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12-05邬浏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康复社区

邬浏斌

(奉化区莼湖镇卫生院,浙江 宁波 315506)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邬浏斌

(奉化区莼湖镇卫生院,浙江 宁波 31550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某社区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68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G组)和康复治疗组(KF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对CG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KF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及其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与CG组患者相比,KF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较高。此病患者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60%~70%[1]。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我国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对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某社区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68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均处于病情康复期,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及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随机将这68例患者分为CG组和KF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在CG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53~82岁,平均(67.84±11.49)岁。其中,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9例。在KF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52~84岁,平均(68.17±12.05)岁。其中,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CG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对其进行脱水、血管扩张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对KF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方法是:由社区医师、护士组成社区康复小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由社区医师或护士定期(每周3次)上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康复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另外,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康复训练手册,指导患者家属依照康复训练手册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上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1)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康复训练。如先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捡豆子、进食、喝水等简单的训练,之后再指导其进行系鞋带、刷牙、洗脸等稍复杂的训练。另外,可利用患者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杯子、水桶、椅子等指导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2)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对于能在床上自主翻身的患者,应指导其进行手腕、肘部的屈伸、旋转训练、床上翻身训练、起做训练等。待患者能够下床活动后,指导其进行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及行走训练等。每次训练的时间为20~40 min。3)肢体按摩: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按摩的力度应从轻到重,按摩的速度应从慢到快,按摩的手法以推柔、按拿为主,每次按摩的时间应不低于30 min[2]。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分值为0~100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治疗后,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分值为0~100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Barthel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F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高于C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CG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的Barthel评分 治疗后的Barthel评分CG组(n=34)57.65±5.6766.21±6.79#KF组(n=34)56.82±5.5975.19±7.24#*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CG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72.54±6.95)分,KF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86.25±8.17)分。治疗后,KF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高于C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CG组比较,P<0.05。

组别 生活质量的评分CG组(n=34)72.54±6.95 KF组(n=34)86.25±8.17*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极易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从而可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4]。目前,如何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临床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临床研究表明,进行康复治疗是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关键。社区康复治疗可将社区医疗服务与家庭康复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组建社区康复小组、利用社区的医疗资源上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使患者得到更加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对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3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刘静[5]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徐峰.社区康复治疗影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5):354.

[2] 杨东英.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2):238.

[3] 李殿凤.脑卒中患者33例给予规范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9):1371-1372.

[4] 汤启梅.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2,5(z2):251-252.

[5] 刘静.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5,35(8):52-53.

R743.3

B

2095-7629-(2017)10-0059-02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康复社区
社区大作战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