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校文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7-12-05袁宗文

湖南教育 2017年41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建设

文︳袁宗文

以学校文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文︳袁宗文

2010年,武陵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学校文化建设,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面貌日渐美化,文化气息日渐浓厚,精神文化日渐成熟,特色活动日渐丰富,“武陵经验”产生了广泛影响。2015年5月,武陵区在全市率先通过了全省第三轮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实绩达到“双优”等次,教育强区评估验收合格,并在同年12月以高分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

一、确立“三步走”思路,积极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方向,筑牢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武陵区是常德市的主城区,自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历史。结合这一历史实际,经过缜密思考,我们制定了学校文化建设“三年三步走”的总体思路,即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初步形成“文化立校,文明育人”的局面。按照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校均衡发展为目标,打造武陵教育“校校有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文化标识。

第一步:激发学校的文化自觉,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结合学校的历史、现有资源和学校发展愿景,精心提炼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办学目标、校训、教风、学风等),并将它与学校的硬件建设和环境美化结合,外显出来。

第二步:培育学校文化特色,加强文化浸润的作用。大力推进与精神文化相适应的制度文化建设,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行为文化,凸显文化特色。

第三步:倡导学校文化多元,获取文化价值的认同。通过外显文化的积极影响、制度文化的有效制约与行为文化的反复促进,最终将精神文化内化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将学校建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实施“三大举措”,强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激发教育均衡发展活力

举措是发展的关键。举措得力则发展迅速。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激发学校均衡发展活力,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纵深发展、特色发展。

一是抓资金投入。一方面是建设投入。2010年以来,我区累计投入学校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学校改建扩建、美化校容校貌,推进花园式学校建设,丰富、塑造各具特色的学校外显文化。2014~2016年实施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累计投入学校建设资金3.9亿元,不断改善了城乡学校育人环境,实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学习投入。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是学校文化的主要塑造者、管理者、倡导者和变革者。为此,我们大力实施培养培训“百万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校长们对文化建设的认同感,明晰各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走出去”:2010年初,我们组织所有校长去邯郸参观学习,同年5月,又组织所有业务校长赴重庆参观学习,另外还多次组织校长们赴长沙、株洲、郴州、安乡等省内各地学习交流。“请进来”:2010年以来,我们先后6次邀请全国知名的马晓红校长、两江教育研究院的陈代驹院长、翔宇教育集团的卢志文校长、湖南教育报刊社的李统兴博士等专家来我区为校长们讲课,现场指导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长们互动交流。同时,我们组织本土专家积极参与、策划、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多次组织“校长沙龙”,专题探讨学校文化建设,让校长们在激烈地探讨与争论中产生火花、找到灵感。

袁宗文(右一)督察北正街小学恒大华府分校建设情况

二是抓典型引路。我区共有中小学39所,10多所学校文化建设的系统研究已经在点上开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此,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行学校文化建设。面上的工作:借助各种会议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推介,组织校际参观交流,组织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现场专题研讨会,通过现场感受,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使各校加深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指引更多的学校文化建设走向成熟。点上的工作: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现场调研,向薄弱学校重点倾斜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进行追踪性研究,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学校进行发展策划和专题研究论证,落实好活动文化。

育英小学德景园校区时尚典雅的阅览室

三是抓科研导航。在大力实施学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拓宽思维,积极探讨,加强区域性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发展。以区教育局局长为主持的《以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2012年8月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11月又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实现了湖南省在中小学课题研究教育部重点立项零的突破。我们鼓励学校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目前,全区39所公办中小学校已参与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牵引器,2012年底,区教育局组织省市区专家对全区23个学校文化特色项目进行了验收。育英小学的“书法特色”、胜利路小学的“游泳特色”、三岔路小学的“武术特色”、工农小学的“礼乐特色”、滨湖小学的“腰鼓特色”、北正街小学的“快乐节日特色”、紫桥小学的“植物种植特色”、金丹实验学校的“合唱特色”等诸多项目构建了现代儿童学习多彩生活的课程,开发了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群体参与、充满活力的生活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实现“三个统一”,集中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特点,打造教育均衡发展内涵

三年来,我区的学校文化建设尊重历史,立足校情,杜绝“空中楼阁”,实现了继承与发展、外显与内隐、主体与多元三个方面的统一,凸显了学校均衡发展的内涵。

一是继承与发展统一。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正是久远的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有些学校把传承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使优秀的文化精华得以继承和弘扬。如育英小学的校训“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既体现了学校多年传承的书法教育特色,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工农小学的“礼·乐”文化,充分蕴含了“构建礼乐校园,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的校训、“礼乐润质,美行成习”的校风、“言行立范,慈怀善导”的教风、“知礼乐学,智博德馨”的学风。

二是外显与内隐统一。我们从外显与内隐两种表现形式来组织学校文化建设。在整体优化、美化外显环境,实现环境的教育功能的同时更注重内隐的、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提炼学校精神,挖掘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味。如育才小学在浸润着想象与创造的“剪纸”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提炼出“为生命喝彩,为未来剪彩”的核心文化理念,修建了“童年童心童趣”主题雕塑、毓园广场、剪纸文化墙等,并利用丰富多彩又极具特色的活动诠释学校的办学理念。胜利路小学确立了“诗意校园、礼化人生”的文化标签,修建了诗礼亭、诗情画意墙等,开展了“一日一问好”礼仪教育月活动,并将每年11月的第一周确立为学校“感恩教育周”。

袁宗文(右一)深入东升小学课堂指导学校文化建设

三是主体与多元统一。主体与多元的统一,是指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体。学校文化建设也是这样,必须从学校的校情出发,按照本校文化的特点,学习和吸收外界的先进文化,实现主体文化的多元。如北正街小学的“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校园文化,将快乐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师生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芙蓉路小学以“善德”为校训,彰显“礼立人,语达人”的办学特色,打造儒雅校园、和谐校园,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

学校文化反映学校的精神内涵,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也是学校均衡发展乃至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具有整合、积聚和倍增学校物质、精神、人力和知识资源的作用。我们将一如既往,乘风破浪,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众多具有武陵地域特色的先进学校文化,并将这种文化有机地融入到文明城市创建和文化名城创建活动中去,构建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大环境,实现武陵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目标。

(此文

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系常德市武陵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