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弱视及斜视患者进行视觉功能训练的效果分析

2017-12-05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斜视弱视视力

闫 玲

(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眼科,山西 临汾 041000)

对弱视及斜视患者进行视觉功能训练的效果分析

闫 玲

(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眼科,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探讨对弱视及斜视患者进行视觉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54例弱视及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者就诊的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指导观察组患者进行视功能训练。然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及病情的基本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弱视及斜视患者进行视觉功能训练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视力。

视觉功能训练;弱视;斜视

弱视和斜视都是视觉功能异常性疾病。弱视的发病率为2%。弱视是指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的情况,可导致视功能丧失[1]。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的情况。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弱视及斜视的药物。弱视及斜视患者的病情很难得到良好的控制。视觉功能训练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体的视觉功能具有适应性和可塑性,如果能对弱视及斜视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视觉功能训练,可显著地改善其视力[2]。为探讨对弱视及斜视患者进行视觉功能训练的效果,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对近年来收治的部分弱视及斜视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指导其进行视功能训练,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54例弱视及斜视患者。所有患者均单眼患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得到该院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对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为[3]:1)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2)年龄≥5岁。3)未患有其他眼部疾病。4)自愿参加本次研究。5)弱视患者在参加本次研究前3个月内未对其弱视的情况进行过治疗。6)未患有全身性疾病。6)斜视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但视力仍较差。对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外伤导致眼部受损。2)病历资料不全。3)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根据这些患者就诊的时间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5~34岁,平均年龄为(11.9±2.8)岁;其中有12例失用性弱视患者,有6例斜视性弱视患者,有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有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有3例斜视患者。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5~35岁,平均年龄为(11.8±2.9)岁;其中有13例失用性弱视患者,有5例斜视性弱视患者,有1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有3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有5例斜视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做串珠训练。在明亮的自然光或灯光下让患者连续不断地串珠子。患者训练时眼睛和珠子之间的距离应<30 cm。每次训练10 min,每天训练1次。使用红光调制闪烁弱视治疗仪(西安爱乐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HI-I型)对患者进行治疗。用眼罩遮盖患者的健眼,配镜的患者戴上眼镜。重度、中度弱视患者使用单频档,轻度弱视患者使用调频档。每次治疗15 min,每天治疗1次。使用多媒体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广州市视加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光刷+等级精细视力功能或红闪+手脑眼协调功能等进行治疗。每次治疗15 min,每天治疗1次。对非中心注视患者使用后像镜或后像灯进行治疗。遮盖患者的健眼,将后像镜或后像灯光源中心的黑点对准患眼的中心,用强光炫耀照射周围的视网膜20~30 s。每次治疗5 min,每天治疗1次。在此基础上,指导观察组患者进行视觉功能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是:1)指导视力<0.4的患者进行视觉刺激训练。让患者闭上双眼,摩擦两个手掌,待手掌有热感后,将手掌放在双眼上,同时轻压双眼。叮嘱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保持放松。让患者每天在室外空旷处面朝天空,轻闭双眼,感觉光线对眼睛的刺激,持续30 s。每次训练间隔2 min。整个训练过程持续5~8 min。阴雨天气时可让患者在白炽灯前做训练。2)指导视力≥0.4的患者进行融合功能训练。将2支铅笔分别树立在距离患者双眼45 cm的位置,让其双眼直视2支铅笔,维持3 min。然后让患者将目光越过铅笔,投向更远处的墙体或其它物体上。遮挡患者的健眼,做相同的训练。每次训练5~8 min,每天训练3次。若患者观察2支铅笔的清晰度有明显的区别,适当增加进行此项训练的次数。让患者保持身心放松,每10 s眨2~4 次眼。让患者左右摆动头部,摆动的幅度不宜过大。摆动时,让患者注视身体前方摆放的视力表或写有文字的纸。每次训练5 min,每天训练3次。3)双眼视力差不超过标准视力表3行的患者,其训练的过程中不遮盖健眼,反之则遮盖其健眼。对两组中弱视的患者均在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9个月后及12个月后进行视觉诱发电位、多焦视网膜电图及视力的复查。对两组中斜视的患者均在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及6个月后进行视觉诱发电位、多焦视网膜电图及视力的复查。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分别使用国际视力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视力。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4]

根据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上制定的斜视与弱视治疗评价标准来判定这些患者治疗的效果。痊愈:患者的视力恢复正常。基本痊愈:患者的视力提高≥0.9。进步:患者的视力提高<0.9。无效:患者的视力未得到改善或在退步。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s)

表1 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270.33±0.160.98±0.16对照组270.34±0.120.77±0.19 t值0.25984.3927 P值0.79600.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基本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n(%)]

3 讨论

弱视的主要发病人群是学龄期儿童。该病患者在佩戴眼镜后仍无法较好地矫正视力。弱视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失用性弱视及器质性弱视。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的情况。斜视可分为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弱视及斜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去,临床上治疗弱视及斜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疗法、遮盖疗法及压抑疗法等。使用上述疗法治疗弱视及斜视虽然能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患者视力恢复的情况不佳。视觉功能训练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弱视及斜视的方法。指导弱视及斜视患者进行视觉功能训练具有操作简便、可行性高等优点,可提高其视觉的敏感度,有效地提高其视力。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视觉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者,其视力及病情的基本痊愈率均高于仅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总之,对弱视及斜视患者进行视觉功能训练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视力。

[1] 项露芬,王丽萍,邹亲彬,等.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儿童视觉功能训练读物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6):1023-1026.

[2] 王闰.视觉功能训练在弱视及斜视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150,151.

[3] 马莉莉.视觉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5(5):263-267.

[4] 黎莞萍.视觉训练在治疗弱视及斜视方面的应用价值综述[J].当代医药论丛,2014(3):65-66.

R777.4

B

2095-7629-(2017)10-0145-02

猜你喜欢

斜视弱视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视力测试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