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本科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与有效模式

2017-12-05舒丽贞

新一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模式职业生涯规划

舒丽贞

摘 要:求职择业是大学生本科学业结束后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各高校也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但更加侧重于大三、大四学生的教育,本科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滞后,导致新生在学习目标、自我管控、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关联等方面的认识及其模糊,影响其学业发展、职业综合素质养成,必然加大就业困难。本文从本科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探讨出发,提出存在问题,并从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内容创新、师资队伍打造等方面提出在本科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本科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模式

一、本科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新生明确学业与职业的关系

中学时代的学习目标是高考,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会陷入迷茫与焦虑,在大学第一年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明确大学学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与态度,进而制定学习计划与步骤,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循序渐进地培养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开启未来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为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奠定基础

大一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形成专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认知的关键时期,是职业准备阶段,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从职业和社会需求出发,初步树立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并在实践中不断校正,最终较好的实现人职匹配。

(三)为提升综合职业素养提供扎实连贯教育

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最根本的是具备高水平的职业竞争力,这需要大学四年持续的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不间断的学习提高,充实自己,为在职业生涯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未雨绸缪,成功实现自我。

二、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不连贯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侧重于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开展,对于新生更多的是单纯的入学教育,内容多强调专业学习的规划,涉及自我认知与定位,职业与社会认知的部分很少,与后三年的教育内容不能很好的衔接,四年教育不能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教育体系,碎片化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二)职业生涯认知模糊导致学业规划不明确

大多数学生在大一结束时,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是陌生的,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更是茫然,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脱离实际,导致对学业的规划也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在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训练之间没有合理的规划,对职业探索兴趣索然,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生。

(三)缺乏专业化、跟踪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目前,承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主力是辅导员,而辅导员中很少有人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教育,也没有丰富的社会职业经验,只能是机械式的完成相关教材的教学,同时,每名辅导员都是在各年级甚至各专业中轮流教学,不能实现一名辅导员对应固定的学生群体进行跟踪式辅导,师生根本无法深入交流了解,就谈不上实施针对性的指导,这也导致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甚微。

三、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模式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校要科学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并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从大一到大四持续开展教育,内容上要连贯,要根据每学年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设置相应课程内容,尤其要重视在大学一年级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业和未来职业的关系,并正确认知自我、职业、社会各方,看到目前自身素质和理想的职业所要求的素质之间差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大二大三的教育中掌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和具体步骤,有意识的去缩短差距,或是在成长中校正职业目标和理想,为大四做最有效的就业指导提供依据,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全面有序的帮助大学生逐步实现其走向社会的初步职业目标,并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二)创新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与内容

在大学一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引入自我、专业、职业、社会等多方面的认知教育,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进行个体测评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性格、兴趣、职业倾向,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的介绍,结合主客观条件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为后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提供科学的基础。

(三)建立专业化、职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师队伍

切实重视高校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一要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注重对其他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在思政、管理、职业规划、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也要注重把好新进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关,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不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指导水平。二要加强教师职业化发展。鼓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调查研究能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断整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同时,高校要创造条件,实现一名辅导员对应固定学生群体跟踪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只有经过四年一个完整周期的教育,才能在充分了解和互动交流的基础上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實效性,也更加有利于专家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伟,雷雳.大一新生学习适应于教养方式的关系:人格的中介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31-34.

[2]李丽,刘霞,张会来.高校新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模式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6(5):49-52.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模式职业生涯规划
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有效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试论高中历史课程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
高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双重三明治”模式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
关于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