出一长满荷花的人工渠,以此为中轴线,两旁建有若干栋中西合璧,造型奇异的教学楼。钟楼是华西坝的标志性建筑,多年来悠远的钟声响彻校园,当时的一篇学生作文曾这样写道,“华西坝的钟声,不同于深山古庙的使人静心寡欲超越人寰的钟声,它唤起人内心求知的渴望。”

抗战期间,华西坝处于全盛时期,1500亩的校园内,沿东西走向的大道,两旁是开阔的草坪,数十栋中西合璧的楼群错落有致,有类似欧洲修道院似的医学楼,中西合璧造型的塔楼,甚至还有一座造型极其精美的宏伟教堂,外形类似中国庙堂,有翘起的飞檐和飞禽走兽耸立的屋脊,内部则是欧洲巴西利卡式教堂布局。陈寅恪先生曾写诗赞曰:“浅草方场广陌通,小渠高柳思无穷”。那些金陵大学、齐鲁大学、燕京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不愿做亡国奴的学生和学者辗转千里搬来此处,陈寅恪、顾颉刚、钱穆、梁漱溟、林语堂、朱自清和李约瑟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也都曾驻足于此。危难之际,华西坝成为延续中国文脉的教育重地。

如今的华西坝已略显拥挤,许多旧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华西坝作为成都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象征仍然名闻遐迩,80年代时任英国首相的希思就曾專程来此。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合璧庙堂华西
咏兰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在华西人与晚清军事技术近代化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
庙堂与山林──朝野皆适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