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预防蚊媒传染病

2017-12-05叶云吴爱兰

健康博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伊蚊登革热蚊虫

叶云+吴爱兰

被蚊子咬一口,听上去就是个小事,不过让人痒一痒,厉害点可能会皮肤过敏。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世界上的蚊子有2000多种,我国约有140多种。蚊子在吸血的同时可以传播80多种疾病,如按蚊,可以传播疟疾;库蚊,可以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伊蚊,可以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不起眼的蚊子在最致命的动物中名列榜首,其每年伤害人类的数量超过排行榜中其他所有动物数量的总和。

蚊子的成长史

从卵孵化为蚊,最快要七天,最长要二十六天,一般要十二天左右。蚊子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虫(孑孓jiéjué)、蛹和成蚊四个时期,前三个时期都生活在水中。只要有一点点积水,蚊子就能在积水里面产下卵。在开始的48小时里,蚊子的卵会一个靠着一个的排列在一起并漂浮在水面上,而这个时期大部分的卵都将演变成幼虫,也就是孑孓。肉眼可以看到孑孓,在水里扭来扭去,蜕皮四次,变成了蛹,经过大概两天时间之后,就成了一只成年蚊子。

蚊子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容器和植物积水中,一点点小积水就可以产卵生存。室内外废弃的积水缸、瓶瓶罐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都是蚊子的主要容身之处。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蚊子传播的主要疾病。

登革热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骨骼、肌肉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是全球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主要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带,多在城市和城镇地区。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北半球国家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的局部地区,分布比较局限,而白纹伊蚊在中国的分布十分广泛,北至辽宁,南至海南、西至西藏都有分布。浙江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

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者的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主要症状: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常持续一周左右。

体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樣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治疗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因此,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发病时及时就医。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这个名称音译自坦桑尼亚的斯瓦西里语,意思是“屈肢痛”,形容病人因严重的关节疼痛而蜷缩着身体的特征体态。

该病于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主要分布于非洲及东南亚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曾于上世纪80年代报道在云南人群中发现存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近几年深圳、广东、宁波等地口岸相继在入境人员中检出基孔肯雅热病例。今年8月初,浙江省东阳市确诊了两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发病前两位患者均有孟加拉国旅行史。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潜伏期一般为2~4天,长的可达7至12天。

主要症状:

突然发热、寒战、躯干部皮疹、严重关节痛和头痛等。

部分病例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结膜充血、腹痛或出血症状。

发热、皮疹等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至7天。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埃及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另外,寨卡病毒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血液和性传播。该病多出现在夏秋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

主要症状:

多为中低度发热、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

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威胁生命的急性发热疾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破坏血红细胞,不断繁殖、破坏。在所有热带病中,以受疟疾威胁的人数与发病数字为最多,居世界卫生组织重点研究的六大热带病的首位。

非洲、中南美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是全球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因此,潜伏期也不同,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endprint

该病最初症状可能较轻,因此难以发现和被重视。如果不在24小时内予以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并且往往会致命。治疗疟疾的药物中,青蒿素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

主要症状:

先出现畏寒、发冷,而后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高热后期,全身大汗,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进入间歇期。后面还会出现反复发冷、发热症状,就是民间所说的“打摆子”。

如果疟原虫侵入脑部血管,则会导致最为严重的脑部疟疾,通常会造成病人昏迷,严重的会致命。

患有严重疟疾的儿童常常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病症:严重贫血,与代谢性酸中毒相关的呼吸窘迫,或脑型疟。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病毒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多见于夏秋季,主要通过库蚊、伊蚊和按蚊叮咬传播。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潜伏期10~15天。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中,2~6岁发病率最高。预防乙脑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要记得给儿童及时接种。

主要症状: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

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

少数重症有后遗症,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灭蚊防蚊是预防蚊媒传染病的关键

除了乙脑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外,其他蚊媒传染病目前都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在治疗上,也大多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

9~10月南方气候适宜蚊虫孳生,因此家家戶户要加强对蚊媒传染病的防范。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

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服,涂抹防蚊液,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如果前往南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旅游,要先了解当地的情况或该地区有什么流行病。可通过网络查询旅游部门、检疫部门的的旅游提醒,做好预防措施后再前往。

外出旅游尽量选择有空调或有蚊帐、防蚊纱窗的宾馆。

旅游途中,一旦身体不适,出现发热、头疼、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回国入境时,如出现高热、黄疸、全身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向口岸卫生检疫人员报告,告知旅行史及蚊虫叮咬等情况并及时就医。

此外,蚊虫繁殖能力惊人,大家也应该一起努力消灭蚊虫孳生地。

翻盆倒罐,清除废弃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全部翻转倒放。

清除垃圾、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

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1次。

每3~5天给种养水生植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裂缝不再积水。

轮胎叠放整齐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如不能有效遮盖,须对废弃轮胎进行打孔或填土处理,防止积水。不能清除积水的轮胎,可使用双硫磷等灭蚊幼剂处理。

社区内所有大小坑洼积水,争取抽干或者以沙土填平的方法处理,无法填平的采取投放灭蚊药等措施。疏通下水道、沙井等,并投放灭蚊药。公共场所特别是易孳生蚊虫的绿化带、垃圾收集点等处,进行药物喷洒。

对于其他不能清除的积水,如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下水道、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建筑工地积水等,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剂控制蚊虫孳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伊蚊登革热蚊虫
为什么大象洗完澡后爱往身上涂泥沙?
感染登革热病毒,该如何救治
我对小小蚊虫的思考
航空旅行导致登革热扩散
蝙蝠灭蚊
登革热是什么
快乐大讲堂③蚊虫叮咬止痒法
寨卡肆虐
埃及蚊子的嗡嗡声原来是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